

紅棗是備受人們喜愛的養(yǎng)生佳品,。然而,,要是不小心把核吞了,“養(yǎng)生棗”也可能變成“奪命棗”,。最近,,福州79歲的鄭依姆就因一碗紅棗粥進了手術室,深深體會到“囫圇吞棗”的苦澀后果,。
鄭依姆平時身子硬朗,。一天,她的腹部突然隱隱作痛,,隨后疼痛加劇,。肚子脹得厲害,多日未排氣排便,,她被家人送到福建省老年醫(yī)院急診,。
全腹CT檢查結果顯示,鄭依姆腹腔內(nèi)有異常游離氣體,,結腸還有高密度影,。肝膽胰疝外科主治醫(yī)師陳梅琴判斷,患者的結腸可能被異物扎破,,導致異物穿孔,;副主任醫(yī)師祝長華立即評估患者病情,制定急診手術方案,。
手術中,,祝長華通過腹腔鏡發(fā)現(xiàn),鄭依姆的乙狀結腸出現(xiàn)嚴重問題,,腸壁穿孔,,周圍紅腫潰爛,約5厘米長的腸子受影響,,上面覆蓋膿苔,,且有兩個穿孔,大的直徑約1厘米,。
由于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段腸子無法修補,只能切除,。醫(yī)生為鄭依姆做了乙狀結腸造口,,以便糞便排出,,待炎癥消退后再想辦法把腸子接回去。
手術結束后,,醫(yī)生切開從患者體內(nèi)摘下的那段腸子,,發(fā)現(xiàn)一枚棗核橫在腸管中,。它就是危害鄭依姆的“隱藏殺手”,!原來,鄭依姆入冬后常吃未去核的紅棗雜糧粥,,估計是在喝粥時不慎吞下棗核,。
祝長華介紹,棗核是我國臨床上最常見的消化道異物,,因棗核導致腸穿孔的患者平均年齡為64.8歲,。棗核細長,容易卡進消化道,,引發(fā)穿孔,、腸道受阻和感染等嚴重問題,甚至可能刺破食管繼而刺破主動脈,,威脅生命,。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特別小心,。
祝長華建議,,市民吃紅棗前最好去核切片;吃帶核紅棗時要專心咀嚼,,避免說話,。家中有老人或咀嚼困難者,家屬應給他們吃無核紅棗,、棗片或棗泥,。若不慎吞下棗核,切勿嘗試吞飯,、喝醋等民間方法,,應立即觀察腹部是否疼痛,如有不適,,應立即就醫(yī),。(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鐘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