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時,王新特、宋宏偉還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幼童;姜兆慶、白寧正是天馬行空的少年;退伍后的許金聰正推著自行車批菜、賣菜……
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轉折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他們相繼走出國門,身在異鄉(xiāng)卻心系家國,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與國家同成長、共進步,為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成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那時候年輕,就想到外邊去看看”
福建晉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由于地少人多,很多人只能離鄉(xiāng)謀生。“以前大家都很窮,只能靠著海外親戚寄錢周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許金聰回憶,“改革開放就像是一股春風,晉江人紛紛辦起手工作坊,一度‘有街有巷,無處不經商’。”
創(chuàng)業(yè)浪潮中,許金聰辦了一家生產紡織機械的小工廠,還是掛靠在生產大隊的個人投資。上個世紀80年代初,賺了些錢的許金聰去了菲律賓,拿到當?shù)鼐幼∽C,繼續(xù)做小生意。
王新特的家鄉(xiāng)浙江青田同樣是地少人多的僑鄉(xiāng)。2000年,22歲的王新特躊躇滿志。“很多人都出國了,我也想出去闖闖,就到了西班牙。”他從中餐館端盤子做起,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特別辛苦,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與老一代僑胞困守中餐館不同,王新特哪怕夜里12點下班,都堅持學習,因為“要有自己的事業(yè),語言非常重要。”
白寧出國留學前,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生活穩(wěn)定,但他天性喜歡挑戰(zhàn),在清華大學機電系讀書時就不“安分”。還是學生的他賣過書、磁帶,還做過彩擴。畢業(yè)時,國家支持青年學生通過獎學金到海外留學,看到有同學申請出國,他也想試試,于是先到美國留學,再赴加拿大。
“那時候年輕,就想到外邊去看看,想了解世界。”澳星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兆慶原本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1988年還是選擇辭職去澳大利亞打拼。
“沒有改革開放,我當然不可能出國。”幾乎是每一位受訪者的標準答案。改革開放不只打開了國門,還有滿懷夢想、渴望奮斗的心。
“現(xiàn)在不一樣,大家都想著回來發(fā)展”
出國沒多久,許金聰就回來了。1986年,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guī)定,許金聰聞訊后立刻回國,聯(lián)系在海外的親友,共同投資重整配件廠,“拿到了福建省第一批合資企業(yè)牌照”。
改革開放初期,外資的七成來自僑資。他們不僅引進資金,還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許金聰從海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到國內,再把中國商品銷售到東南亞。他說,“我的每一步都是跟著國家政策走的。”早年,他做外貿,借助“三來一補”政策辦工廠。2012年生態(tài)文明建設上升為國策后,許金聰投入資金、招攬人才,研究垃圾處理技術。今年6月,他帶著“聚優(yōu)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這種利用微生物處理餐廚等易腐垃圾的技術,吸引了眾多目光。
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宏偉則是“走回來”的另一人群代表。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留美工作十年,宋宏偉已經是一家頂尖芯片設計公司的研發(fā)主管。2009年,宋宏偉回國出差,恰逢杭州市政府提出打造“天堂硅谷”的愿景,讓他怦然心動。他決定回國,從零起步,2011年創(chuàng)辦方大智控。
在別人看來,這無疑是一次冒險。宋宏偉認為:“國內有很多機會,努力去做會很成功。”更吸引他的還有國內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政府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宋宏偉坦承,“如果我不回來,再努力最多也就是升到公司副總。”
宋宏偉選擇的方向同樣契合國家發(fā)展的脈搏。“十二五”規(guī)劃中提出,國家將積極推進城市照明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城市照明信息監(jiān)管系統(tǒng)。宋宏偉將自己擅長的芯片研發(fā)與國家政策結合,從“貼近民生,發(fā)展空間也很大”的智慧照明管理入手。如今,方大智控的戶外智慧照明控制系統(tǒng)已在包括嘉興在內的國內城市,及全球50余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使用,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同樣回國投資的還有白寧,改革開放后出國求學、旅游、投資的人越來越多,白寧成立了加拿大海外服務中心,后來又回國成立咨詢機構、國際英語培訓中心。“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人不想回國。現(xiàn)在不一樣,大家都想著回來發(fā)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時,王新特、宋宏偉還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幼童;姜兆慶、白寧正是天馬行空的少年;退伍后的許金聰正推著自行車批菜、賣菜……
