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書里”是明代南京工部尚書林廷選故鄉(xiāng),,位于長樂市古槐鎮(zhèn)竹田村,。《長樂縣志》載:“竹田在六都星溪,,明尚書林廷選讀書處也,?!绷滞⑦x字舜舉,號竹田,。先世贅于樊從其姓,。明成化辛丑科第進(jìn)士,初授蘇州府推官,判案如神,,屢決疑獄,,褒賜《青天賦》紀(jì)之。弘治五年(1492年),,擢御史,。翌年,上疏易樊復(fù)林得祖姓,。同年秋,,巡按廣西,平亂寇犯,,劾罷不職武臣及貪墨郡守,。九年(1496年),署浙江僉事,,副使,。十八年(1505年),任廣東按察使,。為官清廉,,政績顯著。明正德四年(1509年),,遷江西右布政,。五年(1510年),擢浙江左布政,,南京大理寺卿,,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兼理巡撫,。次年,發(fā)兵平亂,,除暴安民,。八年(1513年)平息夷亂有功,旋擢南京工部尚書,。明嘉靖四年(1525年)秋,,武宗察其忠臣,賜致仕,,進(jìn)階資德大夫,,正治上卿。準(zhǔn)休卜第省城之“魁輔坊”,。卒賜太子少保,,有司營葬于侯官(今福州郊區(qū))洪塘環(huán)峰山,。屬市級文物古跡保護(hù)單位,樹碑于環(huán)峰山麓,,洪塘橋畔,,毗鄰金山寺。詳見老前輩文史學(xué)者鄭麗生,,張善貴撰輯的《竹田翁環(huán)峰刻石錄》史冊,。該村民間流傳有“明朝名臣一尚書,清代四世皆舉人”之譽(yù)稱,。(明代石制馬槽尚珍存尚書第宅下廳內(nèi),,碣石聳立門前)
據(jù)《長樂縣志》載:“尚書坊”一在縣治西,為明嘉靖工部尚書林廷選立;一在六都,,亦為林廷選立。詳考譜志載:六都竹田尚書坊為廷選孫,、國子監(jiān)生,、廣東惠州府推官宜杭于明嘉靖年間建,立于福唐橋東,,坊額正面鐫刻“尚書里”,,背面書鐫“世沐恩光”。此坊歷經(jīng)滄桑,,毀于“文革”,。蒙鄉(xiāng)人竭力保護(hù),坊額和圣賜建坊的碑匾“圣旨”幸存,。1983年春,,鄉(xiāng)人集資重修樹碑以志。綜上史實(shí)為尚書里的由來,。惜“御史坊”“節(jié)孝坊”毀沒匿跡,。尚書里附近還有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和景觀。主要有:
行相橋,,考譜志記載,,行相橋,在六都三間,,明正德七年知縣梁輈為尚書林廷選造,。橋在村東,橫跨星溪兩岸,。
星溪,,史載,星溪在六都,,其源自五都七巖,,縈回而出獵溪,合流下,溉田千余畝,。星溪水上有四橋:行相橋,,竹林橋,星溪橋和宰殿橋,。
三臺石在村南嵐乾山崖,,三塊大圓石,各高六七丈余,,成品字形分立于平坦的八卦巨巖上,,極為險峻雄偉。尚書第宅祖廳曾有“三臺翹立尚書第,,兩廣尊瞻總督門”的文翰墨寶,。正德丁丑進(jìn)士,官歷工部郎中的六都人陳文沛留書作賦曰:巍峰疊嶂迫穹冥,,風(fēng)氣滃蔥久孕靈,。千載生賢夸駿岳,三臺列石動文星,。沙堤鎮(zhèn)月雙流合,,瓢窟妝云數(shù)竹青。甲第英才符泰運(yùn),,雍容風(fēng)雅步周庭,。其名宦先賢,臨景詩賦佳句,,妙筆臻輝,,史志可稽,青史流芳,。
桃源洞在村南山嵐乾山澗,,洞口狹窄,洞周桃樹成陰,,果林成片,,松柏疊翠。洞內(nèi)澗水流韻清幽,。日光自洞頂豁口斜照入內(nèi),,境界開朗。洞口刻有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手書的“桃源洞”三大字,。明邑紳,、工部郎中陳文沛賦詩兩首話桃源,其一曰:路入桃源小有天,,桃花流水繞平川,。沙堤曩日曾行相,,巖筑當(dāng)年起夢賢。一徑夕陽飛鳥盡,,三臺石闥古藤牽,。捫蘿欲競煙霞際,滄海明蟾到客邊,。
石船在南山屴嶺岡,,一長方梭形斷節(jié)巨石,長約十余丈,,雄臥在平坦巨巖上,,似一艘行駛的古船。西邊幽谷為石船澗,,澗上盆岙有一仙帽巖,,《縣志》稱為“仙巾巖”,巖石獨(dú)塊呈四方形,,帽頂北斜流水線條形,,神似諸葛亮仙冠,巍然壯觀,。
西興寺(又稱竹田巖)位于村西南?!堕L樂縣志》載,,西峰寺在六都,梁太平間建,,元至正間修,。嗣廢。竹田分西字,,名曰西興寺,。明天啟初建,清乾隆間修,,寺西有文昌宮,,乾隆間建。西興寺周圍,,奇巖怪石嶙峋相疊,,巖洞曲徑通幽。清泉流聲潺韻,,果樹成陰,,翠竹繞巖,俗稱“疊翠巖”,,是天然勝景旅游區(qū),。古往今來,,先賢名宦,文人墨客留書作賦頗多,。有清代知縣王履謙,、舉人林中鳳,四世舉人后裔林永吉的手書題刻;有近代的邑人名家墨客劉老蒼,、潘主蘭等的文翰墨寶,。
(林祥朗文林鋒、林衍賢攝影 )
(原載于2005年5月15日 《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