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長樂的濱海新區(qū),,有一個叫“江田”的村莊,,古時稱十九都昌化鄉(xiāng)良田里。村里有一座江田南陽陳氏祠堂,,堂號“繹思堂”,,祠堂奉祀始遷祖陳泰。陳泰于后唐閩國時(約935年)自福清南陽村來此肇基立本,,這一支陳氏因此稱“江田南陽陳氏”。
廟貌翼翼 云礽濟濟
江田南陽陳氏祠堂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創(chuàng)建者陳仲完為洪武十七年(1384)鄉(xiāng)試中舉人。永樂元年(1403),,陳仲完由翰林修撰王褒舉薦,,通過皇帝面試,廷對御擢第一,,授翰林院編修,;后升左春坊左贊善仍兼翰林院編修,奉詔參修《永樂大典》,,并在東宮任職,,為皇孫講授經(jīng)書。
永樂十六年(1418)陳仲完歸省,,捐俸薪資修建祠堂,。祠堂建成之日,陳仲完寫詩祝賀,,詩曰:“祠堂前向石梁開,,堂下云礽盡俊才。見說蒼苔行滿處,,淵明終恐未歸來,。”后經(jīng)族人不斷修葺和擴建,,祠堂現(xiàn)有建筑面積約1976平方米,,蔚為壯觀。
祠堂坐北朝南,,面朝天池山巒疊翠,,后枕東海碧波萬頃。明翰林院修撰余鼎為江田祠堂作序曰:“江田名勝,前對千仞之崔嵬,,后枕萬頃之滄溟,。蒼梧翠竹掩映于旁,青山白沙環(huán)列于側(cè),。而陳氏之祠堂實建于其中焉,。廟貌翼翼,云礽濟濟,,實東南之巨觀也,。”
祠堂為典型的三進兩院,、面闊五開間式明代建筑風(fēng)格,。前建有照壁,中軸線上為前后三進,,一進為門廳,,二進為中堂,三進為寢堂,。大門與中堂之間設(shè)有天井花園,,中堂與寢堂之間也是個天井花園,兩側(cè)為廊廡,,整體建筑中軸對稱,。
祠堂大門采用當(dāng)時流行的三山門,即祠堂的正門開有三門,,中為中門,,兩旁的門略小,故稱“三山門”,。按照當(dāng)時森嚴的宗族制度,,一般建有“三山門”的祠堂,族中必須有科班出身而入仕的族人,。中門楹聯(lián)“潁水家聲遠,,南陽世澤長”,表明江田南陽陳氏,,源自河南光州固始,。一進門廳有楹聯(lián)“暗泉階下響,紅葉望中明”,,這來自朱熹詩句,。南宋理學(xué)大師朱熹,曾慕名到江田設(shè)廬教讀,,并留下《靈峰山與陳叔友夜話》詩一首:“吾道艱難日,,山房夢寐清,。暗泉階下響,紅葉望中明,。歲月忘遷謫,,朝廷苦甲兵。同居幽討罷,,嘆息夜深生,。”其中“暗泉階下響,,紅葉望中明”,,預(yù)示江田南陽陳氏一族蓄勢待發(fā),前景燦爛,。
中堂是舉行祭祖儀式和宗族議事的主要處所,。其建筑形式是全開敞的,只有柱子和屋頂,,前后沒有墻壁,、門窗。屋頂形式與頭門相同,,采用硬山屋頂,因此寬敞明亮,、莊嚴肅穆,,給人以強烈的縱深感。過去此處設(shè)有戲臺,,每逢佳節(jié)或重大節(jié)日,,便在這里唱戲、招待賓客,。如今此處懸掛著琳瑯滿目的牌匾,,再現(xiàn)江田南陽陳氏先賢輝煌的過去,激勵著后人奮發(fā)向上,。正上方懸掛的“南陽世澤”牌匾,,是十八世陳登為祠堂書寫的。當(dāng)時他官拜中書舍人,,精于篆,、籀書法,在《明史》中有他的傳略,。
最后一進是寢堂,,又稱后殿或?qū)嫷睿@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場所,,也是神靈安寢之處,。這是祠堂中最重要的主體建筑,,體量高大、莊嚴隆重,。寢堂正中設(shè)有神龕,,端坐江田南陽陳氏始祖陳泰公和夫人洪氏的塑像。兩旁按照宗祖,、房祖,、支祖順序排列祖先的靈位,寢堂上方懸掛堂號“繹思堂”,。
“繹思”出自先秦的《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yīng)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边@是先人希冀并告誡族人,要永遠尋繹追念先祖,,勿忘先人的功德,,鞏固和永葆家族昌盛。
寢堂前,,明朝名相葉向高以“門生孫”身份題撰的楹聯(lián)“團柏蔭高臺一氣本枝喬木地,,遺衣藏后寢累朝袍笏世忠祠”,尤為顯眼,。堂前長柱的“溯祖德二十四公崇祀忠義鄉(xiāng)賢名宦,,總家集一百余種流芳道學(xué)文苑儒林”楹聯(lián),集中概括了江田南陽陳氏家族的文化成就,。神龕前為明永樂皇帝御賜的“家傳孝友,,世篤忠貞”牌匾,格外醒目,。這既是家族榮耀,,又是世代相傳的祖訓(xùn)。
