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素園,字放庵,,住雙杭蒼霞荔枝樹下,,祖籍福州長樂金峰(1890—1967),原名林向群,,出生于金峰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父親是武秀才。林自幼好學,,高僧通一《林素園墓志銘》說:“幼好學每因貧輟學而棄,。”妻子陳天萱夜織,,資其赴省城繼續(xù)學業(yè),。就讀于福建優(yōu)級師范學堂,林素園對校長陳寶琛極為敬重,,并多次得到他的耳提面命,,學業(yè)因此大進。1912年,,林素園完成在師范的學業(yè),,在此前后,他加入福建同盟會,,后任長樂吳航小學訓育主任和臚峰小學校長,,并倡導鄉(xiāng)村自治。1916年他獲師友資助赴日留學,,數(shù)年后從早稻田大學畢業(yè),,獲政治經(jīng)濟學學士學位。在此期間他被推為留日學生七代表之一,,迫使北洋軍閥段祺瑞出示協(xié)約國參戰(zhàn)文件,。并且,,由于他與日本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日共總書記野坂參三是同班同學,,倆人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馬列主義思想,。這些都說明,青年時代的林素園追求進步,,具有較強的政治活動能力,。林素園回國后即就任北平大學教授,這一段時間里他與李大釗交情甚厚 ,。
1925年至1926年,,魯迅、劉和珍,、許廣平等人與北平女子師范大學校長楊蔭榆發(fā)生矛盾,,引起了女子師范大學風潮。林素園受命主政女師大,,1926年9月4日“到部視事”,,翌日,教育部派林素園率軍警赴女師大武裝接收,。魯迅在其著作中涉及林素園,,注釋皆為“林素園,研究系小官僚”,。其實,,林素園應當屬于進步人士,他曾組織七省自治聯(lián)合會,,創(chuàng)辦《自治周刊》,,并參加民權(quán)運動大同盟;他組織領(lǐng)導長樂十三鄉(xiāng)起義;他投身抗日救國運動,參加熱河戰(zhàn)役,,并以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參議的身份參加徐州會戰(zhàn);他與田漢等人創(chuàng)辦了桂林,、柳州,、衡陽,、福州黃花崗紀念學校。1937年,,他赴廣西參加反蔣抗日宣傳活動,,與中共地下黨領(lǐng)導的廈門“兒童流亡劇團”合辦黃花崗小學,在那里,,他多次資助地下黨從事革命的經(jīng)費,。解放前,他是全國著名的書法家,,他曾在杭州岳王廟的圍墻上寫過“忠孝無雙”四個大字,,據(jù)說該大字毀于“文革”,。福州文史專家陳叔實“文革”前后曾經(jīng)與林素園住一座樓,與林素園有師生之誼,,他說曾經(jīng)親眼看過“忠孝無雙”四個大字的照片,,果然蒼勁渾厚,很有氣派,。
1942年福州第二次淪陷,,林素園率領(lǐng)黃花崗中學200多師生遷校永泰葛嶺廨院寺,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堅持辦學,,該校后并入福州一中,。1934年他辦聯(lián)開小學,將30余畝“書田”捐出,,給家鄉(xiāng)兒童免費入學,。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8月9日陳獨秀被捕,,9月24日《晨報》發(fā)表《為陳獨秀君募集訟費啟事》,,署名集中了當時中國政治界、教育界的一流人物,,如蔡元培,、李大釗、胡適,、張國燾,、蔡和森、鄧中夏,、劉仁靜,、李石曾、蔣夢麟,、林素園,、黃日葵、繆伯英等,。
