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19日上午,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拔蚁蛩榻B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p>
2019年4月2日,,林占熺在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項目菌草種植園基地,。林良輝 攝
《山海情》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會見之后,,很快,林占熺遠赴南太,,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這背后,,有他個人的辛勤汗水,,也有家人的全力支持與默默付出……
一
2021年春節(jié),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教授,、“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收到一封北京小學生的來信。信中寫道:“您發(fā)明的菌草讓全世界很多人擺脫了貧困,,走向幸福……2018年占森爺爺帶我參觀了斐濟菌草項目,讓我記憶猶新,。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后成為像您一樣的科學家!”
信中的占森,,乃林占熺的五弟,,已年過六旬,春節(jié)期間還在斐濟看守菌草基地,。78歲的林占熺親筆給小朋友回信之后,,忍不住撥通了五弟的越洋視頻。一聲“想家嗎”剛出口,,兄弟二人竟無語凝噎,。
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林良輝 攝
連林占熺都沒想到,,五弟自1998年跟隨自己遠赴巴新開展菌草技術援外,在太平洋島國和非洲一連駐守了24個年頭,,建起3個海外菌草示范基地,,中間只回來過了3個春節(jié)。
這一切,,要從六弟占華殉職說起,。
上世紀80年代,林占熺從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科研攻關,,發(fā)明出菌草技術,。他謝絕國外重金買斷專利,堅定地將技術用于扶貧,。六弟占華研究生畢業(yè)后,,甘做長兄的左膀右臂,卻不幸在扶貧一線遭遇事故去世,。
那些天,,撕心裂肺的悲痛,加上菌草技術推廣中遇到的種種艱難,,讓林占熺的心情甚于寒冬枯草,、白雪覆霜。深明大義的妻子,,搬出他當年留在筆記本上的心語,,為他提振精神:“需要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獻身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那是他1966年大學期間入黨第二天寫下的錚錚誓言,。這信念早就深入骨髓,,豈能在入黨這么多年后退步!
父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哭得好傷心,,卻也反過來安慰林占熺:“如果不是共產黨領導老百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哪有我們的今天,,你六弟算是為國捐軀……”
出師未捷,,先折一臂,林占熺不得不把五弟占森拉來幫忙,。彼時,,菌草技術尚屬新生事物,了解的人少,,愿意投身其中的人更少,。林占熺只能先發(fā)動自家人,向他們面授技術,,再攜手向社會推廣,。理解了菌草事業(yè)的意義后,林家上下都全力支持,。兩個侄子更在六叔墳前發(fā)誓,,要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跟著大伯繼續(xù)打拼,。
1994年,,菌草技術被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列為“中國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優(yōu)先合作項目”;翌年,,又被國家列為援助發(fā)展中國家技術培訓項目,;2001年起,被中國政府列為援助巴新項目……林占熺要讓這株與眾不同的“中國草”造福世界,。
1998年7月,,林占熺受命率工作小組遠赴巴新。一名隊員因故無法成行,,經組織考察,,林占森“替補出場”,從此踏上援外的漫漫征程,。
二
1998年9月中旬,,林占熺一行人完成了在巴新的任務后,訂好了回國的機票,。此時,,中國駐巴新使館官員卻急急忙忙趕來,,提出“三個千萬”:項目千萬不能中斷,技術人員千萬不要都回去,,今后一年四季千萬都得留人,!還強調,這是國家需要,。
林占熺感到有些為難。專家組成員各有任務,,唯一能靈活安排的便是林占森,。可把弟弟一個人丟在異國,,實在又放心不下,。林占森看出了哥哥內心的矛盾,主動表示:“國家利益至上,,我留下,,也算是替您吧?!?/p>
林占熺一時百感交集,,只能殷殷叮囑:“你能留下最好,但要做好一個人長期堅守的打算,。還有,,一定要注意安全!”
凌晨時分,,累了一天的林占森正在熟睡,,忽被一陣嚶嚶嗚嗚、時斷時續(xù)的哭聲驚醒,。他急忙起身辨聽,,尋聲叩響隔壁房門。
門開了,,只見哥哥林占熺像個難為情的孩子,,略帶歉意地說:“把你吵醒了。做了個噩夢,,沒忍住……”
林占森扶著身子微微顫抖的哥哥坐回床,,輕聲問:“什么噩夢?”
“夢見六弟了,,他指責我又要把你推下火坑……”
林占森明白過來了,,心里一酸,道:“我不是好好的嗎,?,!”邊說邊伸手整理哥哥的枕巾,,一片潮濕。
“你現在是好好的,,可今后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么辦……占森你聽好了,你的命就是我的命,,可別有一絲一毫閃失,!”
