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愛國名臣高應松
●蔣濱建/文 石 勤/圖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筼畝,,長樂嶼頭人,。 應松少時端重有志,,勤奮好學,。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中舉人,,寶佑四年(1256年)中進士,。因其能文善武,,政績卓然,,景定五年(1264年),,擢江南東路建康府廣德軍通判。召為國子監(jiān)丞,,擢禮部員外郎,,翰林院權直。
宋理宗死后,,歷度宗至恭帝趙顯,。趙顯年幼,由太皇太后謝道清主國政,。元統(tǒng)帥伯顏領兵攻宋,,從襄陽順漢水入長江,沿江宋將敗戰(zhàn)而降,。德祐元年(1275),,元兵長驅(qū)直入,兵圍臨安,,賈似道被動應戰(zhàn),,大敗于丁家州,元軍勢如破竹,,長驅(qū)直入,,于同年十二月進逼宋行都臨安,,挾宋降。謝道清見大勢已去,,便采納右丞相陳宜中之言,,擬修書元營求和討封小國,命應松寫降表,,然而高應松強烈反對,,在大聲哭泣聲中拒寫降表。
德祐二年正月,,謝道清多次差遣使臣赴元營奉表稱臣求和,,遭到伯顏拒絕。于是,,謝道清又拿出傳國玉璽以求降和,,并令陳宜中出議降事,陳宜中卻棄位逃歸老家溫州清澳,。文天祥挺身而出,,赴元營談判,身被扣留,,元軍伯顏乘勢發(fā)兵攻陷臨安,,自涌金門強入,朝野震動,,朝中文武官員紛紛奔逃,,留者僅應松等9人。即日,,為了護駕,,拉攏人心,高應松被趙?提升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令其草擬降表,遭到高應松再次泣辭,。接著,,又改權工部侍郎,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應松一一謙而辭之,。為此,,趙?由感而發(fā)手詔寫道:“疾風板蕩,始識誠臣?!攪鴣y身危之際,,正主憂臣辱之時,人多偷生以自全,,卿獨效死而勿去,。……遂由冬官之職,,徑擢斗樞之貳,。……無事嗚謙,,所辭宜不允。故茲昭示,,想宜知悉,。”但其時國勢已頹,,獨木難支,,無力回天,南宋江山已無挽回余地,。
丁丑三月,,伯啟劫幼帝顯,全太后并福王與芮,、沂王仍猷,、度宗母降國夫人、駙馬都尉楊鎮(zhèn)等北去,。應松護駕隨侍,,四月二十七日抵達大都北京,高應松因亡國之痛,,絕食不語七日,,于五月初五日(端午節(jié))殉國。宋地舉哀,,郡邑并祀,,葬溪湄山。大明滅元之后,,明太祖朱元章因其忠烈事跡所動,,于謚其為“文忠”,以示效佑,。奉旨贈“文忠”匾及“經(jīng)緯全才,,險夷一節(jié)”聯(lián)。南豐劉麟瑞有《昭忠逸詠·哀參政高公應松》詩云:“腸斷吳山錦繡叢,六更聲絕海潮空,。千門鎖月移行在,,八駿乘風憩會岡。扈蹕孤忠慚主辱,,征鞍萬里哭途窮,。兩宮緩緩趨朝陛,回首天南獨死忠,?!庇罉烽g,知縣王遵道題其木主曰“不草降表忠節(jié)死國之臣”,。著有《?畝集》,。
高應松故居大門
忠烈祠大廳
高應松故居,又稱“樞密第”位于長樂古槐鎮(zhèn)嶼頭村丹山之麓,,坐東南向西北,,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敕賜“慶安堂”,。占地面積899平方米,,前后三進,前有照墻,,門前左右八字墻即左右翼墻 ,、門樓、門樓正中石額鐫刻“樞密第”三大字,,蒼勁有力,,兩旁門聯(lián)石刻“勃海名宗派;丹山哲輔家”,前座已被火燒,,余下廊石空埕,,今僅存中后兩進,均兩闊三間,,進深三間,,前有游廊,穿斗式木構(gòu)架雙坡頂,,鵲尾頂脊,,鞍式山墻,均保留明代建筑風格,。第三進后部建有高臺,,應松少年時期讀書處,內(nèi)有高應松之父親手種植古榕,。高應松出生時已枝繁葉茂,,他希望兒子能像榕樹一樣茁壯成長,,于是就將兒子取名為“應松”,果然他不負所望,,1256年與文天祥同榜,,高中進士。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高應松故居保護工作,,先后經(jīng)過三次按“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復。1986年4月29日,,經(jīng)縣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2月經(jīng)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范圍包括樞密第,、忠烈祠、讀書處,、花臺等,。
高應松故居
高應松的忠貞氣節(jié)名揚青史,被明代官府樹為典范,,明永樂間(1403-1434)朝廷追懿高應松為文忠公。經(jīng)恩準,,崇祀高應松與鄉(xiāng)賢祠,、忠義祠,以紀念其愛國忠烈的精神,。知縣王遵道奉旨在高應松故居敕建“錦嶼高氏忠烈祠” ,,又稱高應松忠烈祠。該祠為典型的明代建筑,,地處嶼頭村南部中間,,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經(jīng)清,、民國重修,,歷經(jīng)滄桑,保存至今,。祠正面為粉紅墻體,,墻彩繪,兩側(cè)馬頭墻,,辟三門,,中設石框門,上嵌明刻“錦嶼高氏忠烈祠”石橫匾完好無缺,,左右為拱形,,后二進,,木構(gòu)梁,兩側(cè)鞍式山墻,,正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前有回廊,,恢宏氣派,。廳內(nèi)柱聯(lián)及門口上方,正廳的為敕賜的珍貴鐵梨木橫梁,,長4丈許,,徑1.5尺,呈茶油色,,實為罕見之物,。分賢騷客為忠烈祠妙聯(lián)佳句甚多,其中有王遵道題其木主曰“宋不降表忠節(jié)死國之臣”,。知縣夏允彝送“宋室忠烈”匾及聯(lián),,“奉旨謚文忠”,匾額“經(jīng)緯全才”,、“險夷一節(jié)”,,宋人周贅全有“平生正氣可盤、可誥,,文章節(jié)義,,公獨兼二”。宋帝詔書云“疾風板蕩,,始識誠臣,,卿經(jīng)緯全才,險夷一節(jié),,當國亂身危之際,,主擾臣辱之時,人多偷生以自全,,卿獨效死而勿去”,。表現(xiàn)出忠臣之氣節(jié)。成為緬懷先烈,、激發(fā)后人的重要場所,,歷來受到世人的崇尚和敬仰。
上世紀90年代,,忠烈祠又一次進行大修,,呈現(xiàn)昔日風貌。祠堂高大宏偉,,雖雕梁畫棟,,卻莊嚴肅穆,。
高應松故居和忠烈祠建國后按“修舊如舊”原則,經(jīng)過三次修復,,1997年4月13日,,在嶼頭村舉行高文忠公忠烈祠重光慶典,福建省領導高胡,、劉金美,、潘心城等為忠烈祠題寫楹聯(lián)。2001年2月,,該祠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應松后裔聚居地又有名“相府里”。其后裔亦以“相府里”人為榮,,他們珍愛文物,,重視保護,修復一新的這些古建筑和文物成為當?shù)匾坏懒聋惖娘L景線,,已融入長樂大愛文化氛圍之中,。
感謝陳明清、郝新亮提供有關資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