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長樂東南沿海突出部,,大自然情有獨鐘,賦于她獨具的迷人秀色,,她就是被譽為“南方北戴河”的文武砂,。這里區(qū)域面積31平方公里,鰲峰屏其后,,大海拱于前,四季常青,,氣候宜人,。尤其令人歆羨的是,與大海僅一堤之隔,,竟有兩個相連的一淡一“半咸淡”湖泊——面積360萬平方米的十八孔湖和面積800萬平方米的十七孔湖,,對于濱海之區(qū)來說,這在全國應是絕無僅有。
提起這兩個湖泊,,不能不追溯它的淵源,。
成湖之前,該區(qū)域稱“壺江”,,史乘標它為長樂“十二景”之一的“壺江泛月”,。《長樂縣志》有“壺江泛月圖說”的傳神描?。骸跋坛刂畾?,下泛清流,壺江其支派乎,。江外狹內廣,,若壺然,溪流之所演匯,,滄冥之所吐納,。當夫遠水涵碧,長天作秋,,千頃流光,,冰輪耀彩,壺山倒影,,浸入琉璃,。駕一葉扁舟,微聞風水聲合沓作響,,恍在十洲三島間也,。”
如此詩畫般的美景,,其何由來乎?原來長樂西南部重巒疊嶂,,林茂谷深,集雨面積達300平方公里,,此間千川百壑汩汩清流,,均匯聚壺江入海,年徑流量達1.4億立方米,,正所謂“溪澗之所演匯,,滄冥 之所吐納”。如此而已,,于是這里也生成了它獨具特色的地質水文現象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伴隨著潮汐,,海水和淡水每日兩度彼此消長浸潤著壺江沖積扇形成的灘涂濕地。
這里盛產縊蟶,、花蛤等各種貝類以及各種雜蟹和跳跳魚,,周邊的草叢還不時飛起美麗的雉雞,各種親水鳥滿目皆是,許多不知名的候鳥每年都飛臨過冬,。
文武砂因壺江,,美則美矣,但當地老百姓卻不時要遭際它制造痛苦的另一面:每遇長樂西南部暴雨又恰逢大潮頂托,,壺江總免不了暴溢,,給文武砂全境帶來一派汪洋澤國,農民的辛苦稼穡,,此時真正是付之東流了;況且頻度又高,,幾乎每隔三、五年就鬧一次類似洪澇災害,。因此筑堤調控內外水位以弭患,,兼收圍墾造田之利,便成為當地老百姓祖祖輩輩的夙愿,。建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把它變?yōu)楝F實。
1956年長樂與省地水利部門聯手,,實施文武砂圍墾工程,,在壺江入海口兩岸的萬沙村和東山村之間,,構筑長達1700米的海堤,。從而堤內形成水域面積近6000畝的淡水湖;并在海堤西端,建造十八孔水閘,,故稱“十八孔湖”,。
44年之后——2000年之初,經省政府批準,,長樂市委,,政府實施外文武圍墾項目,經三年左右時間,,構筑北起文武砂海峽奧林匹克城,,南至江田下沙海濱度假村的跨海大堤,長達4200米,,大堤內即成新湖,,面積達12000余畝;北端建有十七孔閘門,因稱十七孔湖,。
外文武海堤的建成,,十八孔湖遂成內湖,十七孔湖自是外湖,。而外湖十七孔閘門的功能,除了調節(jié)洪澇而外,還起到不同尋常的調節(jié)海淡水的作用:退潮開啟閘門則海水排泄殆盡,,臨漲潮則關閉閘門,,讓十八孔湖下泄的淡水潴積——“半咸淡”湖由是生也。
一湖秀色已足娛情,,而兩湖競秀,,其撩人景致又妙何如哉,它使原本就不絕如縷的“壺江泛月”遺韻,,更是平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在區(qū)域行政建置上,福州和長樂曾有過相互轄屬,,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大概由此而來,讓不少人產生聯想:福州有西湖,,那么在福州東面的長樂文武砂兩湖不就是東湖嗎——應該稱得上是姐妹湖了,。
其實,文武砂兩湖美景勝擅一方還在其次,,因為伴隨兩湖的先后誕生,,它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亦先后提升。雖然說昔日壺江的漁歌唱晚和岸邊竹籬茅舍,、牧笛橫吹的風情畫卷,,已成為記憶珍藏,但人們無需惋惜那些無法喚回的美妙情調,,因為空靈寫意,,多半歸于精神慰藉,唯有能帶來精神和物質的同步富贍才是現實生活的真諦,。而今兩湖勝賞的價值不遜往古,,恐怕就在這里罷。
兩湖馴服壺江,,護佑鄉(xiāng)土,,造福一方,,功莫大焉,。它既起到抗洪排澇,抵御咸潮入侵的作用,,又資以灌溉和水產養(yǎng)殖,。尤其湖內盛產從大洋回游而來的鰻鱺和中華毛絨蟹,,品種珍貴而稀罕,年產量在千擔上下,。真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妙,,人工湖卻能夠產出如此非人工養(yǎng)殖的海淡水相間的水產佳品,,似乎在國內也還是僅此一家罷,因而身價百倍;每遇捕撈季節(jié),,慕名前來求購者繼踵不絕,,提岸儼然鬧市。
贊美你,,文武砂兩湖!你不僅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為你的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為你的地緣區(qū)位優(yōu)勢,,尤其你潛在的多元的開發(fā)價值,,我想,長樂將來的新城區(qū)——能夠榮膺綠色生態(tài)型的明星組群稱號的,,一定是非你莫屬!
(作者 鄭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