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題:“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是篇民生大文章
新華社記者 劉懷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連著黨心。
民生是歷屆黨代會的重要議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十八大報告提出“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這一具體而突出的變化,針對的就是民生保障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精準更全面地補齊民生短板,。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幼有所育到弱有所扶,這樣的安排基本覆蓋了每個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
毫無疑問,,我國超過1個億的0到6歲兒童、8500萬殘疾人等群體,,都將從這新增的八個字中獲益,,而農村留守兒童、貧困殘疾人等“鍋底人群”,,將率先體會到政策的溫暖,。
民生工程就是暖心工程。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我們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從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利益問題做起,,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會讓老百姓獲得感多多,、安全感實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