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文廟廣場一角,。
福州新聞網(wǎng)9月5日訊(通訊員 陳學青 文/攝)作為福州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軸線”上的重要節(jié)點,,福州文廟廣場擬于9月6日向市民開放,。昨天,園林工人在工地上頂著烈日,,種植樹木,,進行廣場配套綠化施工的最后沖刺。
福州文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為了提升福州文廟周邊環(huán)境,福州市政府決定在南門繁華地段上拆房建園,,建設福州文廟廣場,。該廣場占地2600多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00多萬元,,其中土建投資約445萬元,,綠化投資約160萬元。福州文廟廣場建成后,,既能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又能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
市領導十分關注該項目建設,,多次到工地現(xiàn)場察看,,指導工程建設。福州市園林局多次與文物部門溝通,,根據(jù)文廟規(guī)制,,制定設計方案,并主動向有關古建專家征求修改意見,。
福州文廟南面恢復了萬仞宮墻,,其為主宮墻,其后還有兩堵副宮墻,,三堵墻皆5米多高,,它們總長為23米。古代一仞即七尺或八尺,,修建萬仞宮墻是為了表達對孔子的景仰,,表示孔子學識高深。福州文廟歷史上曾有萬仞宮墻,,后遭損毀,。
福州文廟廣場的萬仞宮墻。
萬仞宮墻前設置有演講臺,演講臺前有個40平方米的象征天圓地方的特色小廣場,。這個特色小廣場位于福州文廟廣場的中軸線上,,正中央鋪有直徑達2米的細菠蘿面圓形青石,為整石打制而成,。
為了“呼應”孔子杏壇講學的典故,,福州文廟廣場共種植銀杏18株。另植金桂8株,,寓意“蟾宮折桂”,。銀杏、金桂均精心挑選大規(guī)格樹形優(yōu)美的苗木,,并采用全冠移植,,以確保景觀效果。
在綠地面積不寬敞的情況下,,園林部門把工夫放在喬木,、灌木和草坪的合理搭配上,營造植物群落,,即形成季相變化豐富,、層次多樣的景觀,種植楷樹1株,、芒果35株,、秋楓8株、三角梅6株,、雞蛋花5株,,以及紫薇、海桐球,、扶桑球各10株,,鋪設草坪700多平方米,拓展了市民休閑,、娛樂的林下活動空間,。
在福州文廟廣場施工過程中,由于鋪裝石材規(guī)格較大,,人工抬運難,,施工單位采用大型吊車配合鋪裝,共鋪設大規(guī)格條石900多平方米,,安裝花壇沿石250多米,、石凳20多米。
該項目還采用了海綿自然滲水做法,。福州文廟廣場先鋪設碎石墊層,夯實后加蓋土工布,再在上方加鋪沙墊層,,最后鋪設塊石,,從而便于雨水的自然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