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wǎng)訊 在我區(qū),,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與新冠病人接觸,卻與新冠病毒面對面,。他們不能治療新冠病人,,卻為早隔離、早治療贏得先機,。他們就是敢于和病毒交手,,與時間賽跑的“隱形”戰(zhàn)士——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員。
在長樂城市核酸檢測基地,,不足20平方米的負壓檢測室內(nèi),“全副武裝”的檢測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核酸標本檢測工作,。
樣本送檢-樣本轉運-收集轉運箱-刷轉運碼-樣本接收-調配試劑--拆包-標號-震蕩-加樣-上機-加核酸試劑-刷條碼-打包-消毒……
來自區(qū)醫(yī)院、中醫(yī)院,、婦幼保健院、區(qū)二醫(yī)院及十七家衛(wèi)生院檢驗科的“病毒獵手”們,,為了完成數(shù)量激增的核酸檢測任務,,實行24小時三班倒,連軸轉,,全員開啟“超人”模式,。
一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報告出爐,檢測者需要對樣本進行滅活,、核酸提取,、擴增等操作,然后對結果進行分析,,最終審核出具報告,,這一過程要持續(xù)五六個小時,每一個樣本的處理和提取,,都有可能與新冠病毒“近身搏擊”,。
核酸檢測基地技術主管謝道棟告訴記者:“這一系列的操作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如果出現(xiàn)差錯,,就會導致整個實驗全部作廢。在處理標本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否則操作人員就會有感染的風險?!?/p>
每天從接收樣本開始,,身著防護服的謝道棟和同事們就進入高度緊張的工作中,長時間保持固定的姿勢,,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持續(xù)高強度地工作,,對操作者的體力是極大的消耗。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不到半小時就會感覺腦壓升高、胸悶。而謝道棟和同事們在實驗室里一干就是8小時以上,。汗水浸透了全身,、水霧模糊了護目鏡、口罩壓痛了鼻梁,,臉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即使感覺快要窒息暈倒,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證實驗的準確進行,。
自3月19日以來,謝道棟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對全區(qū)449324人份的標本的檢測工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里,,他們站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替我們負重前行,,守護康寧,。
(記者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