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假期秋高氣爽,,人員流動增多,。4日,福州市疾控中心發(fā)出提醒:登革熱高發(fā)季節(jié)為夏秋季,,8月份至10月份為發(fā)病高峰期,市民外出旅游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福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吳祖達介紹,,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感染登革病毒一般在3天~14天,,多數5天~8天后發(fā)病,,癥狀包括發(fā)熱、皮疹,、頭痛,、肌肉和關節(jié)痛等。少數患者會進一步發(fā)展為更嚴重的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征,,可在1天~2天內出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防范登革熱?吳祖達給出了如下建議:
出行前,,應當了解目的地登革熱流行狀況及疫情風險,,做到心中有數,準備相應的防蚊物品,,如長袖衣褲,、防蚊驅避劑等。
外出游玩時盡量選擇淺色,、長袖,、長褲的衣物,減少皮膚暴露面積,。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劑,。住宿盡量選擇有紗窗、蚊帳,、電蚊香等防蚊設施的酒店,。在戶外露營或住宿條件有限時,蚊帳是保護睡眠的必備“神器”,。
旅途中注意身體狀況,,如有發(fā)熱、皮疹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活動并休息,。觀察是否有被蚊子叮咬的痕跡,出現紅腫,、瘙癢等癥狀時,,更應注意。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期一般在上午8:00~9:00和下午4:00~6:00,,因此應盡量避免在這些時間段進行戶外活動。
出行回來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監(jiān)測,,如果在2周內出現發(fā)熱等登革熱類似癥狀,,要及時就醫(yī)并告知近期外出情況。(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方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