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統(tǒng)計,,2012-2013學年,,在我市就讀的流動人口子女有17478人,,主要集中在城關中學,、鰲峰小學和營前外來工子弟學校。我市的流動人口主要是外來民工,,民工子女普遍樸實,、善良、勤勞,、能吃苦,、比較獨立且比較富有同情心,但他們的受教育情況,,往往會因為父母原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流動人口子女心理狀況堪憂
記者從城關中學幾位老師處了解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民工子女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學習成績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關注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比關注成績更重要,。
由于父母工作的不穩(wěn)定,,這些孩子從小跟隨父母奔波各地,環(huán)境的變化,,讓大多數(shù)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自我保護的本能使這些孩子很難融入大家庭之中。
邱惠欽老師在家訪中了解到,,外來工子女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與本地的學生有著天壤之別,,大多數(shù)民工子女的居住條件很差,與父母同居一室,,租住的民房大都潮濕陰暗,,房間里除了兩架床鋪之外基本沒有立足之地,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收拾房間的習慣,,讓本來就狹小的空間更加零亂,,更談不上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本地的學生大多數(shù)有自己的獨立房間,設施齊全,、擺放整齊,,只要有利于孩子學習的,父母大多都會全力配合孩子的需要,。巨大的生活反差讓民工孩子心理的反差更為嚴重,,自卑感油然而生。
父母疏于管教,,讓孩子的自制力變差,,許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讀書,到學校學習的目的不明確,,讓這些孩子缺少擔當,、隨波逐流,,混日子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難以自我肯定,,缺少責任感,。
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承擔責任
父母經(jīng)常性的工作變動,使孩子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父母工作時間長,、壓力大,,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讓孩子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從而影響社會安定穩(wěn)定,。為了生計,一些外來工父母難以改變現(xiàn)狀,,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我市教育主管部門積極主動承擔起責任,做好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義務教育工作,,體現(xiàn)教育公平性,。
加強部門協(xié)作,開展主題教育
記者從教育局了解到,,該局要求全市學校加強家校聯(lián)系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把關注流動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要求學校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制度,,配合公,、檢、法,、司等部門組織法制進校園活動;在團市委設立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辦公室,,幫助流動人口子女開展校外法制教育;學校把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反邪教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基礎,,開展形式多樣、卓有有效的活動,,使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抵御外在不良影響的能力;開展針對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的“同在藍天下”主題活動,師生之間,、本地外地學生之間的“手拉手活動”,,加強溝通,增進情感,,縮小差距,,讓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切實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保障他們健康成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校流動人口子女中途輟學人數(shù)逐年下降,,犯罪人數(shù)目前為零。
落實政策優(yōu)先,,保證入學就讀
據(jù)了解,,我市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入學享有政策保障,所有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收費項目和標準與當?shù)貙W生一視同仁,,一律不得收取借讀費、擇校費;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到公辦學校就讀,,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按有關規(guī)定,向教育局或居住地所在的中小學提出申請,,經(jīng)同意后,,按照學籍管理規(guī)定辦理入學手續(xù)。公辦中小學不得拒收符合條件的學生入學,,做到盡量不讓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失學,。
今年中招還出臺新政策,非長樂戶籍的,,只要初中學籍三年均在長樂,,一樣可以報考長樂的一級達標校。長樂職專將為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學習,、就業(yè)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廣泛的平臺,。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探討有利于流動人口子女的高考政策。
接受鄉(xiāng)土教育,,促進文化相融
我市大力加強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加大文化設施投入,尤其是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工業(yè)區(qū)較多的鄉(xiāng)鎮(zhèn)建設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籃球場,、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娛樂場所,。目前,潭頭中心小學,、金峰中心小學和漳港中心小學的少年宮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積極開展文藝演出、文體競賽等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積極主動參與健康向上的文藝活動,,不斷提高他們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加強鄉(xiāng)土文化教育,在條件許可的學校開設地方課程,,介紹長樂民俗習慣,,歷史地理等鄉(xiāng)土文化,讓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接受長樂的文化教育,,使他們盡快認同長樂文化,、融入長樂文化,成為長樂新市民,。
教師給流動人口子女更多愛
鰲峰小學石秀芳老師班上有一個全班最瘦小的男生,,一家人從遙遠的四川來長樂。父母上班無力監(jiān)管他,,造成他一日三餐草草應對,,每天滿身泥污,課后到處玩耍,,課上打瞌睡,。石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與家長多次溝通后,,情況有所好轉(zhuǎn),,而這孩子受到外界的誘惑,一段時間后竟然偷了家里的300元錢,,到小店鋪里買了零食和玩具槍,,并傷害了同學。石老師認識到教育轉(zhuǎn)化一個孩子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始終不離不棄地跟蹤教育,并不斷提請家長的重視,,一個學期后,,終于讓這個男生走上正軌。
城關中學王曉東老師告訴記者,,學校建立了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個人檔案,,老師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愛心,對他們的教育更加細心,,更有耐心,,挖掘其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從沒有老師用鄙視的眼光看他們;在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有的老師還在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拿出一些錢支助他們,,并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談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師的一切付出,,都是為了讓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能安心地學習,,有尊嚴地讀書、快樂地成長,。
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切實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支持,,共同為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營造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使之得到更好的教育。
(記者 柯多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