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wǎng) >> 人文概況 >> 正文

應為福州話“平反”

http://duobangwang.com  2014-03-12 14:32:37   來源:長樂新聞網(wǎng)  【字號

  鄉(xiāng)土奇葩 孤芳自賞

  為了充分發(fā)揮語言作為交際工作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中國科學院在1955年召開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問題學術 會議,,確定將漢民族共同語稱為普通話(從前稱為國語或官話)。后來又確立了普通話在語音,、詞匯和語法上的規(guī)范標準,,即: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漢民族共同語,。

  為什么把普通話定為國語呢?有它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以北方方言為代表點的北京,,是遼、金,、元、明,、清的都城,,近千年來一直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其次,,北方方言使用人口最多(占漢民族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包括地域最廣,、云南,、貴州、四川以及差不多長江以北的漢族地區(qū)在內(nèi),,在全國各地影響最大,。幾百年來一直是中央政權的施政工具,亦稱作“官話,?!?/p>

  運用方塊漢字作為書寫形式的漢語以達到書面語的統(tǒng)一,。但由于我們國家區(qū)域遼闊,人口眾多,,口語千差萬別,。歷代各地舉子進京會試及第以后,就仕途騰達,,有的還要到地方為官,。于是,統(tǒng)治者對舉子特別嚴格要求,,要學會“官話”?,F(xiàn)以清代為例:

  “雍正六年,奉旨以福建,、廣東人多不諳官話,,著地方官訓導,延臣議以八年為限,,舉人生員貢監(jiān)童生不諳官話者不準送試,。福建省城四門設立音書館……令州縣與士民相見,及教官實心教導,,保薦時列入政績……”(摘自清·俞正燮《癸巳存稿》)

  福州話(閩東方言)以福州語音為基礎,,主要流行于十邑即閩侯、連江,、羅源,、長樂、福清,、閩清,、永泰、平潭,、古田和屏南以及輻射周圍福鼎,、柘榮、周寧,、壽寧縣和浙江的蒼南,、平陽、泰順等邊界縣,。福州話是我國八大方言之一,,在八閩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福州話遠在唐末五代時期即已定型,,經(jīng)一千多年來的繁衍傳承,,不斷充實,成為今日十邑鄉(xiāng)親的共同語言,。

  由于福州話語音獨具特色,,應運而生的民間娛樂的模式:評話(彈詞),、折枝詩、伬唱,、十番伬等,。它們長期來活躍在福州地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舞臺上,經(jīng)久不衰,。

  由于福建地處邊隅,,舊社會經(jīng)濟落后,交通阻塞,,我們福州話與普通話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有很大的距離。解放前,,長樂縣能講“國語”的人寥若晨星,。剛解放長樂縣政府負責人都是北方人,當?shù)亟小澳舷赂刹俊?,他們在臺上報告或宣讀文件,,旁邊都站著“翻譯”,把普通話翻成福州話,。臺下聽眾對臺上“翻譯”稱羨不已,,視為能人。解放初,,我在長樂城關培青小學讀書,,學校只好去福州特聘會講國語的老師來校執(zhí)教。建國不久,,有兩部閩劇《煉印》,、《釵頭鳳》赴京匯演,得到北京觀眾的贊許,。但他們都說唱詞聽不懂,,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只好用打字幕,,這說明閩東方言與普通話的距離是多么遙遠啊!

  這些文藝的奇葩只能孤芳自賞。

 

  方音阻礙 難融一體

  福州地區(qū)推廣普通話熱情最高,,政府辦公室,、公共服務場所都講普通話。學校一律進行普通話教學,,尤其是中小學還把“講不講普通話”列入班級評比的項目之一,。當今以講普通話蔚然成風,偶爾只能在鄉(xiāng)村老人活動中心,、祠堂,、祖廳落成慶典時,,才出現(xiàn)用福州話敘述建造過程。很多年輕人都說:“我們福州人不會講福州話了!”喧賓奪主,,的確有很多人不能用福州話朗讀詩文,。

  但福州地區(qū)的人們平時交際充斥著方言土語。人們置身于這個方言氣氛中,,潛移默化,,形成一定的語言定勢?!班l(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一旦講起普通話來,顯得“半咸半淡,?!碑?shù)匦稳葜v不好普通話的人為“半咸淡橄欖”。

  為什么福州人普通話講不好呢?究竟原因何在?現(xiàn)試以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加以探討。

  “斯大林同志逝世了!”