底蘊深厚 瓜瓞綿延
江田南陽陳氏鐘天地之靈秀,,蘊山水之華英,,代有俊才,名宦蟬聯(lián),,歷代進士60余人,、名吏顯宦378人。陳龜圖是北宋端拱戊子(988)進士,,首開科名,,授國子監(jiān)丞,,進階朝散大夫,信州知府,;陳公榮“一門三忠”(率兵抗元,,子陳宗傅、侄陳老成等173名陳氏家丁戰(zhàn)死),;陳仲完“御擢第一”,,陳全“榜眼及第”;一門三翰林(陳仲完,、陳全,、陳登)參修《永樂大典》,七笏朝天闕(明初同朝七顯宦),;父子兩尚書(父陳瑞,,南京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子陳長祚,,工部尚書),叔侄七進士,,指陳大用,、陳大濩、陳省,、陳瑞,、陳長祚、陳云龍,、陳翔叔侄先后中士?!胺址?,傳臚三十三魁”是明末長樂知縣夏允彝撰寫的,形象概括了江田南陽陳氏一族在明朝一代的科舉盛況,。更有鴻儒名相陳宏謀,,三元及第陳繼昌,清代名醫(yī)陳修園,,甲午英烈陳景褀,、陳勤臣,抗日司令陳亨源等,。他們勛垂汗青,、彪炳千秋,為歷代賢臣雅士所景仰謳歌,。
祠堂內(nèi)文物豐富且珍貴,。正廳,、走廊、游廊掛滿歷代名人贈與的牌匾,、楹聯(lián),,有刑部侍郎鄭世威的“世培忠厚”,清代名臣薩鎮(zhèn)冰題寫的“十二代同堂”,,民國總統(tǒng)徐世昌的“敬宗收族”等匾額,。祠堂還保存有諸多名士的詩文,如朱熹,、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廣,、尤侗、葉向高,、王世貞,、黃道周、林則徐等人的題贈,。明大學(xué)士,、大書法家黃道周的詩句“雙桂成林香自遠,一經(jīng)奕葉陰偏長”,;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水高風(fēng)留勝跡,,三山靈氣萃華堂”;清大學(xué)士李光地的“丹青曠代忠臣大節(jié)昭垂不愧讀書種子,,朱紫同朝內(nèi)翰淵源遠溯允征積善家風(fēng)”,。還有由葉向高題撰、林森續(xù)撰并書寫的《南陽世次表字》等墨寶,,彰顯了江田南陽陳氏一族“千年榮顯,、吳航甲族”的風(fēng)貌。
江田陳氏600多年來先后五次修譜,,人文底蘊深厚,,世系瓜瓞完整。其后裔分布全省100多個鄉(xiāng)村,,衍發(fā)至浙江,、河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人數(shù)近30萬之眾,。明代時大批江田族人移居福州,,曾在福州烏石山毗鄰雙驂園建有“南陽陳氏宗祠”,。該祠由南京光祿寺卿陳洙(號一水)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所建,初為“烏麓精廬”,,后改名“一水陳公祠”,。清康熙二十年(1681),陳洙曾孫陳希參改建成烏山南陽陳氏宗祠,,崇祀江田南陽陳氏先祖,,為當(dāng)時福州一大名祠。明朝葉向高,、清代林則徐,、民國林森、徐世昌,、薩鎮(zhèn)冰等人都留有題匾或題贈,。明代兵部侍郎陳省還在長樂司馬里建有“南陽陳氏支祠”,明代著名書畫家周天球為其題寫牌匾,,現(xiàn)為長樂和平街歷史文化街區(qū)的重要文化建筑,。這些歷史上著名的陳氏宗祠,構(gòu)成了江田陳氏不可或缺的宗祠文化,,記載著江田陳氏家族的血脈,、遷徙與發(fā)展。
江田南陽陳氏祠堂于1995年被列為長樂市(現(xiàn)長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確定為省級“五古豐登”活動示范點,。2020年初,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至立為“江田南陽陳氏祠堂”題寫匾額,。
如今,,漫步在江田這座古老的祠堂里,它深厚的歷史積淀依舊熠熠生輝,,向人們展示宗族文化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