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我在睡覺,接到電話還以為是詐騙,后來才反應過來。接著就去打籃球了。”談起自己當時的經(jīng)歷,陳錦烽只是輕描淡寫。2010年,他以639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的國際關系學。在所有人都艷羨不已之時,他卻堅定地說那些都是過去時,考上名牌大學并不等于是人生的全部。
“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
說到高考狀元,想必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想從他們身上“取點學習經(jīng)”。但陳錦烽告訴記者,其實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同,適合他的并不一定適合其他人。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課堂上,要認真聽講,懂或是不懂都要聽;課后,把老師說過的問題再琢磨一遍,以此加深印象;考試時,依據(jù)自己的水平來做題目,放棄該放棄的,把握好基礎題;平時還要多看書,特別是一些教學雜志、文學類書籍以及世界著名小說。通過這些書,讓自己拓展知識面,積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這是我的學習方法,只是供參考,并不一定是好的。”他謙虛地說。正是這種孜孜不倦求學的精神,讓陳錦烽在學業(yè)上小有成就。“有些比較難的題目,我能通過思考找出答案,這種時候就會覺得很享受。”他露出滿足的笑容。把學習當成享受,也許才是他真正的成功之道。
“從沒參加培訓班,但對于培訓無可厚非”
“我個人高中階段沒有參加過課外輔導班。但對于培訓我不提倡也不反對。目前的高考形勢下,學生和家長為成績都會很抓狂。只要在家庭經(jīng)濟條件允許和個人愿意的情況下,無可厚非吧”。當談及補習問題時,陳錦烽頭頭是道地分析起來,“利用課內(nèi)課外各方面的資源來鞏固知識提高成績本身沒有錯,但學校的教學經(jīng)驗是許多培訓機構所不能夠比擬的,所以我認為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前提應該是能夠充分完成學校的教學安排,否則會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東京很宜居,但我仍最愛我的家鄉(xiāng)”
大二時,陳錦烽抱著對東亞事務的興趣,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進行一年的交換學習。隨遇而安、適應性極強的他并沒有異國他鄉(xiāng)的情愁,即便孤身一人,他也努力讓自己生活得更好。陳錦烽告訴記者,日本和中國的學習方式、考核方式都很像。但其中有一個Seminar課程,類似于畢業(yè)論文指導課,在中國很少見。這個課的老師會在春假(日本學生放假分為春假、暑假和冬假)時,帶著部分學生到海外做學術交流。陳錦烽認為這樣的方式非常有益于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東京的高樓大廈也許不一定占上風,但是在宜居程度上確實勝過北京。東京的人口也很多,車輛保有量大,但交通秩序井然,堵車現(xiàn)象和交通事故都很少,城市環(huán)境也好很多。東京這座城市在細節(jié)的注重上,每次都讓我感到這座城市的用心與盡責”,他向記者詳細地描述著東京,卻又忽然轉移了話鋒,“但事實上我最感興趣的仍然是中國,我的專業(yè)‘國際關系’并不能夠望文生義認為僅僅是學習他國的政治制度、社會風俗、歷史文化等,而是學習相應的理論框架來分析我國的內(nèi)政外交,可以說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借鑒。在北大期間,我對于研究中國社會、政治、歷史等領域的課程也較感興趣。而在日本,所學課程中也不乏中國的城市化、政治經(jīng)濟變革等。”
“對于兩年后的將來,我還是會回到福州。畢竟它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是我最愛的家鄉(xiāng)。另外我也非常看好海西的發(fā)展前景。所以不論感性還是理性,福州都是我不二的選擇。”他斬釘截鐵地說著。
“挫則愈強,銳氣沖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16個字是陳錦烽的人生信條。他的書籍扉頁上總會寫著這兩句話。“一方面,就像前八個字一樣,我會去爭取,而且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少了‘銳氣’。另一方面,我的心里始終還是抱著后八個字,那種文藝小青年追求詩意的理想吧。”除了用這16個字激勵自己外,平時他還會通過打籃球、健身、寫文章等方式放松自己,緩解緊張的情緒。也許正是這樣,他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一直如此快樂吧。
“該承認的就該勇敢承認”
對于自己的廚藝,陳錦烽一點也不謙虛。“基本的家常菜我都會做。在日本也經(jīng)常都是自己做飯。很好吃的。”他自豪地笑起來,“我不會掩飾,該承認的就勇敢承認咯。能夠把普通的食材變成美味,我有一種成就感。看到家人朋友吃得開心,就是最大的滿足。”
聊起感情生活,他也毫不躲閃。與女朋友異地戀將近一年,他覺得“分開是為了更好地在一起”,現(xiàn)在他們依靠便捷的通訊方式,每天都有聯(lián)系,學習或是生活,每天都互相分享,他認為學習時有感情并不一定就是件壞事,情感能夠給學習更大的動力。“很多人認為北大等名牌大學的學生都是書呆子,都只是智商高。我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做一個智商情商兼?zhèn)涞谋贝笕恕!彼实男β曧懫鹪谟浾叩亩希孟露鷻C,會心一笑,視頻對話就此結束了。
(記者 高晶晶 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