重托在身,兄弟情在心,。林占森既感動又振奮,,面對留守異國他鄉(xiāng)的艱苦與寂寞,他決心已定:不但要堅持下來,,還要將援助任務圓滿完成,。
林占熺在巴新旱稻宿根法栽培示范田間檢查結實情況,。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
翌年初夏,,林占熺再次來到巴新,看到被當地百姓取名“中國草”“林草”的菌草一派生機,。他發(fā)明的“旱稻宿根法栽培技術”也試驗成功——那是他代表中國送給巴新的又一大禮,。林占熺因此被當地百姓尊稱為“極樂鳥”(巴新國徽上的國鳥),他和弟弟的名字還成了當地的村莊,、河流,、街道名。
最讓他和弟弟高興的是,,菌草技術遍地開花,,不少地區(qū)的稻米也已能自給自足。巴新人民從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專家,、中國人民傾注的大愛,。
三
2006年,林占熺率隊來到盧旺達,。每到一國,,他都不忘強調:“咱們一言一行里都有國家的形象,都要對國家負責,?!?/p>
巴新的項目在8年堅守中已逐步走上正軌,林占森第一時間被調來盧旺達攻堅,。這個黝黑瘦削的弟弟啊,,在援外工作的風風雨雨中早已把自己錘煉成一顆釘子,,哪里艱苦就釘在哪里。
中國專家們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市郊建起了菌草,、旱稻種植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在盧旺達農展會上,,中國菌草脫穎而出,,一舉獲獎。盧旺達人民從菌草,、旱稻種植技術中受益良多,,感動不已:“中國政府是真心幫助我們的,中國專家好樣的,!”
協助哥哥完成前期工作后,林占森依舊受命留守,。為了讓菌草中心如期動工,、盡快發(fā)揮作用,他不停不歇,,累了乏了也不當一回事,,直到整個人都站不住了,才被送到醫(yī)院,。原來得了瘧疾,!4天時間,林占森瘦了10斤,。要不是大使館高度重視,,找來有經驗的醫(yī)生緊急處置,只怕兇多吉少,。
林占森一直不敢讓家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怕他們萬里之外牽掛。而且,,在林占森眼里,,哥哥才是真正的“拼命三郎”呢!他清晰記得,,有一次,,盧旺達豪雨如注,街上空無一人,,哥哥卻叫項目組穿上雨靴雨衣,,去附近的山坡檢查種下的菌草并取樣測試。暴雨之中,,雨衣“難堪大用”,,大家都被淋了個透心涼,,但情緒依然火熱高昂。測試結果顯示,,防治效果顯著,!林占熺豪氣干云:“這給治理盧旺達水土流失提供了經驗,對尼羅河和黃河沿岸的生態(tài)治理也有啟示……”
2010年5月下旬的一天,,林占熺工作到下午2點多,,已經疲憊不堪,第二天還要趕飛機回國,,卻仍要求弟弟帶他去尼羅河源頭看看,。皮卡車快速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山道時,林占熺心跳驟然加快,,呼吸也變得急促,。林占森看出不對勁,馬上勸說返程,。但哥哥吃了藥,,不容置疑地說:“不,我迫切需要第一手資料,!”兄弟二人咬牙堅持,,拍了許多資料照片,回到基地已是晚上9點多,。此時的林占熺已疲憊至極,,一進屋就癱了下來,被大家扶上床后,,一量血壓,,又升高了。他吃了藥睡了一會兒,,開始說胡話,,口中不住念叨著“回國”。
凌晨時分,,林占熺睜開眼睛,,抬腕一看手表,“哎呀”一聲,,說馬上出發(fā),,要回國呢。林占森勸:“您都這個樣子了,,現在也不適合趕夜路,。”林占熺卻連說幾個“不行”,道:“明天必須回去,,后天是國際菌草培訓班開學式,!”匆匆起床出發(fā)……
林占森心疼哥哥,一心只想多做些工作,,讓哥哥寬心省力些,。盧旺達許多政要都知道,“世界菌草之父”把最得力的胞弟留下來當項目組組長,。他們也知道林占森多年放棄回國過春節(jié)的原因:中國過春節(jié)時,,盧旺達恰好處在菌草播種和管理的黃金季節(jié),林組長正為此嘔心瀝血呢……
四
到2014年,,林占森已援外16年,,皆是先隨哥哥左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哥哥另辟戰(zhàn)場后,,他就地留守獨當一面。他們二人成了大家眼中“革命生涯常分手”的兄弟戰(zhàn)友,。
2016年6月29日,,時任斐濟總統(tǒng)喬治·孔羅特(左)蒞臨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與林占森(右)一起采摘菌草菇。林良輝 攝
菌草援斐濟,,一期接一期,。常駐斐濟的,除了林占森,,還有他的侄子,。他們常常是早上7點起床,早飯后就開車到周圍農戶走訪,。在斐濟總統(tǒng)府負責援外退稅的工作人員,,一開始不理解林占森為什么每月報那么多柴油退稅,到現場了解后方知,,項目所在地沒能及時提供電力,,為了不影響進度,項目組就一直購買柴油用來發(fā)電,。她動情地說:“林老師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人,!”