  1953年3月5日,,蘇聯(lián)領袖斯大林逝世了,。當時中蘇關系如膠似漆。全國各地都開追悼會,,閩東地區(qū)不例外,。中心會場設在福州,長樂縣屬于分會場,,人們佩帶黑紗,,收聽有線廣播。主持人大場宣告:“斯(cī)大(dā)林(lín)同(tóng)志(zì)逝(cì)世(cì)了(lè)!”一句話,,就把莊嚴肅穆的氣氛沖淡了,。顯然主持人受了鄉(xiāng)音的影響,把“斯大林同志逝世了!” (sīdālín tóngzhì shìshìle)的正確讀音讀錯了,。究其原因,,道理很簡單。普通話根據(jù)發(fā)音部位,,有舌尖后音(zh,、ch、sh)和舌尖前音(z,、c,、s),俗稱翹舌與不翹舌。而福州話有舌尖的前音而沒有舌尖后音,,或者說:“只有不翹舌音而沒有翹舌音,。平心而論翹舌音是福州人學會普通話的攔路虎。這地區(qū)的人往往把zh,、ch,、sh做聲母的音節(jié),讀成z,、c,、s做聲母的音節(jié)。有的人對舌尖前音(不翹舌)中的z,、c,、s三個字母也混淆不清。所以把“斯大林同志逝世了”這句話的語音讀錯了,,給人以半咸半淡的感覺,。

  “把缸盆拿過來!”

  五十年代,福州大專院校較少,。長樂縣教育辦得很好,,升學率高,大部分學生奔赴北京,、上海就讀,。有一次聽同鄉(xiāng)同學講及一事,福州地區(qū)學生剛?cè)ケ本?。這位學生要同學拿大碗過來盛面,,就沖口而出:“把缸盆拿過來!”福州話把“大碗”叫“缸盆”。北京同學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福州話與普通話的表現(xiàn)在名異實同,也就是說用不同名稱來稱呼相同的事物:一,、詞素不相同:厝(房子),、日頭(太陽)、犬(狗),、風抽(打氣筒);二,、結構形式不同:鴨姆(母鴨)、鬧熱(熱鬧),、雞囝(小雞);三,、字相同而意義不同:嫩(小)、乖(又老又韌),、肥(胖)。從最近新出版的《福州方言詞典》收集閩東方言與普通話匯差異方言詞6833條,。要把這些詞匯用相應普通話詞匯來表達,,談何容易,,必然會出現(xiàn)“把缸盆拿過來”的句子來。

  “今天釣了三頭魚!”

  福州話沒有后綴,,也就是沒有普通話的兒化與子尾,。桌(桌子)、月(月兒),、被(被子),、桔(桔子)。福州話與普通話在量詞運用上大相徑庭,。一只人(一個人),、兩頭魚(兩條魚)、三落房子(三棟房子),、四兜樹(四棵樹),、五把針(五根針)、六條稻草(六根稻草),、七張信(七封信),、八架車(八輛車)、九題歌(九首歌),、十樣東西(十件東西),。

  另外,動詞構成,、形容詞構成與變化,、副詞與助詞用法及狀詞和補語的位置,福州話都有自己的特點,,由于方言口語的習慣,,會反映到書面上來,在學生的習作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下面的句子:

  老師叫我搬桌,。

  月在云海里沉浮。

  這只人很肥!今天釣了三頭魚,。

  汝面有紅,,伊毛紅(你臉紅,他沒紅),。

  有訂報紙來登記!(要訂報紙來登記),。

  顯然福州話與普通話語法相差甚遠,這也是半咸淡“國語”的根源,。以普通話標準來衡量以上例文,,簡直是貽笑大方。播音要求“正宗”的普通話。播音員從來不收生長在福州方言區(qū)的人,。1993年,,筆者參加福州市語言文字學學會召開的會議,聽說會員中有一位會講福州話的省臺女播音員,,頓感驚訝,,后經(jīng)落實,原來她系北方人,,隨父母來榕工作,。福州話一無是處,可以打入“冷宮”了,。這樣不禁使人想起“粵語”(廣東話)來,。建國以來,方言區(qū)推廣普通話工作成績顯著,,但粵語敢于普通話(國語)“分庭抗禮”,。上世紀后期,廣東地方廣播電臺除了新聞用普通話播放外,,其他節(jié)目都以粵語播放,。翻開廣東省地方出版的報紙,都是采用許多地方文字,,廣東人把“粵語”成了“官方語言”,。這為什么呢。廣東環(huán)境位置狀況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水平高于其它地方,,人口流動量大,,作為社會交流工具——“粵語”隨波逐流,廣為移植,,如國人更好地在香港工作和生存,,非懂粵語不可,而我們的福州話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

