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公車上,,路邊的樹散發(fā)著亞熱帶植物特有的生命力,,靈秀沖淡的綠,逼人眼目,,葉尖上似乎還氤氳一層水霧,,在陽光下閃爍,。綠樹們自有咋咋呼呼的歡樂明快,,無憂無慮,,稍顯恣肆,昭示著強大的存在感,。若有足夠充裕的時間,,情緒大可能支配我的行為,在這樣溫潤而清新的早晨,,把手伸出車窗,感受綠葉拂過雙臂的快樂,。
一種莫名的喜悅包圍了我,,我如此愿意花上大片的時間呆在這個城市。時光忽然停頓下來,,變得漫長,,和我有著同樣的渴望??諝庵酗h滿淡淡的花香,,行走間隨處傳來清脆的鳥啼。
臨街的房屋也算是廈門一大特色,。早就聽聞廈門的房子臨街很近,,就在道路的邊上,汽油味都可以飄進家中,。之前很難想像,,這次出行總算是見識到了。那些樓房大多沒有鮮亮的外表,,一般是六七層高,,緊緊地靠著路旁,開放的窗戶態(tài)度曖昧而微妙,這樣地逼近鬧市啊,,無不密密地網上防盜網,,卻毫不掩飾地將自家的衣物晾曬到路人的眼上來。我甚至可以想象,,夜晚喧囂的車水聲,,就像是一條清晰的汩汩的河流,緩緩地流進臨街人家的夢里去,,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低鳴,。那些掩映在樹叢后的樓房,也帶著貼膚可感的煙火氣息,。
擁擠而熱鬧,,卻奇異地保留著隱私。煙火繚繞的一日三餐,,鄰里街坊的碎語,,每個人都在城市的傳奇故事里過著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我為廈門這座城市描畫的速寫,。然而畢竟只有短短兩日,,從人家的窗帷下漫步而過的曲線,最終是奔赴向幾個叫做旅游勝地的點,。
第一站到了向往已久的廈大,。校園明凈整潔,淡淡的晨霧,,高低的地勢,,觸目都是風景。芙蓉湖畔靜坐冥思,,清風拂面,,心緒隨著湖水淺淺波紋擴散開去。那些優(yōu)美的宿舍,,有著石塊砌成的建筑表面和曲線曼妙的鐵門窗,,走近其中,仿佛做著中世紀風情的美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紅色磚瓦的嘉庚群,,古典而溢滿智慧的味道。還有干凈的運動場,,弧形的層層階梯波瀾壯闊,,濃縮著青春的氣息和搏動的激情。校園里見到最多的是捧著書本的學子,,勤勉而不刻板,,自信而不浮華,。
中山路一帶十分熱鬧,行人熙攘,,小攤上物品琳瑯滿目,,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手持一杯奶茶行走其間,,確有一種市民生活的樂趣,,細水慢流,可親可感,。小吃很多,,但沒有系統(tǒng)的風格。買了一袋香烤鰻魚片,,邊走邊吃,,畢竟第一次吃鰻魚片,沒有評價道不道地的資格,,只覺得在物價飛漲的時代,,這樣鮮美緊實、口感香脆的小吃算得物美價廉了,。
最喜歡的是鼓浪嶼,。從輪渡碼頭坐大船過海,幾分鐘就到了島上,。小島不大,,卻頗有看頭。道路蜿蜒上下,,沿途的建筑都是時代傳承下來的老宅和上世紀殖民者留下來的老建筑,,風情與氣質猶存,只是多數年久失修或者被空置荒廢,,人煙不再,實在可惜,。原日本領事館,,德國領事館,英國領事館……追尋著那些煊赫的名字,,對照著現實中的建筑,,歷史和當下水乳交融,那些倏然的光陰,,遂從嘆息里流過去了,。看到哥特式建筑門前拄著拐杖緩緩走著的婦人或者是蔓生青苔的墻壁上依然歷歷的精美浮雕,,言語已然蒼白,。
最后一站到了南普陀寺。寺院很小,香火卻鼎盛,,虔誠的香客們焚香禱告,,喃喃細語,空氣里滿是香塵氣息,。金光閃閃的十八羅漢,,唱喏鼎香的大雄寶殿,不知道寄托了多少祈禱和祝愿,。漫步于蓮花池畔,,拿面包喂游動的小魚和烏龜,又是一番獨特的樂趣,。這些盎然成長的生命,,經過檀香的浸潤,也顯得莊嚴起來,。在南普陀寺停留的時間很長,,四圍喧囂卻依然有種遠離世俗的沉靜,因而覺得舒適宜人,。
回去的路上,,天空下著雨,想著兩天的光陰從指間穿梭而過,,心的缺口處便徐徐涌起一絲暖流,,無比滿足。
(霓 雨 海 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