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市吳航鎮(zhèn)東關村太平橋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對象,。橋旁矗立著兩塊石碑,,碑文因幾百年來風雨侵蝕,字跡磨損不堪,,碑文內(nèi)容更是不知所云,。近日,,鄉(xiāng)人認真描紅辨認碑文,且喜且驚,。原來這是珍貴的文物,,它如實記載太平橋兩度受到洪水沖毀的過程。它是警號,,是為我們而鳴,。
一塊《太平橋記》記載了明隆慶三年(公元一五六九年)洪水肆虐:“長樂之東門,舊有觀音橋(橋建后易名“太平橋”),,為邑人往來要津,而芝山,、六平小有洞天諸流,,俱會其下。昔年淫霖暴漲,,沖激崩裂,,居民架以浮木,茍為濟渡,,木又就圮,,行者病涉?!?/p>
另一塊《重修太平橋碑記》記載了清乾隆甲寅年(甲寅,,即一七九四年)洪水造孽:“中秋后九日夜,颶風狂雨煽發(fā),,化龍岡,、小有天兩溪水并出,沖上汾陽廟后,,下蕩太平橋,,東西兩岸崩壞,,不利行人,……,?!睆谋闹锌梢钥闯鰵v史上山洪危害不淺。長樂解放前夕,,也發(fā)過幾次洪水,,太平橋以下成了汪洋大海。
不知底蘊的人,,一定會問:這是為什么?只要瀏覽長樂城區(qū)圖,,即可一目了然。長樂城區(qū)北面為高山峻嶺,,著名的有首石山,、六平山、芝山等;南面是一片沉積平原,。汾陽,、資圣、鐵爐等溪澗順著山勢而下,,直通南面平原內(nèi)的河渠,。其中流量最大的是汾陽溪。汾陽溪發(fā)源于六平山,,匯集了許多條溪澗,,源遠流長。
日前,,隨著城區(qū)的擴大,,汾陽溪下游溪面、兩岸平地及土沃,,都蓋起了高樓大廈,,這為水災埋下了隱患。一到黃梅雨季節(jié),,大雨滂沱,,汾陽溪、資圣溪,、鐵爐溪奔騰鼓浪,,直瀉而下。尤其是農(nóng)歷五月劃龍舟期間,,每當亭午夜分,,閩江漲潮,江水倒灌,,出現(xiàn)了沖漲現(xiàn)象,,此時洪水無路可走,,只好逼上堤岸,漫溢街衢,,泛濫成災,。一九九零年暑期下了一場大雨,長樂僑中操場一片汪洋,,水沒過膝,。這是水災初次的示威。
我市黨政負責人,,眼光遠大,,早看出洪水作祟的隱患,采取果斷措施,。在洋嶼洞口嘴建造水閘,,以控制潮起潮落及洪水吞吐。為了保護環(huán)境,,市環(huán)保局三令五申嚴禁在溪河上亂倒垃圾,。最近街道巷閭每天都有專人負責清理和運載垃圾。長樂市各級領導為保護環(huán)境盡職盡責的確作出了可喜成績,。但是水災警號還未消除,,眼下刻不容緩的是疏通和拓寬河道。
從太平橋碑文中,,仿佛看到波浪滔天的汾陽溪水,,聽到轟然作響的濤聲,此為水災的警號,。從警號長鳴中,,不禁想起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