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南動車所防疫人員正在擦拭桌板。通訊員 張海根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黃芳賓 通訊員 張碩 陳述明
20日晚上8點,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的福州動車段燈火通明,動車組列車結束了一天的運行,陸續(xù)回到了“家”。此時,50多歲的漢子林孔敏和隊友們,早已等候在檢修站臺。
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口罩和手套,林孔敏熟練地拎起重20公斤的消毒噴霧桶,上背扣緊,一氣呵成。“列車進入檢修庫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全車消毒。”當班工長杜有才,一如他的名字“有才”,滿腦子都是動車檢修的學問。
消毒小組共9人,林孔敏背著噴霧桶走在最前面,車門、車窗、過道、洗手臺、馬桶……他緊握噴霧桿,順著一節(jié)節(jié)車廂消殺,伴隨著“咝咝”聲,消毒水落在車廂的每一個角落。
以前,林孔敏主要給列車保潔,清洗動車組外皮等。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他和工友們有了新任務——給動車組全面消毒。每個小組有男有女,在夜幕下上演守護車輛“健康”的接力:男工友主要干重活,背著噴霧桶打頭陣;中間這組主要是女工友,一手拎噴壺,一手拿毛巾,逐一擦拭座位前的置物臺;而最后一組負責全面擦拭,在打頭陣的人出發(fā)后大約3分鐘才登場。
杜有才解釋,這個3分鐘,可“藏著”門道——早了,消毒液還沒完全發(fā)揮作用,就被擦拭掉了;遲了,消毒液會在桌椅上留下白色的痕跡,“旅客看了,會誤以為車怎么這么臟”。
給一列8節(jié)車廂編組的動車組消殺下來,大約要40分鐘。隨著春運的到來,客流越來越多,不但動車組多了,不少還是16節(jié)車廂編組的動車組,最忙碌時,林孔敏和其他工組一晚上要給30多列動車組消殺。
上車下車、抬頭彎腰……一個通宵下來,林孔敏背著噴霧桶,步行2萬多步。深夜12點,趁著補充消毒液的間隙,林孔敏靠在檢修車間的墻邊小憩。手機顯示,此時的福州室外溫度為11℃,但他額頭的頭發(fā),已經(jīng)被汗水黏在了一起。
林孔敏說,上崗前他們都培訓過,怎么配比消毒液,消殺過程中要注意些啥,都有嚴格要求。剛開始時,一整夜下來,握噴霧桿的手臂累得抬不起來。
如今,林孔敏和工友在這個崗位已經(jīng)干了近2年。“現(xiàn)在,即使閉著眼睛,我們也知道該噴哪里,該擦哪里,不留死角,這都是日復一日練出來的。”林孔敏說。
正說著,維修車間傳來一聲長長的鳴笛聲,林孔敏臉上露出笑容。“這聲鳴笛,是每列動車完成所有消殺、檢修后,開往存車場的信號。”杜有才說,再過幾個小時,這些列車將駛往車站,載上步履匆匆的旅客,開往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