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市古槐鎮(zhèn)有個行政村叫做竹田村,,其名來歷,,是由“沙堤”、“筑堤”演變而來的,。
宋朝以前,,竹田一帶屬于沃頭,,靠山面海,相當于今日的灘涂,。元延佑四年(1317年)竹田先祖九牧林姓的一個16歲的小伙子,,只身一人從莆田遷徙至此,靠找小海,、養(yǎng)鴨,、種莊稼為生。為了便于生產,,他就在沃頭上圍墾種種植,,把沃頭圍成一條條堤壩。至今,,竹田上年紀的村居還經常提起某個地方叫什么沃,。因其灘涂不是純粹泥土,,含有大量沙質,故把所圍的堤壩叫做“沙堤,?!边@樣,周圍村莊的人也就把這個地方叫“沙堤村,?!庇捎谒鶉车滩焕喂蹋洺1缓K构嗪拖麓笥陼r從山上流下的坑水沖毀,。
130多年后,,村里出了個林廷選(幼名文銓,字舜舉,,號竹田),,他在明成化辛丑十七年(1481年)32歲時考中進士,先后任浙江道御史,、南京工部尚書等職。明正德壬申七年(1512年),,時年63歲的林廷選,,奉旨回鄉(xiāng)修堤造福鄉(xiāng)里。他組織鄰里鄉(xiāng)親,,利用山上的巖石,,把沙堤改為用石堤,并改小堤為大堤,,將羅聯溪的水引入堤內,。建堤過程中還建成許多蓄水的攔壩,便于旱時灌溉,,遇上洪水時,,也可自動將水溢出攔壩,使鄰里村莊的鄉(xiāng)親有了一個防水患的生活保障,。從那以后,,大家就把“沙堤”村改為“筑堤”村。林廷選于1526年逝世,,享年72歲,。鄉(xiāng)里人為了紀念他,就又把村名“筑堤”改為“竹田”,。如今兩條幾里長的石體堤壩,,仍在為鄰里村莊造福著。竹田村祠堂正門的橫眉上還留有“筑堤林氏宗祠”的字樣,。(吳航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