 

  尋找差距 推陳出新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這說明鄉(xiāng)音的頑固性,。我們福州人受鄉(xiāng)音的影響,,說起普通話來有幾個缺點,在語音方面尤為明顯,,an與ang,、en與eng、in與ing分辨不清,,另外z,、c,、s與zh、ch,、sh為聲母的字也分辨不清,。

  我們可以通過近體詩的押韻和偏旁類推加以分辨。詩詞格律主要指兩方面:一,、押韻,二,、平仄,。從近體詩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人寫詩,,押韻是嚴格依照“平水韻”的。用今天漢字拼音來檢驗“平水韻”的韻目分類,,就可以發(fā)現(xiàn)an與ang,、en與eng、in與ing涇渭分明,,這給我們今天辨別an與ang,、en與eng、in與ing帶來了方便,。再從流傳下來近體詩押韻情況來看,,律詩絕句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一般說五律五絕第一句多數(shù)是不押韻的,,七律七絕第一句多數(shù)是押韻的,。律詩的第二、四,、六,、八句,絕句的二,、四句必定要押韻的,。在一首詩中,如果發(fā)現(xiàn)一個韻腳字的韻母是an,,那么其他韻腳字韻母必然都是an,,如果一個韻腳字韻母是ing,其他韻腳字韻母必然是ing,。如“青”是讀qīn還是讀qīng?“平”是讀pin還是讀píng?我們記得文天祥《過零丁洋》一詩,,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一首第一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押下平聲青韻),,韻腳是“經(jīng)”“星”“萍”“丁”“青”)。在這五個字中,,我們只要辨認一個字的韻母是ing,,其余四個韻腳字韻母必然也是ing。比如懂得“經(jīng)”的讀音是jīng,,那第“星”必然讀xīng,,“萍”必然讀píng,“丁”必然讀dīng,“青”必然讀qīng,。再由這個韻腳偏旁推理(同旁字一般是同一韻母)就能確認下面這些字的韻母是ing:

  經(jīng)剄頸勁徑脛涇輕莖痙

      星醒惺腥猩

  平萍坪枰評鲆蘋

  丁仃叮訂釘盯酊頂疔

  青清蜻鯖情請晴睛精菁圊

  這樣上下串通,,左右逢源,僅僅背誦一首詩,,可以辯認42個常用字韻母是ing,。再舉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為例:“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場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边@首詩的韻腳是“間”“還”“山”,。“山”,,音shān,,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既知道“山”字韻母是an,,其他兩字的韻母就可推知了,。

  同樣可以利用形聲字的偏旁類推,以分辨z,、c,、s與zh、ch,、sh為聲母的字,。

  如:祖(zǔ)、組,、俎,、阻,、詛;

  蒼(cāng)、艙,、倉,、滄;

  司(sī)、嗣,、飼,、伺;

  朱(zhū)、珠,、銖,、蛛、茱,、誅、侏,、洙;

  場(cháng),、腸、暢;

  式(shì),、試,、拭、軾,、弒,。

  一種現(xiàn)象值得注意。ua,、uai,、uang這三個韻母只跟翹舌(后音)的zh、ch,、sh聲母相拼,,不跟不翹舌(前音)的z、c,、s聲母相拼,。

  鼻韻母(鼻韻母由元音和鼻輔音韻尾構成)計有十六個:

  an,en,ang,eng,ong,ian,in,iang,ing,iong,uan,uen,uang,ueng,üan,ün.凡是由以鼻韻母組成漢字讀音,在陰平調(diào)和陽平調(diào)中不存在入聲調(diào)字,,可以斷定凡是鼻韻母組成漢字,,陰平調(diào)和陽平調(diào)的字屬于平聲,上,、去調(diào)的字屬于仄聲,。

