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站臺值班員,5115準備上水。”
中午12點,在對講機中報備完畢,福州火車站的列車給水員袁兵與搭班同事匆匆走向剛剛停穩(wěn)的G5115次列車。彼時,福州的氣溫已近40攝氏度,在烈日及列車空調(diào)散熱風的“雙重夾擊”下,軌道旁酷似“蒸籠”。
過去的這個暑期,出行人員多,加上天熱,列車耗水量巨大。袁兵的工作,就是每當列車停靠站臺時,爭分奪秒為列車水箱注滿清水,保障乘客下一段旅途的用水需求。
給水員正準備對接水管。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
“列車只靠站20分鐘,有16節(jié)車廂需要加水,時間緊任務重。”體感溫度“爆表”,袁兵卻絲毫不敢放松。拖起30多斤重的水管來到列車旁,打開保護蓋,對接水管,擰開閥門……幾個動作一氣呵成。
“要保質(zhì)保量完成任務,控制水壓是關(guān)鍵。”袁兵說,加水壓力過小,短時間內(nèi)水箱加不滿,影響列車準點發(fā)車;壓力過大,水則會從注水口溢出,造成浪費。對列車給水員來說,精準把控加水水壓別無他法,只能靠多年積累的“手上功夫”。
給水員正彎腰打開加水閥門。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
從車頭到車尾,兩位給水員一前一后配合完成加水,而后又從車尾折返,逐節(jié)確認注水口保護蓋是否已經(jīng)關(guān)緊。來回一趟,路程近1公里,兩人身上的工作服都已濕透。
待目送列車出站,回到休息室,袁兵才來得及仔細擦把汗,喝上一口水。
在不大的休息室里,墻上的一塊白板分外顯眼,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列車車次、到站時刻以及各給水小組的排班。記者注意到,當日在崗的8個小組,共16名給水員,要負責保障全天88趟列車的用水補給。
加水完成后,給水員們逐個檢查注水口保護蓋。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
“暑運期間,每天到站列車更多,工作也更忙。”袁兵告訴記者,福州站是一等站,有多條鐵路在這里交匯。今年7月1日起,福州站共開行旅客列車133對,日均發(fā)送旅客6.2萬人。每個給水小組一天最多要為近20趟列車加水,走上10多公里是常事。
從第一次扛起加水管算起,袁兵已在給水員崗位上度過了16個春秋,靠站加水的列車從“方頭”綠皮車漸漸變成“子彈頭”的動車組。“列車模樣在變,加水的操作也在變,但保障旅客出行帶來的成就感一直沒變。”袁兵說。
對講機里再次響起列車即將進站的提示,袁兵放下手中剛喝了幾口水的杯子,投入下一次的加水工作中。(記者李昊澤、黃景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