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晦翁巖
晦翁巖位于長樂市潭頭鎮(zhèn)二劉村(為八閩劉氏的發(fā)源地)龍峰山上,。宋慶元元年(1195年),,朱熹為避偽學之禁寓居于此,,因朱熹號晦翁,,故得名。是朱熹與里人劉砥,、劉礪兄弟筑室講學處,。晦翁巖又叫龍峰巖、二劉巖,、三賢祠,、朱子巖、三寶巖,,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一處集朱子文化、鄭和航海文化,、長樂人文文化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吳航城外晦翁巖,,虎踞龍蹯景最奇”,。前幾年晦翁巖旅游景點載入了《福建名勝詞典》,有“長樂小武夷”美譽,。
龍峰書院
晦翁巖文化底蘊,、古老森林、自然景觀獨具特色,。自然景觀有曲徑松蔭,、松翠流馨、石門洞天,、平潭旭早,、方屏塞向、朱劉講席,、瀑布飛練、梅影橫窗,、坦席迎薰,、眠云斗室等“十景”,以及情侶峰,、老鴉巖,、公雞巖、美人照鏡,、十八羅漢等天然巖景,,還有千姿百態(tài)名貴珍稀的太極榕、盤巖榕,、紅榕,、油杉、羅漢松,、紅楓等名貴樹木360多種,,其中百年以上古木180多種,千年以上的30多種。以及麂鹿,、豪豬,、松鼠、穿山甲,、白尾貂等國家保護動物,。晦翁巖不但自然景觀獨特,,而且人文景觀也十分壯麗,,不少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到此攬勝,,留下詩詞歌賦和摩崖石刻,,保存著很多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名勝古跡,如三賢祠,、讀書處,、龍峰寺、白鹿洞,、鄭和紀念堂,、東晉古墓等。遍布懸崖峭壁的各種摩刻中,,最有名的是宋朱熹的“讀書處”,、明刑部侍郎鄭世威、清福建船政大臣沈葆貞手跡“晦翁巖”等,。東晉古墓出土有盤口壺,、雙耳罐、碗碟等文物,,其中大量紋飾精美的墓磚為福州地區(qū)罕見,。
晦翁巖白鹿洞曾是朱熹在龍峰山上避難時讀書的地方。傳說一只白鹿領他來到洞口,,讓他在洞中安心讀書,,而自己則每天出去找食物和陪伴朱熹。至今,,洞中還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千年蝙蝠萬年龜”。白鹿,、蝙蝠,、烏龜這三個可愛的生靈,和朱熹一起生活了不知多少年,。
明永樂間,,三寶太監(jiān)鄭和七下西洋船隊停泊太平港時,,曾到二劉巖游歷并修葺龍峰書院等。此后,,人們便以“三寶巖”稱謂,,以表彰其功績。里人狀元馬鐸的《游方安里題三寶巖》有詠:“三寶巖前宿瘴開,,滄滄日色照崔嵬,。”“三賢祠”前身是龍峰書院,,書院祀朱熹和劉砥,、劉礪三賢士,后改稱“三賢祠”,?!褒埛鍟骸睘楦V莸貐^(qū)最早書院之一,掩映于奇巖古樹之間,,環(huán)境清幽,,空氣清新,有“小洞天”之譽,。龍峰書院特別是經(jīng)過2002年整修,,其文化品位更加突出。院內(nèi)的桌椅,、墻壁,、木柱、地板等基本保持宋朝風格,。
朱熹讀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