  現(xiàn)把入聲字(除少數(shù)冷僻字外)混入陰平調(diào)或陽平調(diào)的200余字加以整頓歸類,以便對照,。除這200余字入聲以外,,其它字就可斷定普通話中陰平調(diào),、陽平調(diào)即平聲字,上,、去聲調(diào)即仄聲字,。

  i逼(bī)滴(dī)敵嫡狄荻笛滌(dí)跡積績擊激唧(jī)及極汲吉集疾急楫(jí)劈(pī)七柒漆(qī)剔踢(tī)吸淅惜息易夕(xī)昔席錫檄習襲(xí)一壹揖(yī)揖(yí)失濕(shī)識十什拾實石食蝕文(shí)只織汁(zhī)直值侄(zhí)

  u出(chū)讀瀆牘獨毒(dú)拂佛服幅福蝠輻縛袱(fú)忽(hū)斛鵠(hú)哭窟(kū)撲(pū)仆(pú)淑秫孰熟塾贖熟(shú)俗(sú)禿突凸(tū)屋(wū)竹燭(zhú)足卒(zú)

  ü局菊桔橘(jú)屈(qū)

  a八(bā)拔跋(bá)插鍤(chē)察(chá)答達(dā)發(fā)(fā)乏伐筏罰(fá)拉(lā)撒(撒手)(sā)殺(shā)塌(tā)塌扎(zhá)雜(zá)

  o 剝(剝削)缽撥(bō)勃渤伯泊舶箔帛博駁薄[薄弱](bó)

  e 額(é)得德(dé)割鴿(gē)革隔格閣骼(gé)劾合盒涸盍(hé)舌什(shé)折(zhé)則責幘簀澤擇(zé)

  ia 鴨押壓(yā)夾(jiā)挾(挾帶)頰(jiá)瞎(xiā)峽挾俠硤轄匣狎(xiá)

  ua 刮(guā) 滑猾(huá) 刷(shuā)

  uo 鐸奪(duó) 郭(guō) 國(guó) 活(huó) 說 (shuō) 捉 (zhuō) 灼酌卓琢斫濯擢濁鐲茁(zhuó)

  ie 別蹩(bié) 跌(diē) 喋堞蝶碟諜牒垤迭(dié) 接結(jiē)節(jié)潔結杰竭碣捷睫劫截(jié)貼 (tiē) 歇蝎 (xiē) 協(xié)作(xié)

  üe 約(yuē)蕨決訣譎絕爵覺(jué) 薛削(xuē) 學(xué) 缺闕[闕疑](quē)

  以上混入普通話陰平調(diào)和陽平調(diào)的200余字的“入聲字”,如果用福州話(音)衡量,,它們都是聲調(diào)短促,,不能延長的??梢赃@樣說,,福州話是斷定“入聲”字的“火眼金睛”。

 

  繼承傳統(tǒng) 語言瑰寶

  社會上一些人喜歡填詞和寫近體詩,,但他們“格律”“平仄”聲評定的標準都以普通話中的“陰平”,、“陽平”為平聲字;“上聲”、“去聲”為仄聲字,。結果大相徑庭,,不合格律,給他們帶來了填詞寫詩的困惑,,為什么呢?現(xiàn)我把語言發(fā)展的情況述敘一下,,以饗讀者:語言是發(fā)展,語音在變化,。普通話聲調(diào)是由古代漢語的四聲發(fā)展而來的,。所謂四聲是指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diào),即平聲,、上聲,、去聲、入聲,。明代真空和尚編撰的《玉鑰匙歌訣》,,概括四種聲調(diào)的念法:“平聲平調(diào)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币馑际牵浩铰暵曊{(diào)平直舒徐;上聲上揚高亢;去聲低沉宛轉(zhuǎn);入聲短促,,聲調(diào)不能延長?!捌健睂V钙铰?。“平平則仄”,,所以“上”,、“去”,、“入”都是仄聲。

  古代漢字聲調(diào)與普通話聲調(diào)最大區(qū)別就是普通話沒有“短促急收藏”的入聲調(diào),。事實上北方語言的入聲調(diào)在元朝就消失了,。元代周德清根據(jù)北方語音編制,為北曲押韻,。每韻再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其中就沒有入聲韻。

  那么入聲調(diào)的漢字跑到哪里去了呢?原來入聲調(diào)漢字,,分派普通話四種聲調(diào)(陰陽上去),,其中大部分轉(zhuǎn)入去聲,這就不成問題,,因為去聲屬于仄聲,,部分入聲字化為陰平聲和陽平聲,這少數(shù)字要引起注意,,因為它混淆視聽,給辨別字的平仄聲帶來一定困難,,造成詩詞難學的困惑,。如“竹”、“菊”,、“橘”等字,,按“福州話”讀音,聲調(diào)短促,,不能延長,,是入聲字,而普通話,,去把這些字屬于第二聲陽平調(diào),。

  也許有人提出福建方言與普通話距離遙遠,為什么歷代以來福建省會出現(xiàn)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呢?

