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蒼山澗的清碧溪大峽谷,在我的云南之行中留下了濃濃的綠意和清涼的感覺。
大理最著名的景點(diǎn)是洱海蒼山。洱海是大理人的生命之源,它東納波羅江、挖色河,西聚蒼山十八溪,南出西洱河,匯漾濞江流入瀾滄江。蒼山共由十九座山峰組成。清碧溪是2000年開辟的一個(gè)旅游景點(diǎn),具有清新、自然、原生的特色,融自然人文為一體。當(dāng)我們乘著感通纜車上山時(shí),極目俯視,滿山盡是柏樹,縱橫無垠,錯(cuò)落有致;兩山間的峽谷,清水潺潺,由高而低,流入洱海。那綠是一江翡翠凝成的,是一種亙古未變的沉寂的綠,更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籟之綠。
清碧溪的水清如明鏡,碧似春水。那水從大峽谷的頂端奔騰而下,遠(yuǎn)望象一匹奔馬,近看是一位仙女。在轉(zhuǎn)彎處形成了一個(gè)大水坑,坑中的水涼透肌膚,這便是清碧溪。游人常常駐足于此,濯洗困頓和勞累,驅(qū)除煩惱和不快。拍一拍疲憊的雙腿,在滴水觀音前,留下自己的笑意與記憶。或男或女,有雙有單,紛紛留影,那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游人依依,不舍離去。這里的空氣香、清、涼、透、甜、嫩,真可謂天然大氧吧。
蒼山又叫點(diǎn)蒼山,玷蒼山。19座山峰緊挨著哀牢山。蒼山,在我看來更如一只蒼龍,這不禁想起毛澤東的“今日長(zhǎng)纓在手,何時(shí)縛住蒼龍”的詩句。那山蜿蜒綿長(zhǎng)如蛇似龍,蒼茫無盡。在云南那一年四季的藍(lán)天白云下顯得幽深而又曠遠(yuǎn),蒼山云弄峰下就是大理文化象征的崇圣三塔,三塔背靠蒼山,面對(duì)洱海,在青山綠水間默默地見證著、無言地訴說著唐南詔國(guó)宋大理國(guó)的歷史與文化。
云南人真是好玩,他們稱大湖為池,如滇池;稱小湖為海,如洱海。我一直無法理解他們的這種“大逆不道”,也許他們天生叛逆,也許他們有什么難言之隱。且看那洱海,面積251平方米,蓄水量只是滇池的三分之一,洱海之水由東往西流入瀾滄江,后注入越南的湄公河。當(dāng)你登上感通索道,坐在纜車內(nèi),俯視洱海時(shí),但見波光粼粼,一平如鏡,海似人耳。兩岸村鎮(zhèn)或聚或散,在夕陽下,沐浴著一片金色,給人一種平靜和安詳?shù)囊曈X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