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朱玉 林鵑 盧曉芬
一場馬拉松,,21人遇難……22日,,發(fā)生在甘肅白銀的山地馬拉松事故讓人痛心,,同時,也讓失溫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什么是失溫,,失溫為何如此可怕?在福州會不會遇到,?又該如何預防和救助?
24日,,記者從福州幾家醫(yī)院急診科醫(yī)生處了解到,福州雖然氣候暖和,,但冬天寒流來襲時,,也時有失溫癥病人,多見于溺水者,、酗酒者,,以及流浪者。
失溫并非極寒才會發(fā)生
福州市第二醫(yī)院急診科醫(yī)生林成實介紹,,人類是恒溫動物,,體溫保持在37℃左右,并且產熱和散熱處于動態(tài)平衡,,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有死亡的風險,。所以,長期暴露于低溫環(huán)境(包括水中),,大風,、缺氧、淋雨、過河,、汗?jié)竦?,加上缺乏適當的保暖,都有可能發(fā)生失溫,。
一般來說,,當人體的核心溫度(指肛溫、口溫等)低于35℃,,就是醫(yī)學上的失溫,,會產生寒戰(zhàn),嚴重情況下,,甚至各個器官停擺,,最終造成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情況下,,即使氣溫不是很低,甚至在20℃的氣溫下,,淋雨或者穿濕衣服,,都可能導致失溫。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yī)院急診科楊長華醫(yī)生介紹,,失溫癥的癥狀取決于核心溫度,,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失溫,,身體會感到寒冷,,渾身不停顫抖,肌肉變得不協調,;中度失溫時,,意識開始模糊,疲倦乏力嗜睡,,反應力下降,,口齒不清;而當人處于重度失溫時,,意識已經變得模糊,,對冷的感覺變得遲鈍,開始逐步喪失活動,、語言能力,,甚至還會出現反常的脫衣現象,此時,,若不及時救治,,就會進入死亡階段,。
福州冬季也時有失溫者
林成實醫(yī)生介紹,從歷年急診接診情況來看,,在福州冬天,特別是大降溫時,,也時有失溫癥患者,,常見于露宿街頭的流浪者、在戶外的醉酒者,、以及發(fā)生溺水的人,。
醉酒目前是失溫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林醫(yī)生解釋,,人醉酒后,,會錯判外界的環(huán)境,特別是長時間呆在戶外,,加上飲酒,,容易讓血管擴張,熱量不容易保存在體內,。此外,,長時間在水中也會引起失溫,人體在水中散熱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人如果長時間處在低于20℃的水溫中,,有可能致命。因此失溫癥也是潛水愛好者特別需要注意避免的,。
林醫(yī)生說,,多年來醫(yī)院接診過的失溫患者,多屬于輕度失溫癥,,因為搶救室有暖氣保暖,,所以處理起來比較容易。
救助失溫者要了解這些
“如果在寒冷的戶外,,發(fā)現有人劇烈顫抖,、動作無法協調,甚至意識模糊,,很可能他正面臨失溫的威脅,,急需救援?!睏铋L華醫(yī)生介紹,,若遇上需要幫助的失溫患者,應及時幫忙脫掉濕冷衣物,,包裹保溫毯或保溫衣物,,想辦法將患者移出濕冷的地方,,有條件及時送醫(yī)。幫助失溫者復溫時,,可將熱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襪子里,,放在脖子、腋窩,、腹股溝等核心部位,。如果身旁沒有衣物,人多時可以抱團取暖,。保持靜止,,少說話,減少體能消耗,。同時飲用溫水,、補充食物能量。
復溫的處理要遵循分級,、溫和,、循序漸進的原則,特別是對嚴重失溫患者,,搬動時要小心翼翼,。切記不可給患者喝酒,也不要按摩患者四肢,,避免讓大量的冷血液從表皮回流到心臟,,增加失溫者死亡的風險。
林成實醫(yī)生介紹,,如果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立刻開展心肺復蘇術,并將患者盡快轉送到醫(yī)院治療,。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失溫患者的搶救,不要輕易放棄,,中重度失溫可能會出現類似“假死”的狀態(tài),,只有當失溫者沒有生命體征時才可宣告死亡。
林成實醫(yī)生提醒,,參加戶外運動的人群應該對失溫保持警惕,。在進行戶外運動時,盡量穿排汗內衣,,保持身體干爽,;準備充足的御寒裝備、高熱量食物,,不要讓自己體力透支,,注意及時補充能量和水,;遭遇降溫、風雨天氣時量力而行,,做好防風措施,;在潛水、游泳,,特別是冬泳時,,如果出現顫抖的情況,就應趕緊結束上岸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