  福州是八閩政治,、文化中心,,以福州語音為主的閩東方言,歷代悠久,,語匯豐富,,特別是保留上古入聲字,如果按福州話來讀入聲字,,聲調(diào)都是“短促急收藏”,。歷代以來,,福州地區(qū)的文人,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勢寫詩,、填詞,,另外詩人們以八音口訣辨別平仄聲,并有《戚林八音》字典可查,。

  所謂“八音”,,即根據(jù)漢語聲調(diào),按福州話來讀,,可采用“八音口訣”,,把漢字高低升降接近字可分別按八音順序讀下去,可以找出每一個字的平仄聲調(diào),?!鞍艘艨谠E”是閩東方言(福州話)的瑰寶,是分辨漢字平仄聲的法寶,。大文豪郭沫若對“八音口訣”及福州話保留上古入聲調(diào)贊嘆不已:是福建人詩歌寫得好的原因所在,。為了避免“失傳”之嫌,在此一提,,僅供參考?,F(xiàn)以圖像說明。

  永《上聲》 陰《去聲》 引《上聲》 泳《去聲》

  因《上平聲》 抑《入聲》 人《下平聲》 逸《入聲》

  從圖中看出平聲只有二個“因”上平聲,、“人”(下平聲),,其余“永”、“蔭”,、“抑”,、“引”、“詠”,、“逸”均屬仄聲,。上聲“永”、“引”是屬同音,,實際上八音只有七音,。掌握“八音口訣”要花一定工夫,要不斷熟悉,。為此抄錄幾例,,供練習之用。

 

  一樹傲立 枝繁葉茂

  由于福州話語音獨具特色(八音七調(diào)),,應運而生了評話(彈詞),、折枝詩、閩劇、伬唱,、十番伬等文娛模式,。

  評話:偶爾在街頭巷尾看見簡陋的臺上放置一張桌子,評話員在臺上指手劃腳講述故事,。但聽眾寥寥無幾,,而且多是年近古稀之人??磥砀V菰u話藝術,,已成為明日黃花,不受人們歡迎了,。

  評話是福州十邑的特產(chǎn),,有它繁榮昌盛時期,并以獨特的說唱藝術,,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評話場道具再簡單不過了,一桌,、一椅,、一筷子、一銅鈸,、一醒木和一月戒指,。評話員主要根據(jù)評話書演講。評話書來源自兩方面:唐章文等少數(shù)評話員,,講述家喻戶曉的長篇小說《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小說中的人物,,經(jīng)過評話員藝術加工,語言通俗化,,再加上簡單手勢,,人物就顯得栩栩如生了。另一種根據(jù)專人或評話員編的評話書,。如解放前名聞遐邇的《忠臣血》,、《冤海仇》是專人編的;《英雄淚》則是評話員黃天天編的。解放初,,評話書500萬字,,可以稱為世界上最長小說《榴花夢》的發(fā)現(xiàn),無疑給福州地區(qū)文化抹上耀眼的光圈,。

  評話書的特點是說唱結合,,以唱為主,語音以福州方音為本,語句平仄相間,,特別強調(diào)的是:奇句末字(上句)一定要用仄聲字;偶句末字(下句)一定要用平聲字,。福州話保留不能延長的“入聲”字,給確定平仄聲帶來了方便,。由于福州方言音平仄聲分明,,所以福州評話調(diào)抑揚頓挫,委婉動聽,,尤其是到達頂點(高潮),,主人公敘述苦難的過去或描述生離死別的場面,加上銅鈸伴奏,,更是唱腔圓潤,,韻味無窮。

  由于評話調(diào)平仄要求不嚴,,作者創(chuàng)作評話書(按評話調(diào)填詞)有充分自由,,宜于排比?!队⑿蹨I》中采用這種手法,,就把和尚、尼姑虛幻的人生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弟子一心皈依佛教(仄),,二目緊閉口念彌陀(平)。

