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國開辟的甘棠港在哪里,,一直眾說紛紜,,至今仍無定論,。
我們曾長期關(guān)注甘棠港的研究,,經(jīng)過深入細致的考查和考證,,2014年3月底的一次王審知學(xué)術(shù)研討會上,,我們作了《從長樂黃岐澳考閩國甘棠港》的專題發(fā)言,,提出甘棠港在長樂?,F(xiàn)在再補充一些重要資料,作進一步證明,。
一,、長樂有黃岐澳又有黃岐山
據(jù)《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甘棠港與黃岐的地名緊密相連,。
《八閩通志》卷二十一“食貨”和《長樂縣志》中對黃岐有明確的記載,,這都是指長樂的黃岐澳,這黃岐澳正是拙文《從長樂黃岐澳考閩國甘棠港》中論證的長樂甘棠港通海的出入口,。
長樂黃岐澳在哪里?長樂市文嶺鎮(zhèn)石壁村的“貓山(北貓山)”與之北的前董村“棋山”之間的澳口稱黃岐澳,。石壁村自古有黃岐境。
貓山之南的澳口稱為門口澳,,因為從五代閩國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千年間都屬長樂圣陽劉氏的專屬私家漁場,,所以又俗稱“劉子江”。
黃岐澳與門口澳毗連,,這一帶古代有黃岐境,、鐃鈸境(今仍存五代后晉天福年間修建的白馬忠懿王廟)、赤岐境,、青嶼境,,但沒有門口境。黃岐澳和門口澳都是長樂古代著名的澳口,。
長樂市文嶺鎮(zhèn)石壁村貓山東面崖壁上今仍存黃岐澳摩崖石刻,,內(nèi)容如下: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結(jié),本縣主賀,,定界勘語,。
審勘得董安生與池開忠互控網(wǎng)位一案,緣廿四都有黃岐,、門口二澳,,以青嶼、舖洲分界,,以北黃岐澳有董高二姓網(wǎng)位,,界浦門口曾系青嶼及池姓網(wǎng)位。順治年間高姓將應(yīng)得網(wǎng)位分載至平磹止契賣林姓掌管,,而林姓轉(zhuǎn)賣于池耀忠,。嗣至乾隆二十一年,池耀忠又轉(zhuǎn)賣董安生為業(yè),,載明上至虎港,,下至青嶼,并將池手馮姓等姓原契統(tǒng)交董安生,,則所稱平磹即系貼近青嶼,,故或書平磹或書青嶼,。即董安生妄指平磹在下,圖占青嶼外舖洲之西池姓網(wǎng)位,。三姓到縣說話,。勘訊青嶼與舖洲劈直,,契內(nèi)既載以青嶼為界,,自應(yīng)以有據(jù)之青嶼為憑。青嶼以西屬池,,舖洲既與青嶼劈直,,則舖洲之南亦應(yīng)歸池掌管。斷令舖洲之北給董姓照契管業(yè),,舖洲之南聽池姓采捕,,二姓永不計影占混爭,如此重重,,永遵從天意,。
摩崖對黃岐澳、門口澳位置記載得清清楚楚,。方志中對長樂黃岐澳多有記載,,此不贅述。
二,、今之瑯岐島在《三山志》中稱為劉崎
劉崎,,明代志書有稱瑯琦嶼、瑯琦山,、嘉登島者,“琦”為王字旁的,,未見寫為山字旁“瑯岐島”“瑯崎島”的,。島上董氏宗祠等處對聯(lián)中皆用“瑯琦”。瑯岐島在唐之前還是過嶼,、牛嶼,、鰲嶼、海嶼等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島嶼,,人煙稀少,,根本不具備國際貿(mào)易大港的條件。而長樂憑著區(qū)位的優(yōu)勢,,早在隋唐之時就已是一片繁榮的熱土,。
這些小島嶼經(jīng)長期自然的淤積,人為的促淤,,人工的圍墾開發(fā),,才逐漸連為一體,,人煙漸盛,成為現(xiàn)在的瑯岐島,。
由于長樂劉氏遷居并開發(fā)其中一些島嶼,,至宋代衍為望族,地名遂稱劉崎?,樶獚u上現(xiàn)存龍臺鳳窩兩座劉氏宗祠,,龍臺“龍江劉氏宗祠”大門對聯(lián)“溯源元祖士晉留秦帝傳后裔開姓代;追本漢宗由豫入鳳崗遷籌峰居龍臺”,下聯(lián)明確標明這支劉氏遷徙路線,,他們是從長樂籌峰遷徙到島上的,。鳳窩劉氏也與長樂有淵源。
