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花黃,舉子忙”,當(dāng)我們走進古槐時,總有一種詩意的沖動。古官道掩蔭在郁郁蔥蔥的龍眼林中,走在古官道上,仿佛看見了八月槐樹開花之際,眾多莘莘學(xué)子背著書箱在官道上踽踽而行的情形。
古槐又稱古縣。是長樂設(shè)縣之初縣治(即唐武德六年設(shè)新寧縣)所在。這里有神醫(yī)董奉的草堂,至今仍散發(fā)著“杏林春暖”的大醫(yī)精神。這里還有源自宋朝的貢果——青山龍眼。在連續(xù)舉辦的幾屆青山貢果節(jié)上,就是古槐特色小吃的集中展示匯:肉燒、牛肉滑、董奉杏仁粥、龍眼白丸仔、龍眼蜜……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方特色美食,能不讓人爭相品嘗、大飽口福?
拜訪肉燒店時,恰逢下著小雨。為我們美食拍攝之旅增添了一絲詩意、一絲古樸。店主陳依燦和他的妻子石珠容是我們的老熟人了,在福州、長樂幾屆的民俗文化節(jié)上經(jīng)常碰面。他們依舊忙碌、也依舊熱情,打開了話匣子就對自己的肉燒說個不停,畢竟這對老夫婦制作肉燒的時間已近50年了,注入其中的感情可想而知。
在這家老字號的肉燒店,我們對什么都感興趣。石阿姨向我們介紹:“古槐肉燒餅在制作上,尤其講究面料的選擇,非上等面粉不用。等面團發(fā)酵18小時后,用機器反復(fù)碾壓,輔以手工搓揉,使面團韌勁十足。餡以鮮肉為主,剁成肉末,再配以五香、蝦米、蔥末、鹽、味精等。”說完,石阿姨開始包肉燒餅的過程,把面團壓成薄皮狀,中間填上配制好的肉餡,掐皮揉面,團成花狀,狀如肉包。
貼爐了,依燦師傅把石阿姨包好的燒餅上表面均勻撒上芝麻,依次貼在爐壁上烘烤。他介紹道:“燒餅貼入炭爐內(nèi)壁烘烤時,更要密切關(guān)注火候及燒餅成色,以便及時鏟下,確保燒餅酥軟有度,鮮爽可口。”
大約過了10分鐘,等爐里的肉燒餅烤成了橙黃色,依燦師傅便一手執(zhí)鏟一手執(zhí)兜籃,通過觀察成色依次把可以出爐的肉燒鏟出來。他技術(shù)熟練,不一會兒,一爐的肉燒都鏟在竹篦里了。
古槐肉燒以選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著金黃悅目,聞著噴香誘人,吃著酥脆適口而深受當(dāng)?shù)匕傩障矏郏渤3S羞h道客人前來品嘗。特別當(dāng)你咬開又酥又香的皮子,肉香四溢,油而不膩,實讓你連聲叫絕,吃了又想吃。這不,在福州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jié)上,購買者摩肩接踵,排成長龍,就是為了來自長樂的特色美食——古槐肉燒。
(記者 林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