  三寶金蓮焚香頂禮(仄),,四大皆空斬斷情由(平),。

  五代宗祥莫將留念(仄),六根清凈看破紅塵(平),。

  七情不染付之流水(仄),,八曾受戒佛祖面前(平)。

  九戒亦空看經(jīng)食菜(仄),,十指合掌禮拜如來(平),。

  由于評話調(diào)句無定字,平仄限定不嚴,,動詞運用,,更是得心應手,如《英雄淚》中敘述英雄俠女奔走天涯:

  走不盡鄉(xiāng)村和市鎮(zhèn)(仄),,過不盡峻嶺和山林(平),。

  受不盡風霜和雨露(仄),踏不盡池泊和涼亭(平),。

  “走”“過”“受”“踏”等動詞運用,,恰到好處。

  今天影視普及尋常百姓家,歌舞廳星羅棋布,,福州特有說唱藝術——評話,,要想爭一席之地,看來是困難,。但既是一門藝術,,就不會滅絕,只要大膽創(chuàng)新,,就會煥發(fā)出新的藝術光輝,。

  折枝詩(亦稱詩鐘):所謂折枝詩,顧名思義,,是從一棵樹中折一花枝,。如果把七言律詩比作一花樹,折枝詩就是從七言律詩格律中摘取有對仗兩聯(lián)的聲律,。

  折枝詩一般拈兩個“眼字”(亦稱詩眼)湊成十四字一聯(lián)為主,,“眼字”放在出句和對句的第一字即為第一唱,放在第二字即為第二唱,,其它以此類推,,一般說“眼字”可以對調(diào),有的規(guī)定“眼字”不能對調(diào),,那就按規(guī)定辦事了,。詩句為一對子,共14字,,內(nèi)容方案要求工整,。“眼字”就是題目,。有了題目,,就按七言格律詩頷聯(lián)或頸聯(lián)的聲律造句。出句末字一定要用仄聲字,,對句末字一定要用平聲字,。折枝詩創(chuàng)作系當場出題,以鐘聲為號,,限時完卷,所以又叫詩鐘,。有關折枝詩創(chuàng)作,,清余北豐《風月談馀錄》有記載:“構思時以寸香系縷土,綴以錢,,下承盂,,火焚縷斷,錢落盂響,雖佳卷亦不錄,,故名曰詩鐘云,。”

  由于福州話的優(yōu)勢和辨別平仄聲得天獨厚的條件,,歷代以來,,福州十邑詩社遍布,如今福州十邑詩社如雨后春筍般……如“三山詩社”,、“融光詩社”,、“海濱詩社”、“百六峰詩社”等,,他們都以寫折枝詩與近體詩為主,。

  折枝詩是福建省特產(chǎn),它以獨特的詩歌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它可比文藝園中一朵奇葩,,供人們品嘗、玩味,。當前詩社遍布八閩大地,,活動內(nèi)容,以寫折枝詩為主(當前有的折枝詩創(chuàng)作大多數(shù)把“限時完卷”改為“限日完卷”),。

  折枝詩短小精悍,,在短短的十四字,可以抒懷,、詠史,、賦物、言情,、說理,。本人結合自己創(chuàng)作的折枝詩,加以說明,。

  一,、抒懷:用折枝詩格式,結合“眼字”的示意,,歌頌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歌頌四化建設。

  新腔永唱民情篤 明曲高歌黨德隆(明新第一唱)

  月光普照三通道 溪水長歌四化功(溪月第一唱)

  二,、詠史:用折枝詩格式,,結合“眼字”的啟迪表示自己對歷史人物的看法,鞭撻封建帝王的冷酷無情,。

  騅馬烏江還戀主 赤龍云夢不親臣(龍馬第二唱)

  《中國歷史》第一冊是這樣敘述《楚漢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初期,,項羽在兵力上占優(yōu)勢,,劉邦經(jīng)常打敗仗。但是劉邦注意收攬民心,,善于用人,,又有富饒的關中作根據(jù)地。因此漢軍逐漸由弱變強,,反敗為勝,。后來,劉邦派大將韓信等率大軍進擊項羽,,在垓下把楚軍重重包圍……項羽被迫自殺,。”據(jù)蔡東藩的《前漢演義》敘述到隨項羽征戰(zhàn)多年的烏騅馬,,在主人死后,,不飲不食,不久也死了,。而“赤龍”下凡的劉邦稱帝后,,為了排除異己,剪除異姓王,,就假裝游覽云夢澤,。把為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擒拿,并處以極刑,。