此話經大使館傳到林占森耳中,他含蓄地說:“是,,林老師就是這樣的好人,?!彼f的“林老師”是指哥哥,菌草團隊一直都是這樣稱呼的,。
大使館的同志明白過來,,笑道:“兩個林老師,一對大好人,?!?/p>
對于菌草援外事業(yè),林占熺曾開宗明義地說:“如果把菌草技術看作‘魚’的話,,我們在援外中不僅授人以魚,,還要提供養(yǎng)魚、捕魚,、加工魚的一整套產業(yè),。”萊索托,、南非,、中非……一株株青青的中國草,通過他們的手,,漂洋過海在異國扎根,。人手不夠,林占熺的親人們就成了他最得力的援軍,,被派往國內外最艱苦的地方,。2003年,大女兒林冬梅從新加坡回國助力,;小女婿從公司辭職,,到黃河旁的沙地種草,一種就是8年……
2014年9月,,已熟悉菌草技術的侄子林良輝馳援斐濟,。林占熺叮囑他要向留守當地的五叔學習,多積累一些援外經驗,。在斐濟一個平常的晚上,,辛苦多時的叔侄難得在房間里憶苦思甜。林占森忽問:“良輝,,你和家里人不會恨我吧,?”
他說的是,多年前他的三哥,、也是良輝的父親從生病到去世,,他都不在場,直到第二年秋天回國才知此噩耗?!斑@不能怪五叔,,是大伯讓我們瞞著您的?!绷至驾x說,。
2003年,林占森正和林占熺一起前往福州機場出發(fā)援外,,忽聞三哥從老家來福州治療肝病,。援外涉及國家聲譽不能暫停,他們只能囑咐家人代為照顧,。之后林占森留守海外,,十分牽掛三哥的病情,多次打越洋電話問詢,,春節(jié)時還給三哥打了幾次電話拜年,,可家人要么說三哥還在休息,要么說他去女兒家未歸,。2004年秋,,林占森回國,家人面色沉重地說:“現在可以跟你講一件事了……”原來三哥已走了一年多,!
這些年,,留給林占森的遺憾實在太多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他沒法為親人祭掃,。有一年在盧旺達,風又飄飄,,雨又瀟瀟,教人春愁細細添,。他就在住地簡單地擺上祭品,,祭父母,祭六弟,,祭三哥,,晚上枕淚而眠,“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有人感慨地問林占森:“您為什么要這么拼呢?”
林占森溫溫不作驚人語:“人這一輩子很短暫,,能有機會參加援外,,為國家做點工作盡點力,很光榮……”
五
2018年11月13日,巴新東高地省戈羅卡菌草旱稻示范基地喜氣洋洋,,林占熺與專家組同百余名巴新各界代表,,共赴“福建—東高地菌草一家親”盛大活動。
人們記不清“林老師”到巴新究竟多少次了,。年近古稀的巴新旱稻種植協會會長回憶往事,,幾度哽咽:“感恩中國,感恩林老師,,我雖然老了,,但相信我的女兒與林老師的女兒一樣,會繼承我們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
林占熺欣慰中帶著謙和:“仰仗后來人,,再創(chuàng)新高峰!”
林占熺多年援外,,每每接到任務,,都像戰(zhàn)士沖鋒般一往無前,更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隊伍,。這支隊伍中,,他派遣次數最多、時間最長,、行程最遠的,,就是弟弟占森:參加菌草援外并長駐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從1998年到2021年,,在亞洲,、大洋洲、非洲都留下了足跡,。當年,,林占森剛剛步入不惑之年;而今,,他已年逾花甲,。
2004年3月29日,,時任巴新東高地省省長馬爾科姆史密斯,,在林占森陪同下視察旱稻項目并親手割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
2021年8月9日,,林占森回國復命,,跨進自己久別的家,。這個家,多年前從老家閩西喬遷時,,他是缺席的,;長年累月援外,女兒中考,、高考前夕,,都沒有父親的陪伴;一個個家庭重要時刻,,他都因工作而無法見證……有誰知道,,多少個皓月當空的異國他鄉(xiāng)之夜,他遙想萬里之外的家人不能自已,,“欲作家書意萬重”,。踏進了家門,妻子與他緊緊相擁,,林占森感到虧欠家人實在太多,,對他們的全力支持實在無以回報。
任林占森如何低調,,林占熺都不忘給弟弟記一大功,。他每每感慨:“這些年真是仰仗占森啊,!要是沒有占森,,菌草援外事業(yè)要大打折扣?!?/p>
“不不,,倒要感謝大哥給我為國效力的機會?!绷终忌f到這里,,望著長兄,真心道:“平時很少向您說謝謝,,因為覺得這樣太過正式,。”
看到弟弟臉上手上的斑點近年突增,,林占熺關切地說:“還得去查查原因,,回國了就好好休息,?!?/p>
林占森向大哥細述了近期陪伴和“補償”家人的打算后,看著大哥說:“如有需要,,隨時聽命調遣,!”
兄弟齊心,,家國情深。菌草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之路,,還在他們腳下不斷延伸,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