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wǎng)訊 “我們的學校在小山腳下,四周的樹苗清秀挺拔;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窗外盛開著朵朵鮮花。多少次解題運算、觀察思考,多少次課后復習、課堂問答;為了我們攀登科學技術(shù)高峰,老師啊,您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2月3日,立春。原實驗小學(現(xiàn)吳航中心小學)五年5班的教室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而誦讀詩歌的是一群特殊的“學生”——他們畢業(yè)于1982年。
“這首《我們就從這里出發(fā)》是我們接觸到的第一首現(xiàn)代詩,表達了孩提時代內(nèi)心充滿的夢想與激情。我希望大家能不忘初心,從春天出發(fā),從校園出發(fā),向人生的理想高地繼續(xù)前進……”原實驗小學82屆5班的教師陳金茂為30名“學生”又上了一堂課,共同重溫當時的校園生活。
課后,大家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下棋棋、跳繩、拔河、打乒乓球、比力氣、擊鼓傳花……這些熟悉又陌生的游戲,一下子打破了時隔35年的尷尬和距離。他們置身在廣闊的操場上,呼吸著清新空氣,感受著春天的氣息,他們像飛出窠巢的鳥兒們一樣,跳啊、笑啊、打鬧呀,似乎“穿越”到了那些年。
“昨晚我興奮地失眠了”、“除了激動已經(jīng)不能用其他言語來形容了”、“這是一次有意義、有溫度的活動”……對于35年后的重聚,大家都深知其中的不易而倍感珍惜,還有不少同學從美國、日本等地專程回國參加。
“雖然只回來一個星期,但為了這次團聚值了!畢竟人這一輩子沒幾個35年。” 旅美華僑鄭學光樸素的話語中滿含深情。
“班長給我打電話時,我懵了。根本沒想過三十幾年還能相聚,雖然手頭上事情很多,但我還是一口就答應了。”在美國從事建筑業(yè)的鄒長紅已事業(yè)有成,卻時時掛念著同窗友情,這次終于成真。
“幾番周折才找到了這么多同學,很不容易,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有歷史性意義的聚會。”鄭師彬在日工作多年,為了這次相聚,昨天才匆匆趕往中國。
此次活動的發(fā)起人、實驗小學82屆5班班長鄭華更是感觸頗深:“每年春節(jié),都會看到其他班級的一些學生聚在一起,我也希望能讓我們班的同學團聚。但因為時間太久了,那個年代又沒聯(lián)系方式,找人成了一件難事。也幸虧當時我們都住在西關(guān)村、河下街一帶,熱心的同學就一家家走過去,終于找到了四十多個。有些在國外的實在抽不出時間,所以今天總共到了三十個。”
縱然記憶模糊了,忘記了名字,忘記了長相,但深藏心中35年的情誼歷久彌新。
“咔擦”,時光定格,一張張暖如春風的笑臉留在了相機里,也留在了母校。
他們說這是自己一生中最珍貴的合影。
(吳航鄉(xiāng)情報記者 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