今瑯岐島,,在《三山志》中皆稱劉崎,。長樂很早就有瑯崎港,《三山志》中記載的劉崎和瑯崎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不同的地方,,“劉崎”專指今瑯岐島,,而“瑯崎”則皆專指長樂上洞江今長樂玉田鎮(zhèn)的瑯崎港。玉田鎮(zhèn)的瑯崎港正是鄭和下西洋時的遠航母港太平港上段,。
三,、甘棠寨在長樂黃岐澳口的棋山
淳熙《三山志》卷十九載:“劉崎巡檢,今閩縣,。紹圣二年(1095年),,詔添置巡檢一員,駐扎劉崎,,巡捕長樂,、連江、閩縣私鹽盜賊,。先是,,天圣七年(1029年),本路轉(zhuǎn)運司奏:‘閩縣界有閩安鎮(zhèn),,枕居海門,,為舟楫往來沖要之地,宜用使臣一員監(jiān)納商稅,,兼沿??h分巡檢。仍于本城及屯駐,、駐泊指揮內(nèi),,抽差軍級員寮六十人往彼巡防,量給衣甲器械,?!潦?,本州復(fù)請:‘閩安鎮(zhèn),客旅興販廣浙往來經(jīng)由之處,,監(jiān)官每月三往巡鹽,,商旅滯留,課額虧失,?!加趧⑵樘碇醚矙z,仍以閩安鎮(zhèn)原管兵級六十人盡隸之,。其鎮(zhèn)官專一收稅,,卻從本州輪差禁軍三十人往本鎮(zhèn)守把。宣和二年(1120年),,頒下《福建路格》:土兵六十人,。紹興三十年(1160年),揀取七分水手五十九人,。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增招土兵,除現(xiàn)管七十九人外,,招三十一人,,為一百一十人。今,,一百十六人,。”
《三山志》說得很清楚,,宋代始設(shè)劉崎巡檢司,,劉崎巡檢專管三縣的巡鹽捕盜,而商旅課稅事宜仍由閩安鎮(zhèn)官專管,。這實際上就否定了劉崎在五代王閩乃至宋時收取甘棠港商稅的可能性,。有人把劉崎巡檢司說成是甘棠寨巡檢司,這說法顯然不能成立,。
黃崎寨即甘棠寨,在長樂,?!蹲x史方輿紀要》云:“黃崎寨,在縣東北四十余里,?!吨尽吩疲嚎h有仙崎寨、テ石寨,、東山寨,,與黃崎為把截四寨,。又有大祉捍寨,近大祉澳,,俱為濱海之備,。”
崇禎《長樂縣志》卷二云:“黃崎寨在二十四都,?!秉S崎寨在黃崎澳的棋山,黃崎也作黃岐,,崎岐兩字可自由變換,,《閩縣鄉(xiāng)土志·地形略三》云:“‘岐’、‘崎’,、‘埼’通,。”
黃岐澳口南側(cè)是貓山,,北側(cè)是棋山,。《梅花志》云:“碁山,,在梅城之南,,山上有寨,設(shè)烽火臺一,。山頂有石臺,,平廣可坐,相傳昔有二仙在此弈棋,,故名,。”“碁”為“棋”的異體字,。棋山之寨名黃崎寨,。
弘治《長樂縣志》云:“碁山寺在縣治東北二十四都,唐咸通二年里人王俸建,。寺后西峰頂有石臺,,長老相傳云:昔有二仙于此枰棋,因名碁山寺,?!?/p>
《長樂陳氏鄉(xiāng)情》云:“棋山,前董村屬自然村,。又名岐山,。舊屬芳桂鄉(xiāng)新開里,元為二十四都三圖。東隔沙坡木麻黃林與石壁毗連,,西至赤岐,,南臨天塌湖,北靠碁山,。碁山石臺廣平可坐,。傳有仙人對弈,至今臺旁不生荊棘,。宋縣令董淵《棋山》詩:‘風(fēng)際有云多世態(tài),,海中無底是人心。何堪更問棋山話,,一局閑爭古到今,。’唐咸通二年,,里人在此建棋山寺,。寺燬于清康熙間,嗣重建后座,,雍正間又建前座,。解放后曾設(shè)有駐軍營房?!?/p>
“山峰頂古時建有棋山煙臺屋(烽火臺),。”
“石壁,,文嶺鎮(zhèn)轄村,。舊屬芳桂鄉(xiāng)新開里,元為二十四都黃岐境,、鐃鈸境,,位于長樂市東北角,文嶺鎮(zhèn)最東部,。東瀕臺灣海峽,,西毗前董、東莊等村,,南接湖南大鶴村,,北連梅花鎮(zhèn)?!?/p>
棋山有黃崎寨,,有棋山寺,是劉山甫作法祈祭甘棠港之處,。棋山又名岐山,山下有黃岐境,,棋山正是《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中“途經(jīng)巨浸,,山號黃崎”的黃崎山,。黃崎寨就是甘棠寨。
(待續(xù))
(作者 林廉 高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