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轉折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他們相繼走出國門,身在異鄉(xiāng)卻心系家國,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與國家同成長、共進步,為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成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那時候年輕,就想到外邊去看看”
福建晉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由于地少人多,很多人只能離鄉(xiāng)謀生。“以前大家都很窮,只能靠著海外親戚寄錢周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許金聰回憶,“改革開放就像是一股春風,晉江人紛紛辦起手工作坊,一度‘有街有巷,無處不經商’。”
創(chuàng)業(yè)浪潮中,許金聰辦了一家生產紡織機械的小工廠,還是掛靠在生產大隊的個人投資。上個世紀80年代初,賺了些錢的許金聰去了菲律賓,拿到當?shù)鼐幼∽C,繼續(xù)做小生意。
王新特的家鄉(xiāng)浙江青田同樣是地少人多的僑鄉(xiāng)。2000年,22歲的王新特躊躇滿志。“很多人都出國了,我也想出去闖闖,就到了西班牙。”他從中餐館端盤子做起,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特別辛苦,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與老一代僑胞困守中餐館不同,王新特哪怕夜里12點下班,都堅持學習,因為“要有自己的事業(yè),語言非常重要。”
白寧出國留學前,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生活穩(wěn)定,但他天性喜歡挑戰(zhàn),在清華大學機電系讀書時就不“安分”。還是學生的他賣過書、磁帶,還做過彩擴。畢業(yè)時,國家支持青年學生通過獎學金到海外留學,看到有同學申請出國,他也想試試,于是先到美國留學,再赴加拿大。
“那時候年輕,就想到外邊去看看,想了解世界。”澳星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兆慶原本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1988年還是選擇辭職去澳大利亞打拼。
“沒有改革開放,我當然不可能出國。”幾乎是每一位受訪者的標準答案。改革開放不只打開了國門,還有滿懷夢想、渴望奮斗的心。
“現(xiàn)在不一樣,大家都想著回來發(fā)展”
出國沒多久,許金聰就回來了。1986年,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guī)定,許金聰聞訊后立刻回國,聯(lián)系在海外的親友,共同投資重整配件廠,“拿到了福建省第一批合資企業(yè)牌照”。
改革開放初期,外資的七成來自僑資。他們不僅引進資金,還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許金聰從海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到國內,再把中國商品銷售到東南亞。他說,“我的每一步都是跟著國家政策走的。”早年,他做外貿,借助“三來一補”政策辦工廠。2012年生態(tài)文明建設上升為國策后,許金聰投入資金、招攬人才,研究垃圾處理技術。今年6月,他帶著“聚優(yōu)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這種利用微生物處理餐廚等易腐垃圾的技術,吸引了眾多目光。
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宏偉則是“走回來”的另一人群代表。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留美工作十年,宋宏偉已經是一家頂尖芯片設計公司的研發(fā)主管。2009年,宋宏偉回國出差,恰逢杭州市政府提出打造“天堂硅谷”的愿景,讓他怦然心動。他決定回國,從零起步,2011年創(chuàng)辦方大智控。
在別人看來,這無疑是一次冒險。宋宏偉認為:“國內有很多機會,努力去做會很成功。”更吸引他的還有國內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政府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宋宏偉坦承,“如果我不回來,再努力最多也就是升到公司副總。”
宋宏偉選擇的方向同樣契合國家發(fā)展的脈搏。“十二五”規(guī)劃中提出,國家將積極推進城市照明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城市照明信息監(jiān)管系統(tǒng)。宋宏偉將自己擅長的芯片研發(fā)與國家政策結合,從“貼近民生,發(fā)展空間也很大”的智慧照明管理入手。如今,方大智控的戶外智慧照明控制系統(tǒng)已在包括嘉興在內的國內城市,及全球50余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使用,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同樣回國投資的還有白寧,改革開放后出國求學、旅游、投資的人越來越多,白寧成立了加拿大海外服務中心,后來又回國成立咨詢機構、國際英語培訓中心。“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人不想回國。現(xiàn)在不一樣,大家都想著回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