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進士館
地理
新寧(唐縣名取《書經》:“宅新邑,寧厥止”之義);長樂(唐名,?!堕}志》云:“地名長樂,,居者安之?!?;安昌(五代時名),。
分野
福州在《禹貢》屬揚州,為百粵之地,。按《天官書》云:“牽牛婺女屬揚州,?!薄短煳闹尽芬皂毰疄榛浄?,《爾雅》謂須女即婺女。福為粵地應須女,,而長樂固在其域中矣!
疆域
本縣東抵海,,西抵閩縣界,袤一百二十一里,,南抵福清界,,北抵海,廣六十五里,。
形勝
前揖平原,,后負崇岡,滄海環(huán)其左,,雙江拱其右,,而首石一山高出霄漢,登高望遠,,足為勝觀,,雖東南之邊疆,實閩邦之名邑也!
里至
本縣東至大海澳一百二十里,,西至閩縣界一里,,水路至府城一百二十里,南至福清界五十里,,北至海五里,,水路至連江一百二十里。東南至東洛水路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石尤嶺福清縣界六十里,,東北至當田澳連江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苦竹溪閩縣界五里,。至京師六千一百四十三里;至南京二千九百七十二里,。
人文
風俗
地磽產薄,人多業(yè)儒,,父子兄弟同登科第者有之,,次則習句讀為童子師,。又俗尚儉樸,雖膏粱之家皆恥服華麗,。古所謂“海濱鄒魯”,,長樂近之矣。近海者率以漁為生,,在農之家婦女亦執(zhí)工作,。
人口
西晉永嘉元年(307)士大夫避亂入閩時,有人定居長樂,。但大量移民在唐末五代以后,,從北方遷入。唐末中原起義農民隨王審知兄弟入閩,,于景福二年(893)進入福州,,王審知命其弟王想為長樂縣令,王想的隨從人員及子孫當時這一個階段就有二十三個姓氏在長樂安家落戶;同時,,有陳,、鄭、梁,、趙,、許、馬,、李,、丁等姓氏先后遷入長樂。宋高宗南渡后,,由北方陸續(xù)移民入閩,,有趙氏等家族遷居長樂,促進長樂人口繁衍,。清雍正七年(1729),,原東北五省遷來駐扎福州的滿族500名官兵,移駐長樂洋嶼,,建立水師旗營,,現(xiàn)滿族自治村村民多為旗營后代。
長樂是省會門戶,、軍事要地,。東北前沿梅花鎮(zhèn)居閩江口南岸突出部,為海上入福州的要隘;沿江的營前,、琴江,、金剛腿與福州的馬尾、閩安隔水相對,,互成犄角,,控扼閩江咽喉,。古代梅花先后設巡檢司、千戶所;戚繼光屯兵瀛州(今營前)剿倭,。1728(清雍正六年)在琴江建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拱衛(wèi)省城,,民族英雄林則徐為該營臨江照壁題“海國屏藩”。東部海岸線長而曲折,,多港灣澳口,,古今均有軍隊駐防。
長樂民間自古盛行練武術,、劃龍舟,、耍獅、舞龍燈等體育活動,,尤以武術在海內外影響深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群眾體育運動蓬勃開展,,成立各種體育組織,體育隊伍日益擴大,,城鄉(xiāng)體育運動普遍開展,。1992年國家體委授予長樂“武術之鄉(xiāng)”稱號。1996年國家體委授予長樂“全國體育先進縣”稱號,。1979—1998年長樂向國家隊,、省體工隊及各體育院校輸送優(yōu)秀體育人才297人,其中陳洪太,、黃寶挺被國家體委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鄭茂榮、許玉官,、鄭榮獲“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
長樂人民富有愛國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明代,,長樂人民自發(fā)配合官軍,,在梅花洋和上洞江平原等地痛殲倭寇。1884年(清光緒十年)法國侵略軍在孤拔的帶領下突襲馬尾軍港,,琴江水師旗營官兵及長樂沿江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zhàn),,付出巨大的生命代價,,使法軍占領福州的陰謀不能得逞。1928年(民國17年)4月,,中共地下黨組織在玉田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長樂縣最早的黨支部,,發(fā)動組織農民群眾開展減租,、反霸斗爭。長樂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頑強地打擊日本侵略軍和漢奸賣國賊,。1941年(民國30年),長樂抗日游擊總隊與日,、偽軍激戰(zhàn)5次皆捷,。其中瑯尾港一役,擊斃日本侵略軍馬營司令中島中佐等官兵42人,,戰(zhàn)績轟動海內外,,得到中共華東局嘉獎??谷諔?zhàn)爭勝利后,,為保衛(wèi)中共福建省委機關,保衛(wèi)紅色基地,,長樂革命基點村廣大群眾粉碎國民黨保安團的屢次“圍剿”,,跟著共產黨投身于解放戰(zhàn)爭,積極開展減租減息,,嚴懲惡霸和“三抗”(抗征兵,、征糧、征稅)等活動,,襲擊國民黨鎮(zhèn)公所,,殲滅國民黨反動武裝。民國34年下半年至民國36年夏,,玉田龍卷墓成為中共福建省委和閩中特委駐地之一,。1949年8月16日,閩中游擊支隊長樂大隊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長樂全境,。長樂人民從此改變受壓迫,、受奴役的悲慘命運,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和空前的革命熱情,,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長樂文化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改革開放后,,文藝創(chuàng)作繁榮,碩果累累,,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作者,,1979—1998參加地區(qū)級以上展覽、表演以及在地區(qū)級以上報刊發(fā)表的作品共有1600多件(篇),其中獲全國級獎26件,,較突出的有音樂作品《兩只小鷓鴣》,、攝影作品《黃山素描》。
