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訊 近日,長樂黨史方志館舉行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我區(qū)退休教師、地方文史專家黃世鼎向該館捐贈了個人珍藏的民國十六年集新堂版《五言雜志》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縮印本《唐詩品匯》,進一步豐富館藏資源,傳承地方文化。
現(xiàn)場,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有關負責人為黃世鼎先生頒發(fā)了榮譽證書,對其關心和支持地方史志事業(yè)的善舉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據(jù)了解,《五言雜字》是一本以福州方言編寫的五言通俗常用字民謠,傳聞是明代福州一文人在獄中所編,福州民間偶見“石印”和手抄本傳世。該書實用易記,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使用價值,對了解和推廣福州方言、地方文化知識、福州民謠也有重要意義。
《唐詩品匯》是明代長樂龍門人高棅編輯的唐代詩歌選集,初編九十卷,后又補十卷,收錄681家6725首詩,選詩和論析頗具識見,是一部規(guī)模宏大、有獨到見解的大型唐詩選本。此書明確將唐詩分為初、盛、中、晚四期,每種詩體內又分為九格。其崇尚盛唐、區(qū)分流變的意見,為后人指示了學習唐詩的途徑,影響深遠。
黃世鼎告訴記者,兩本書籍是他多年來的收藏,他希望書籍能夠在長樂黨史方志館得到妥善保管和利用,為更多人了解和研究長樂歷史文化提供幫助。
古籍文獻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歷史文物價值和文獻資料價值,是寶貴的文化遺產。長樂是一座有著1400年建縣史的千年古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史志文化資源。近年來,長樂黨史方志館一直致力于收藏各類志、鑒、譜及圖書文獻資料,力求更好服務社會大眾,陸續(xù)點校出版了明弘治、明崇禎、清乾隆、清同治、民國等5部長樂舊志及《長樂六里志》,完成長樂舊志點校出版全覆蓋。收集了地方志書、譜牒、長樂名人著述等古籍文獻原刊本及影印本百余種、400多冊,數(shù)字化古籍文獻達150余種、1600余萬字,并以長樂文獻叢刊的形式,選取部分重要文獻進行影印出版,推動古籍文獻整理利用工作深度發(fā)展,推進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記者 陳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