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疍民又叫疍戶,,水上居民,,他們遍布福建,、廣東、廣西內(nèi)河和沿海一帶,。疍民以船為家,多半人從事漁業(yè),、運輸業(yè),。
疍民長期搏斗在風口浪尖,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美的漁歌,。筆者從營前海星漁村收集的三首漁歌如實地記錄了疍民生活,,也是疍民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
盡管疍民生活在連家船上,,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并不單調(diào),。
第一首《一把槳》,其歌曰:
一把槳,,去長樂,,
北風只透冇得落。
哥蕩一頭一身汗,,
妹坐堵中閑落落,。
只,這么,。透,,凜冽。落,,停船靠岸,。蕩,劃槳,。堵,,船艙。閑落落,,悠閑,。疍民以舟代步,他們平日忙于生計,,不打魚的時候也會去走親訪友,,撐舟前往牛鄉(xiāng)馬里。烏龍江折進營前港后分為兩支流,,一支流經(jīng)馬頭,、塘嶼、珠湖,、坑田到玉田,,另一支流經(jīng)泮野、吳航,、霞洲,、長洋,、洋嶼再匯入閩江。潮汐漲落造就了泮野水兩頭漲的奇觀,。
這首漁歌樸實無華,,卻深深地唱出人間真愛。北風雖然凜冽,,劃船的哥卻很暖心:只要妹“閑落落”地坐在“堵中”,,哥“蕩”得“一頭一身汗”也值得。愛的偉力讓哥渾身是勁,。
第二首《水漲里浦》,,其歌曰:
水漲里浦漲八流,
鮮魚趕去大橋頭,。
魚鱗蟹膏目睭籽,,
魚骨鯁妹喉嚨頭。
漲八,,水漲八成,,尚未滿潮。鯁,,魚骨卡在喉嚨,。魚蝦捕來了,,要趕潮水趁新鮮運到大橋頭魚市去販賣,。魚蝦融入疍民的心血,也融入他們的情感,。買魚蝦的錢要用來養(yǎng)家糊口,、添置網(wǎng)具、打造新船,,一切開支用度都來自勞動所得,。這首漁歌以對唱的形式,唱出了勞動的艱辛,,以及對別人收獲的羨慕甚至妒忌到如鯁在喉,。
第三首《討海放釣》,其歌曰:
討海放釣三角旗,,
堵板冇洗上青苔,。
北風只透軟唧唧,
上北勾釣流落來,。
三角旗,,是浮標。堵板,,舢板上的甲板,。漁汛來了,,疍民顧不上甲板尚未刷洗,有的地方還長了青苔,,濕滑難走,,一家人都忙著“放釣三角旗”?!熬匆蝗~舟,,出沒風波里”,打魚是樁苦活,、累活,,甚至隨時有生命危險。閩江流域極少見下雪,,但是北風一起,,江風夾著海風異常凜冽??粗W(wǎng)中活蹦亂跳的鮮魚活蝦,,疍民臉上漾出了歡笑,“北風只透軟唧唧”,,收獲的喜悅讓吹在耳邊的北風也變得柔和了,。
民歌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涌現(xiàn)出來的歌是真正的心聲,。這三首漁歌樸實清新,,有溫柔多情,有鏗鏘激昂,,用方言唱來朗朗上口,,是有韻的詩,也是能唱的歌,。淳樸的疍民用漁歌在波濤中抒發(fā)他們心中的喜悅,,也傾訴他們生活的憂愁,這是疍民耕漁牧海生活的縮影,。如今,,疍民早已告別“連家船”時代,卻還有漁歌在傳唱,,疍民文學處女地還等待我們?nèi)ラ_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