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一個周末,,筆者應退休老教師黃世鼎先生之約,,到其“聽泉閣”小坐,。在他的書架上,,我偶然發(fā)現(xiàn)一刻印本,,那是朱熹的《朝散郎黃公墓志銘》,。因我對朱熹這位歷史名人了解得不是很多,,隨手翻閱其刻印本,,只見古時直排的繁體字塞滿版面,,且沒有斷句,,也就是現(xiàn)在講的沒有標點符號??吹竭@,,對于我來講,真像劉姥姥進入大觀園,。于是便主動求教于黃老先生,。
黃先生介紹,這本朱熹《朝散郎黃公墓志銘》是宋朝理學家,、教育家朱熹于乾道二年(1178年)為我們長樂人,,也就是他的親家黃榦號勉齋之父黃瑀寫的“傳記”?!赌怪俱憽啡墓?395字,,敘述了長樂董奉山下青山村“江夏黃氏”的來龍去脈,頌揚書香門第黃瑀的家風,,龍其是對黃瑀的為人為官,,給予極高的評價。此文(墓志銘)結(jié)構嚴謹,脈絡分明,,具有很強邏輯性,,又寓理于情,陳詞委婉曲折,,真摯動人,。
筆者早知道黃榦是朱熹的女婿,但對黃榦怎樣成為朱熹的女婿,,朱熹曾給“親家”撰寫墓志銘的歷史卻知之甚少,。黃世鼎老先生系20世紀50年代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精通古今漢語,,又熟知長樂名人典故,,且又是“江夏黃氏”的后裔,對黃勉齋這位先賢祖輩的故事了如指掌,。黃老師見筆者對這問題頗感興趣,,就向筆者娓娓講述:
朱熹的父親朱松系徽州婺源(宋屬安徽,今屬江西)人,。在任福建政和,、尤溪縣尉期間,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在尤溪生下朱熹,。
黃榦的父親黃瑀,,宋徽宋崇寧五年(1106年)生于長樂市古槐鎮(zhèn)青山村,紹興八年(1138年)中進士,。先后就任于饒州司嚴參軍,、永春縣知縣、監(jiān)察御史,、朝散郎,。乾道二年(1168年)辭世,墓葬于懷安縣,,今閩侯,、長樂一帶靈山鄉(xiāng)長箕山。黃榦是黃瑀的第三子,,出生于1152年,。
黃榦自幼天資聰慧,且刻苦求學,。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時年23歲的黃榦,在劉清之先生的推薦下,,到崇安縣五夫里拜朱熹為師。因得到朱熹的賞識,于淳熙九年(1182年),,將次女朱兌許配黃榦為妻,,現(xiàn)黃榦和朱兌夫妻倆的洞房仍在。近年,,崇安縣把它當作旅游資源加以開發(fā),,供游人參觀。
黃榦成為朱熹女婿之后,,始終未離開朱熹,。紹熙二年(1191年)朱熹到建陽西門外玉枕山之麓設書院講學。黃榦就也跟隨當“代即講席”,。相當于目前的助教,。
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為了躲避“偽學”禁,。輾轉(zhuǎn)到女婿的家鄉(xiāng)長樂,。朱熹在長樂期間,流寓六平山,、龍門,、福湖、三溪,、青山,、沙京等地,并在長樂創(chuàng)辦多處教學所,。有:龍峰書院,、白鹿洞、讀書處,、湖坡書院,、紫陽閣、紫陽樓,、三官堂,、朝元觀、竹林精舍等等,。還留下不少詩文墨寶,、摩崖石刻等珍貴的文物古跡。
黃世鼎老師說,,長樂之所以可稱得上“文獻名邦”,、 “海濱鄒魯”、 “進士之鄉(xiāng)”,,與朱熹在長樂的傳學有許多間接的關系,。朱熹與長樂稱得上是血溶于水的關系,密不可分。長樂人為紀念朱熹對長樂文化發(fā)展的不朽功勛,,自宋淳祐年間至晚清,,就設有學宮、社學處祀,、朱子祠,、朱子宇60多處。至今,,在長樂境內(nèi)還現(xiàn)存14處,。
黃老師說,朱熹《朝散郎黃公墓志銘》的發(fā)現(xiàn),,充分說明朱熹對長樂這塊熱土情有獨鐘,。歷史上知名人物為長樂人寫傳記實屬罕見!但無獨有偶,他家仍存有蘇軾為潘仁杲,、范仲淹為潘衢撰寫的“傳記”文本,。潘仁杲、潘衢均為長樂市江田鎮(zhèn)三溪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