林素園精于古詩詞的寫作,,他的詩詞恬淡樸直。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寫了《示香兒》七律一首:“匈奴未滅莫為家,,國難生財怨毒賒。斗室萬錢爭下榻,,饑軍一餉孰量沙,。哀鴻遍野無青草,孝子承親潔白華,。廉儉門風堪色笑,,任人富貴炫殘霞,。”詩末的題記云:“貪風之熾,,無過此時也,。余不能臥薪嘗膽以救國,愿布衣蔬食以礪世,?!弊掷镄虚g,抒發(fā)了作者反對國民黨暴政的憤懣之情,,也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流俗同流合污,、情操自持的高尚境界。新中國成立后,,林素園被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省文史館館員,,他的作品多反映熱愛新社會的真感情。如《次韻奉和金云銘?zhàn)^長游龍溪》七律二首中的“寶山風月須游覽,,新世風云盡海涵,。看得瀑布蒼生被,,聽得潭匜碧玉涵,。泉石有情先自得,利名何用后誰耽,?!?/p>
晚年,林素園循循善誘,,獎掖后學,,極是為人稱道。福州文史專家陳叔實與林素園同住荔枝樹下三年,,倆人因為共同愛好成為忘年之交,。某次,陳叔實在自家三樓上吟唐詩,,住二樓的林素園踱上來,,叫好不迭。他說古詩講究氣勢和音韻,,所以要學寫詩先要學吟詩,,如果能夠把詩的氣勢神韻吟出來,,那就容易入門了,。他見陳叔實家的寫字桌上放著一部《李長吉詩集》,就說:“長吉詩以奇特險勁取勝,,但有時雕琢太過,。杜工部詩溫柔醇厚,,章法明密,最宜青年學習,?!庇幸惶欤炙貓@拿了一方親筆題字的絹布贈送給陳叔實,,陳寫了一首七言古詩表示感謝:“我嘗問詩于素翁,,素翁淵博世所宗。規(guī)我長吉不足學,,欲學應學杜陵公……”林素園收到后,,用淡紅色宣紙題了一首七言古詩回贈?!笆鍖嵡嗄暝娙送顿浳以?,獎飾逾恒,感愧交并,,苦無以報,。近得精紙佳筆,爰次韻草140字酬之,。造化小兒嚇乃翁,,大道如天共產(chǎn)宗。子美廣廈甘凍死,,土改公田王荊公,。詩文原由物映出,大同之世近非空,。勞心勞力合為一,,生產(chǎn)唯有賴勞工。堯舜欺世孔孟奴,,思想行為亂若蓬,。馬列崛起斯毛繼,精神物質(zhì)兩豐隆,。躬逢盛世歌且舞,,東風強勁壓西風。無私雨露滋芳草,,人間最惜晚霞紅,。得師蘇聯(lián)高爾基,文光熠熠耀寰中,。造物造人人造物,,天開地辟豁群瞳。六十七叟林放庵放言?!痹妼懙煤肋~俊健,,加上書法遒勁,陳叔實馬上將它裱褙,,日夕觀賞,。
晚年林素園身體狀況一直不佳,自1964年中風后,,說話也頗費力氣,,但此時他的佛學思想造詣漸深。如巨贊高僧全集有《林素園居士以詩僧見稱卻賦》:“枇杷樹下淚如絕,,柳絮沾泥只自吟,。色見聲求無一是,恥為人喚作詩僧,?!倍炙貓@居士和詩中亦有“只緣分別惱高僧”句。說明兩人是關(guān)系極為密切的好友,。林素園著有《臺灣紀要》,、《中菲交通史》、《紅樓夢與唯物史觀》,、《摘星集》詩稿四卷,。“文革”中,,林素園被扣上“官僚地主階級分子”的帽子,,被揪往街道游斗,他死于“文革”高潮的1967年,。粉碎四人幫后,,中共福建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為他平反昭雪,高僧巨贊撰寫墓志銘,,佛學院院長虞愚書寫墓碑,。
永泰方廣巖天泉閣有林素園書寫的楹聯(lián),“臺低洞闊吞天地,,月朗泉飛忘雨晴”;山西省太原晉祠朝陽洞也有他的題字“洞門匝旭別開天”,。這些都說明,他的道德文章還在影響著世人,。
(原作刊載于 2014年8月3日《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