  三,、賦物:用折枝詩格式,根據(jù)表示事物或表示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眼字”來描繪八閩的武夷山,、鼓山的綺麗風光及家鄉(xiāng)下沙海邊,、城關塔山、汾陽溪等景色優(yōu)美的角落,。

  五岳有山皆勝地 八閩無水不桃源(八五第一唱)

  石鼓重峰憑檻立 武夷九曲繞魂來(重九第三唱)

  泉過家門清似洗 竹籠山壑翠如流(家山第三唱)

  汾溪九曲凝新旭 圣塔重光接彩霞(重九第三唱)

  雙澗泉聲流筆底 春山樹影漾燈前(雙春第一唱)

  依嶺原知山樂趣 臨溪何礙水長喧(長樂第六唱)

  晚秋枕聽前溪水 晴曉亭看圣塔山(晚晴第一唱)

  月臺云淡宵如晝 溪澗風清夏若秋(溪月第一唱)

  曾戀山溪尋勝景 每翻書卷找名詩(書山第三唱)

  新地同游君作畫 明軒獨坐我吟詩(明新第一唱)

  風波世路尋常憶 光景家山仔細吟(風光第一唱)

  奇石吻濤依海立 彩云戀月傍天飛(海天第六唱)

  曉日片時紅海角 春風一夜綠天涯(海天第六唱)

  梓里山牽游子夢 天涯家系故園情(家山第三唱)

  四,、言情:用折枝詩格式,結合“眼字”的詩情畫意,,勾起對古典名著《紅樓夢》,、《西廂記》及《故鄉(xiāng)的榕樹》最精彩場景的回憶。

  竹影瀟湘詩侶節(jié) 月光普救玉人情(眼字“詩人節(jié)),,分嵌上下句)

  晴送蘭舟游子夢 晚涼榕樹故鄉(xiāng)心(晚晴第一唱)

  五,、論理:用折枝詩格式,根據(jù)“眼字”的含義,,體現(xiàn)事物典型意義,。

  走馬看花浮面景 飛龍破壁點睛功(龍馬第二唱)

  運當盛處須長省 境到窮時要樂觀(長樂第六唱)

  折枝詩以最經(jīng)濟手段表現(xiàn)最完整意境和感情見長,但目前寫折技詩的人為數(shù)不多,,折枝詩處于奄奄一息狀態(tài),,這朵奇葩面臨枯萎的危險。我們都有責任來扶持它,、澆灌它,,讓它茁壯成長,使我省特有產(chǎn)物,、獨物詩歌風格繼續(xù)生存下去,,大家都來寫折枝詩。

 

  閩?。?/strong>同樣利用福州話的“八音七調(diào)”和“平仄相間”的原理,,為此閩劇唱腔圓潤流暢,音調(diào)鏗鏘,,別具一格,,深得人們青睞。尤其是與福州一江之隔的長樂,,閩劇迷比比皆是,。從古到今,婚喪喜慶,、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神明華誕都聘請福州閩劇團來,。解放前福州“善傳奇”、“賽天然”,、“三賽樂”等閩劇團長期活躍在長樂各鄉(xiāng)村舞臺上,。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今舉二例足以說明,。

