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選5個雞蛋進行實驗,其中一雞蛋最高溫升至74.4℃
-就寢時使用暖寶寶有安全隱患,醫(yī)生提醒要正確使用取暖器材
5個半小時后,雞蛋的表面溫度達到了74.4℃,有些燙手。
廈門網(wǎng)訊(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王菡如 通訊員 張舒姍 李琪彬)天氣一冷,取暖神器“上線”——其中,輕輕一貼便能抗寒保暖的“暖寶寶”受到不少市民青睞。近日,許多有關(guān)“暖寶寶能燙熟雞蛋”的消息在網(wǎng)上熱傳;因使用暖寶寶不當,造成低溫燙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那么,暖寶寶的“熱度”到底有多高?使用時,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昨日,記者進行了實驗,并請皮膚科醫(yī)師做出了使用提醒。
【記者實驗】
最高溫度達74.4℃ 蛋清蛋黃可凝固
在進行實驗之前,記者分別從超市、便利店及網(wǎng)絡渠道購買了5個不同品牌的暖寶寶。而后,逐一拆開同品牌的兩片暖寶寶,把有膠的一面相對,將生雞蛋包裹其中。最后,再在最外層蓋上毛巾。
完成后,隨機對每個穿著“保暖衣”的雞蛋進行編號和溫度測量。一開始,5枚雞蛋及暖寶寶外層的溫度均在18℃左右。1小時后,它們的手感溫度明顯變高,“體溫”也隨之升到了40℃左右。
第4個小時,除5號雞蛋外,其余4枚雞蛋的外殼溫度普遍攀升至60℃。記者選取了其中溫度最高,已達69.1℃的雞蛋進行剝殼――一股水煮蛋的氣味撲面而來,此時,蛋清已有些許凝固,而蛋黃則呈現(xiàn)溏心狀。5個半小時后,雞蛋表面溫度持續(xù)上升,其中,4號雞蛋高達74.4℃,燙得有些拿不住。打開雞蛋,無論蛋清還是蛋黃,都已達到了完全凝固且可以食用的狀態(tài)。
【原理解析】
鐵粉與空氣反應放熱 熱量源源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實驗的5種暖寶寶包裝上,有4個標注了使用時的最高溫和平均溫。可實驗中,記者所測量到的溫度,都比幾個品牌的“榜首”――68℃要來得更高。
小小貼片,一片售價在幾角錢至幾塊錢不等。是什么原因,讓它源源不斷放熱,甚至能持續(xù)10小時左右呢?其實,暖寶寶的主要成分為鐵粉、食鹽、活性炭和蛭石:鐵粉在空氣中產(chǎn)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食鹽則起催化作用,加速反應;另外,活性炭具有強吸附性,可吸附水蒸氣,而蛭石也同樣起保溫作用。
由于暖寶寶溫度較高、發(fā)熱時間長等特點,商家們在包裝上做出了這樣的安全提醒:“避免直接貼在皮膚上,避免在同一位置長時間使用。”此外,與其他取暖設(shè)備同時使用,或在就寢時使用暖寶寶,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據(jù)悉,利用同樣發(fā)熱原理,市場上還有暖手寶、暖腳貼等產(chǎn)品出現(xiàn)。
【提醒】
老人孩子應特別注意 控制使用時間
暖寶寶都能燙熟雞蛋,如果直接接觸皮膚呢?
對此,廈門中醫(yī)院中醫(yī)外科、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江淵表示,長時間使用取暖設(shè)備,且溫度在60℃至70℃以上的,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不單是暖寶寶,”江淵說,使用熱水袋、電熱毯等器材不當時,也會出現(xiàn)低溫燙傷的情況。
“沒有自理能力、自理能力較弱人群使用暖寶寶時應當特別注意。”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姜曉勇說,昏迷、長期臥床的病人,新生兒等在使用暖寶寶時,無法及時表達對溫度的感覺,因此,也有低溫燙傷的風險。
“神器”雖好,如何正確“取暖”?江淵建議,市民在使用取暖設(shè)備時,適當控制時間,貼暖寶寶的時候,也可以在上面加一層毛巾,起“隔離”作用。
姜曉勇則提醒市民,若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的低溫燙傷癥狀,可自行涂抹燙傷膏處理;一旦出現(xiàn)了水泡,則建議前往醫(yī)院就診,避免傷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