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縣治,天下安,?!笨h治乃國之命脈。中國上下五千年,,青史留名的縣官比比皆是,,從王安石、陶淵明,、耿仁杰,、包拯、海瑞,、鄭板橋等等,,他們胸懷天下,憂國憂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名垂青史,傳頌至今,。
長樂自古以來也有許多好縣官,。盡管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貪污腐敗充斥官場,,有“三年清地府,,十萬雪花銀”之說,但他們?yōu)楣偾辶簧碚龤?,保一方平安?/p>
長樂自唐武德六年(623年)建縣以來,,出了不少好官,就唐這一朝代,,就有“縣東五里有海堤,,葺奉命所筑”的李葺,“令長樂有治績”的殷堯藩,,“關(guān)乎民生捨它建寺,,民聲大振”的王想,,等等。
許多好官的業(yè)績,,贏得眾人的敬仰,,死后老百姓感恩戴德,為他們建祠立廟,,塑雕圣像,,從“人”至“神”,受到世代祭祀,。今天介紹幾處百姓為長樂縣官林浦修建的祠廟,。
據(jù)《長樂六里志》載:林浦,唐末避地海濱,。凡山巔水際,,可維舟處,皆鑿義井以給行人,,呼為林公井,。及卒,里人祀之,。案林浦,,光俗里人,祀泮野通濟王廟,,遺址尚存?!陡=ㄊ≈尽贰堕}侯縣志》俱有傳,。
由此可見,林浦因解決百姓的飲水大問題而深受群眾敬仰,,宋代的皇帝也封他為“廣威通濟尊王”,,夫人張氏亦封為“靈濟夫人”。查閱《八閩通志》《福州府志》《長樂六里志》等史料,,在長樂百姓感其恩德,,多處修祠建廟:
一在故鄉(xiāng)光俗里泮野尖峰山,曰祖廟,。宋嘉定元年(1208年)建,,浦生前居其處。在籌歧,、廈朱,、馬頭等沿江處都建其廟。
二在縣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里人林崇禮創(chuàng),,以祀通濟神,,故鄉(xiāng)人呼其祠曰崇禮,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重建,,今名崇禮境,。
三在舊西關(guān)外。宋端平間(1234-1236年)建,,后移為臨江館,,遷祀其神于郭門樓上,嗣復駐節(jié)亭,。筆者多方尋找此廟碑,,后在井銀池處發(fā)現(xiàn),今碑在圣堂宮左邊,。
四在航城街道東坑村,。據(jù)有關(guān)碑記與史料云:始建于宋寶祐年間(1253-1258年),坐東朝西,,背負后門山,,前臨閩江,廟建筑恢宏,,雄偉壯觀,,歷經(jīng)清嘉慶、光緒,、民國,、庚寅年數(shù)次擴展重修,今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近千平方米,。內(nèi)有聯(lián)云:“通濟威靈日月鑒,尊王賞罰天地知,?!睆R內(nèi)有墨底金字橫匾高懸書“通濟尊王”,穆目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