  其一:馬山頂演戲一舂臼

  長樂縣與閩劇結下不解之緣。幾乎每個鄉(xiāng)村每年都聘請福州閩劇團演幾場戲,。大鄉(xiāng)如此,,小村也不例外,甚至幾戶人家也不甘示弱,。離城關八里之遙,,有座山叫馬山頂,半山腰住五六戶人家,,主要靠種植番薯和豢養(yǎng)牛羊收入,。為了相互呼應起見,他們將房屋圍繞一塊平場起蓋,,只有南向為通道,。這里從來沒有演過戲。有一年,,地頭神黑面元帥華誕,,這幾戶人家就籌集巨款,,聘請福州閩劇團來演一本戲。閩劇團演員,、伴奏幾十人,,隨帶行李、道具二十多箱,,只好乘輪渡來長樂縣城關碼頭,。當時潮候是上午11時,經(jīng)過四小時航程,,下午三時,,才到達長樂縣城關碼頭。他們扛著戲箱,,翻山越嶺,,五時半趕到馬山頂。這時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了,,他們只好草草吃過飯,,匆匆地化妝登臺了。臺臨時搭在偏南向,,臺前懸掛兩盞打氣汽燈,,把平場照得亮堂堂的,但平場上空無一人,,只是在各家各戶門前廊下舂臼墘坐著二三個人,。閩劇團在演出前要鬧三次臺,目的等候觀眾,,這也是閩劇演出的夾板花(規(guī)矩),。當敲鑼打鼓鬧了一通后,不見來者;第二通鬧罷,,依然如舊;第三通鬧畢,,毫無動靜。這時一位青年從舂臼墘站了起來,,大聲說:“時間不早了還不演出,,今晚要演到什么時候?”幫主(劇團負責人)理直氣壯地回答:“沒觀眾,我們演的戲,,給誰看呀?”這位青年說:“我們村只有這幾戶人家,,早就來了!”劇團演員大受感動,全身心投入演出,,他們洪亮的唱腔,,沖破夜色,山下附近鄉(xiāng)村都聽到,?!榜R山頂演戲一舂臼”成了長樂縣一樁趣聞,。

  其二:“‘皇帝’躲藏桌下”

  在長樂市六平山下、汾陽溪旁有座廟宇,,內(nèi)祀汾陽王郭子儀,、王第六子駙馬太傅郭曖、王第六子長孫御史中丞郭鑄,,及王的部下張、楊二將軍和赤面將軍等,,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汾陽王廟,。

  汾陽王廟修建多次。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大雨溪漲,,廟宇損壞,,鄉(xiāng)人修建了后殿并前楹。汾陽王廟為直進三大殿,,典雅雄偉,,水閣重樓蔚為壯觀。春秋佳日,,六平山萬壑松濤,,汾陽溪千巖映月,擅一方之勝,,游人香客絡繹不絕,。1935年,看廟人不戒于火,,付之一炬,,僅存后殿(祖殿),廢墟上搭蓋簡易的戲臺,,長期成為露天戲院,,同時又是冬初吹干“番薯米”的好場所。每逢農(nóng)歷四月二十六日郭子儀神誕日,,舉行廟會,,演戲三日,十分熱鬧,。有一場場景堪為離奇!

  《資治通鑒》45卷記載:駙馬郭曖與公主夫妻爭吵,,郭曖出語不遜犯了欺君之罪。郭子儀知道事態(tài)嚴重,,自綁進朝謝罪,。后人把這一史實編寫《打金枝》一劇?!洞蚪鹬Α肥情}劇傳統(tǒng)節(jié)目,,久演不衰,。有一年冬初,汾陽王廟的戲臺演《打金枝》劇目,。當“郭子儀”跑在皇帝面前請罪時,,突然一陣狂風,掀翻幕帳,,吹倒公案桌上的陳列品,。“皇帝”驚慌失措,,連忙躲到公案桌下……場景屬實,,但事出有因。戲臺座南朝北,,時在冬季,,不時朔風乍起,實屬巧合,。此后,,《打金枝》與汾陽王廟的戲臺絕緣了。

  我們意識到母語——福州話的瀕危狀態(tài),。年輕人他們即使會說會聽一些簡單的福州話,,但對福州話的特點失之交臂,可以說標準福州話的年輕人近乎絕跡,。

  由福州話衍生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評話、閩劇,、折枝詩,、十番伬等也成為明日黃花,至今閩劇團在長樂市還是有一定市場,,但每場演出觀眾幾乎都是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

  為了保護這一份“歷史的深沉”,有識之士挺身而出,。如民俗專家方炳桂5年前在烏山頂上開設了“閩都鄉(xiāng)學講習所”(進行了100多場演講),。同時還主持福州人民廣播電臺《左海之聲》欄目。十多年來,,他每周都在電視臺用福州話向廣大電視觀眾介紹福州的傳統(tǒng)文化,、民俗風情。但畢竟影響不大,,今后要提倡講福州話,,要把福州話與普通話并駕齊驅(qū),多宣傳福州話獨具一格的語言優(yōu)勢,拂去塵埃,,還“福州話”的真實面目,。

2014年1—2月

寫于六平山汾陽溪聽泉閣

  (作者 黃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