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旅游勝地,自古以來就與文學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無不深深烙印上文學的色彩,,或詩人墨客題詠,,或名人先賢萍蹤所至。武漢的黃鶴樓如此,,洞庭之濱的岳陽樓也是這樣,,而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更是其中典范,。
金秋十月,,我有幸走近這座樓閣,一睹她的風采,。
滕王閣始建于初唐時期,系唐太宗之弟李元嬰滕王所建,,故取名為滕王閣,,距今已有1300多年,雖迭毀迭興29次而盛譽不衰,,這主要歸因于王勃與他的《滕王閣序》,,同江南另外兩座名樓一樣,共同產生了名閣名樓與詩文交相輝映的文化效益,。
說起初唐詩杰王勃,,游人恐怕無人不曉。據(jù)說他6歲就能舞文弄墨,,13歲開始離鄉(xiāng)遠游,,在一次省父途中,路過南昌名勝滕王閣,,適逢閻都督在閣中大宴賓客,,并安排其女婿孟學士作序借以夸耀其才華。年輕氣盛的王勃不知其意,,也不謙讓,,接下紙筆,,當眾揮毫,氣得閻都督當場拂衣離座,,之后又派人來看王勃是如何當眾出丑,。當他聽到下人傳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一句時,,僅淡淡說句:“不過是老生常談”,。之后下人再報便沉吟不語,直到王勃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都督不禁拍案叫絕,躡履相迎,,并為之專設宴席,,促膝交談。
這一篇流傳千古的文章便是《滕王閣序》,,至今還選入高中第二冊語文課本,。從此,王勃名揚四海,,滕王閣也因文更盛,,先后有韓愈、白居易,、杜牧,、曾鞏、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朱熹,、辛棄疾,、文天祥以及湯顯祖等數(shù)百位歷代文人騷客飄然至此,或涂丹潑墨,,或題詩作賦,,使滕王閣成了一座名噪天下的文化閣。
物換星移知幾度?在1300多年的歷史風雨中,,滕王閣興興廢廢竟達29次之多,,這恐怕是英年早逝的王勃當初所料想不到的吧。如今突兀在我們眼前的滕王閣是于1989年重建的,,外觀基本參照宋代建筑風格,,高57.5米,上下9層,,且明暗層交錯,,其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歷代的滕王閣,,并雄踞黃鶴、岳陽,、蓬萊等四大名樓名閣之首,。
登上90級臺階便來到滕王閣前。繞著白石欄桿向上望,,樓閣四向各懸掛著巨大匾額,,即“東引甌越”、“西控蠻荊”,、“南溟迥深”和“北辰高遠”,。入閣逐層細覽,層層古聯(lián)掛壁,,今畫滿墻,。游人身入其中,疑心到了“桂殿蘭宮”,。
一樓大廳迎面即為漢白玉大型浮雕《馬當神風送滕王閣》,,表現(xiàn)當年王勃藉神力日趨百里趕臨江左的英姿,為這位絕代才子蒙上了一層奇異的神話色彩,。
在二樓的“人杰長卷”圖上,,栩栩如生描繪了自先秦以來到清代末期,歷代各領風騷的80位江西籍名人,。其中有秦漢時的著名學者徐孺子,,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有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有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江西詩派鼻祖黃庭堅,,還有楊萬里、朱熹,、姜夔,、文天祥,、晏殊,、湯顯祖等,這些“俊彩星馳”的群像,,為我國歷史上許多名杰組成了一條輝煌的巨龍,,展示了偉大華廈民族之雄風。
三樓前廳迎面是一幅壁畫《臨川夢》,,畫面采用浪漫的夢幻手法,,傳神地表現(xiàn)湯顯祖杰作《牡丹亭》的意境,柳夢梅與杜麗娘兩個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我久久凝視著那位為情而死又為情而生的女主人畫像,,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樓大廳正面為壁畫《地靈圖》。這是與二樓大廳《人杰圖》相對應的山水畫大作,,以體觀江西物華天寶,、人來地靈之昌盛。畫面上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觀的壯麗多姿,,從南到北依次有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廬山以及石鐘山等,。
五樓西廳墻上的一幅大型磨漆畫《百蝶圖》吸引了許多游人駐足觀賞。畫面上繪有千姿百態(tài)的彩蝶一百只,,貼金底色,,百花齊放,一派富麗爭艷景象,。相傳滕王李元嬰擅畫蝴蝶,,曾作《蛺蝶圖》,該畫意在重現(xiàn)《蛺蝶圖》當年的風采,。
六樓是整個閣樓游觀的最高層,,為滕王閣歌舞樓臺,戲劇演出園地,。我們來的正巧,,唐代歌舞及編鐘、編磬表演剛剛開幕,,悠揚的樂曲,,優(yōu)美的舞姿,將游人引入了夢幻般的遠古藝術世界,。
此時,,你不妨走到閣外,憑欄臨遠,,游目騁懷,,贛江兩岸風光一覽無余。面對于斯,,心潮如涌,,我思索著;王勃雖然只活了二十七個春秋,但他與《滕王閣序》一道名垂千古,,一并受到人們如此的推崇和喜愛,,其魅力究竟何在?
前人曾有過這樣的統(tǒng)計,《滕王閣序》全文717字,寫景296字,,抒發(fā)感慨301字,,其它62字,而應酬宴會的僅58字,。通篇駢四儷六,,對仗工整,且詞采絢麗,,氣勢奔放,。尤其文中用了不少典故,既貼切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內心懷才不遇的悲情,,給后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千載之下讀之,猶令人意緒難平,。其最后一首七言詩,,可謂概括全序的點晴之筆?!伴w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不單是抒寫物是人非之感慨,,更巧妙隱含著對滕王李元嬰的嘲諷,。作為一介書生的王勃,這種膽魄和氣勢是難能可貴的!而詩中的“帝子”(李元嬰)何德何能卻三生有幸,,附驥名垂千古,,這恐怕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倘若他地下有知,,理應尊王勃為上座吧,。
面對那飛閣流丹、佩玉鳴鸞的滕王閣,,吟誦著王子安的名句,,唱秋水落霞,說長天孤鶩;覽先賢墨寶,,發(fā)思古幽情,,我的思緒也回到了唐朝。
(作者 鄭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