歷史
長樂歷史悠久,,設縣始于623年(唐武德六年),,長樂(399年─401年)十六
國后燕慕容盛年號,有1380年的歷據(jù)史書記載,,長樂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夏商時,屬揚州,。秦漢時期屬閩,。春秋和三國時,吳國,、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zhèn))造船,,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當時長樂分為七鄉(xiāng)屬晉安郡原豐縣,,分別是:瀛洲鄉(xiāng)(今營前鎮(zhèn))岱陽鄉(xiāng)(今首占鎮(zhèn)一帶),、晉安東鄉(xiāng)(今吳航鎮(zhèn))、北燕鄉(xiāng)(今潭頭鎮(zhèn)西南),、崇邱鄉(xiāng)(今鶴上鎮(zhèn)西)、晉平鄉(xiāng)(今玉田鎮(zhèn)以東以及羅聯(lián)鄉(xiāng)),、古縣(今古槐鎮(zhèn)),。隋朝大業(yè)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623年(唐武德六年)由閩縣析立,取《詩經》“宅新邑,,寧厥止”之義,,縣名為“新寧”,縣治設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稱長樂縣,。699年(圣歷二年),析出長樂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義,、萬安,、長東,、永樂、永福8個鄉(xiāng),,設置萬安縣(今福清市),。760年(上元元年),防御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濕,,將縣治移到吳航頭,。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11年(后梁乾化元年),,改縣名為安昌縣;923年(后唐同光元年),,復名長樂縣;933年(長興四年),王延鈞稱帝福州,,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以閩縣為長樂縣,,以長樂縣為侯官縣,以侯官縣為閩興縣;935年(清泰二年),,閩縣,、侯官、長樂均復舊名;941年(后晉天福六年),,改閩縣為長樂縣,,改長樂縣為安昌縣;天福七年,復為閩縣,、長樂縣,,均屬長樂府,此后長樂縣名穩(wěn)定下來,。立縣至清,,長樂為閩州、福州,、長樂郡,、福州威武軍、福州彰武軍,、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為今福州)所轄,。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福建省設東、西,、南,、北4路道,長樂屬東路道,。1914年,,改東路道為閩海道。1925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長樂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1933年,,以十九路軍將領為核心,在福州發(fā)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劃福建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省,長樂屬閩海省,。1934年7月,,全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qū),長樂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公署駐地,,轄長樂、閩侯,、連江,、福清、平潭,、永泰,、羅源等縣。9月,,閩侯縣十三區(qū)的光俗,、高詳、至德、紹惠,、欽仁,、江左6里劃歸長樂第七區(qū),時省府委員陳煌琳實地勘界并立碑太歲坑(今黃石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省設立8個專區(qū),長樂屬閩侯專區(qū)管轄,。1955年,,全省改設5個專區(qū),長樂屬福安專區(qū)管轄,。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qū)管轄。1970年改專區(qū)為地區(qū),,屬閩侯地區(qū)管轄,。1971年,改屬莆田地區(qū)管轄,。1983年7月1日,,實行市帶縣體制,長樂屬福州市管轄,。1994年2月18日,,長樂撤縣設市,仍屬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