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參觀福建民俗博物館二十四節(jié)氣展覽 福建民俗博物館供圖
繪制節(jié)氣團扇,、乞巧話七夕,、描繪九九消寒圖、古厝“劇本殺”……8月12日,“節(jié)氣探查營”研學夏令營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福建民俗博物館舉辦,,20余名孩子在6天中,沉浸式學習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相關知識,。
作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成立不到10年的福建民俗博物館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深挖福建文物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古厝打造特色展覽,因地制宜常態(tài)化推出高品質,、多元化展覽和社會教育活動,,在潤物細無聲中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成為廣受追捧的“網紅”打卡地,。
2020年至今,,福建民俗博物館每年接待觀眾約50萬人次,開展原創(chuàng)及引進展覽15個,,舉辦社教活動120余場,。同時,該館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推出博物館式“劇本殺”,,積極探索夜間開放新模式,開展夜間沉浸式民俗展演,,講好福建文化故事,。
“步入古厝廳堂,像是穿越到了過去,,跟著書童哥哥的步伐,,體驗老福州的節(jié)日習俗,完成尋福任務,?!眳⒓酉牧顮I的學生林奕君意猶未盡。
和孩子們一樣,,許多觀眾來到福建民俗博物館,,都會被眼前的古厝吸引。博物館所在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梅書屋,,始建于明末,,占地2900多平方米,前后共五進院落,,是清代進士林星章的故居,。這座在福州三坊七巷頗具代表性的古厝,成為保護和傳承福建民俗文化的載體。結合古建格局,,博物館設有基本陳列“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閩式生活”“古厝民風”,,常年引進全國各地民俗展覽,定期舉辦八閩代表性民俗活動,。
依托自身資源,,福建民俗博物館還推出特色展陳“風起山海 閩在福中——民俗里的福文化展”“瓷國明珠——福建德化瓷展”“木影流光——福建金漆木雕展”等。其中,,“瓷國明珠——福建德化瓷展”于2019年入選福建省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節(jié)氣探查營”活動正是源自該館原創(chuàng)特色展覽“潤物細無聲——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閩式生活展”,通過講解二十四節(jié)氣中承載著的天文氣象,、農桑工藝等傳統(tǒng)知識和民間智慧,,通關打卡、尋寶解密,,完成二十四節(jié)氣拼圖,。
月上西樓,古厝里,,“飛天”少女奔月起舞,,宋代點茶技藝表演引人注目,擺塔,、舞柚香球,、撿月華等福州傳統(tǒng)中秋民俗,將老福州人孩提時代的中秋記憶在庭院中復現,。參與者跟隨劇情在游園中移步換景,,一覽古厝園林與非遺民俗交融之美。
“好像來到了百年前的福建,,游覽過程中感覺自己不是旁觀者,,而是成為故事的一部分,這種體驗非常特別,?!庇慰屯跸壬鷧⒓拥氖歉=袼撞┪镳^推出的“非遺里的民俗”夜間沉浸式小劇場?;顒蛹乃囇莩?、非遺手藝展演、沉浸式民俗文化體驗等為一體,,打造可觀,、可玩、可品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并輔以直播的形式呈現,,打造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數字化煥新體驗。
福建民俗博物館社教部主任黃潔介紹,,“非遺里的民俗”主題沉浸式體驗活動通過精彩的節(jié)俗展演和非遺技藝互動,,吸引了不同年齡的游客。游客可以通過展館環(huán)境布景,、演員表演等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時代的文化生活,,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在常態(tài)化延時開放的基礎上,,福建民俗博物館搭建夜間博物館的光影布局,,打造沉浸式小劇場,從文物觀賞到民俗體驗,,從傳統(tǒng)手工到數字互動,,在博物館的方寸之間,體驗古今交融的閩都魅力,?!备=袼撞┪镳^館長陶武表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只有扎根日常生活,、滿足人們的需求,,被人們“日用而不覺”,才能根深葉茂,、歷久彌新,。今后,博物館將努力扮演好閩風民俗“儲存器”的角色,,聯(lián)結八閩大地的昔與今,,留住福建人民的記憶和鄉(xiāng)愁。(中國文化報駐福建記者 黃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