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wǎng) >> 人文概況 >> 正文

吳航十二景注釋之《七巖星繞》、《五峰嵐橫》

http://duobangwang.com  2014-04-11 11:19:44   來源:長樂新聞網(wǎng)  【字號

  七巖①星繞

  清·賀世駿

  

  [注釋]

  ①[七巖]位于羅聯(lián)鄉(xiāng)東南向,與福清交界,海拔578.2米,為長樂主峰之一。山頂?shù)貏萜骄彛瑑啥擞衅呓M灰白色花崗巖突出地面,錯落有至像南斗,因名七巖山。②[竅(qiào)]。窟窿。③[郎官]山名。意思是七巖山下,羅列郎官等大小山峰。④[牛斗(dǒu)]斗牛,系二十八星宿(xiù)中的斗宿和牛宿。也用以指高空。也說牛斗,如:氣沖斗牛。⑤[謄真浩]傳播上天的浩然正氣。⑥[地軸]地球自轉(zhuǎn)所圍繞的一條軸線。它同地面相交的兩點叫地極,即南極和北極。整句詩意思:羅聯(lián)(亦稱羅城)的七巖山是邑的祖脈,含有鐘靈毓秀、地靈人杰之寓意。

  附錄:注釋《七巖星繞圖說》

  東粵有七星巖,論者謂其上應(yīng)纏次①精氣之所燭②,理或然也。邑羅城七巖山與三山御屏相接,為吳航發(fā)祖之脈。上有石七,累累如連貝③。下為雙澗,流石竇④中,淙淙作笙竽⑤聲。郡志云:“巨石覆其巔,錯落若南斗。” 蓋揚州斗、牛、女之墟 ⑥,星精之所孕育,其殆肖象而生者歟?

  [注釋]

  ①[纏(chán)次]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②[燭]照耀。如:火光燭天。這句話意思是:七巖山被日月星辰運行產(chǎn)生精氣所照耀。③ [連貝]七堆花崗石好像連成一串的寶貝。④ [竇(dòu)]孔,洞。⑤ [笙竽]古樂器。“笙”,用若干根長短不同的帶簧竹管和一根吹氣管安在鍋形的座子上制成。“竽”形狀像笙。⑥[蓋揚州斗、牛、女之墟]好像揚州的“羅城”是斗、牛、女星宿居住的村落(神仙府)。這里“女”與“斗”、“牛”一樣是星宿名。原來揚州“羅城”建于唐代經(jīng)考古探明,羅城平面是長方形,面積約13平方千米。城內(nèi)有南北向道路6條,東西向道路14條,井然有序。有縱橫的河道各兩貫城而過,河上建有著名廿四橋。四面共設(shè)城門12座,城門外有方形甕城。四周均有城壕圍繞。這是把長樂的羅城與揚州的羅城相提并論。

  (該文錄自《長樂縣志民國版》

 

  五峰①嵐橫

  清·賀世駿

  

   [注釋]

  ①[五峰]指位于鶴上鎮(zhèn)沙京片的臥牛、仙冠、貴品、蓮花、云梯五座山峰。在五峰山環(huán)抱中建一閩中古剎——龍泉寺。賀世駿縣令對這一地區(qū)鐘靈毓秀、風(fēng)水寶地情有獨鐘。因為這個地方出了兩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唐朝王木尊(釋懷海),他制定《禪門規(guī)式》(后稱《百丈清規(guī)》);明代狀元李騏。賀知縣認為還是天公有意造化沙京地域,賜給拔地倚天的五座山峰。為此,這首詩想象特別新穎,縱意馳騁,意境雄偉。②[混濛]古人想象中宇宙形成前的狀態(tài)。③[蒼穹]音(cāng qióng)。天空。④[霽]音(jì)。雨后或雪后天晴。⑤[岫]音(xiù)。峰巒。⑥[參入望陰晴異]不同時刻觀望五峰山,晴天或陰天有差別,變幻莫測。黜陟“五峰嵐橫”景致和地靈人杰的沙京地域

  附錄1:《辭海·懷海條》:“懷海(720—814)唐禪宗僧人。本姓王,福州長樂(今屬福建)人。幼年出家,師事馬祖,為入室弟子。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居洪洲百丈山(今江西奉新),從學(xué)者甚眾。向來禪多居律寺,他以禪宗和律宗的習(xí)慣不同,開始創(chuàng)設(shè)禪院,制定《禪門規(guī)式》。(后稱《百丈清規(guī)》)。并倡‘一日不作,不日不食’的風(fēng)尚。世稱百丈禪師。”

 

    千年古剎——龍泉寺

  從長樂市區(qū)往東南方向行15公里,有一座五峰山。在綠樹掩映的半山腰,幾座殿堂樓閣巍然矗立,金黃色的琉璃瓦映襯著飛檐翹角,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剎——龍泉寺。

  龍泉寺原名西山寺,始建于南北朝(公元554年)。唐代,高僧百丈禪師王木尊在此傳經(jīng)布道,擴建寺廟,創(chuàng)立了法堂。唐朝懿宗皇帝賜名叫“龍泉”。龍泉寺經(jīng)歷代擴建,更具規(guī)模,與鼓山的涌泉寺、福清的黃檗寺形成鼎足之勢。

  龍泉寺歷經(jīng)千年,香火極盛,游人絡(luò)繹不絕。跟其它寺廟相比,龍泉寺的建筑、布局等都有獨特的風(fēng)格,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大雄寶殿是該寺的主殿,它的前身是法堂。建造法堂時,用石圓柱代替木柱,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石圓柱共有16根,特別是前面8根,圓周長2米,高6米,把這16根粗重的石圓柱,按方位豎在雕有花紋的石盆上談何容易!這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聰明才智。整個殿堂氣魄雄偉,寬敞大方。

  前殿門口立有四大金剛塑像,個個怒目圓睜,氣宇軒昂。殿堂的正面,泥塑鍍金的如來佛祖,兩肩寬闊,體魄魁梧,面龐圓潤豐滿,鼻梁高而且直,兩目炯炯有神。兩旁十八羅漢,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高超的雕塑藝術(shù),令人嘆服。

  前殿廊上有兩根石柱,青龍盤旋其上,龍身鱗爪剛勁整肅,龍首須舉目張,好像要沖上云際。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原來龍身與石柱是連成一體的。

  大雄寶殿周圍,還有冬山門、天王殿、觀音閣、百丈樓、客堂等建筑,造型古樸典雅,氣勢非凡。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曾到這里游覽,并在附近留下“朝陽”、“魁龍”等摩崖石刻。

  大雄寶殿后的“流米佛”,是一尊根據(jù)天然巖石雕刻成的彌勒佛。石佛斜歪身子,大腹便便、袒胸露腹,形象逼真。傳說龍泉寺建成后,從石佛肚臍口可以流出米來,每天流出的米,不多也不少,剛好供寺內(nèi)僧眾一天食用。有一天早晨,一位小和尚拿著籮筐來盛米,發(fā)現(xiàn)從石佛肚臍口流出的米又少又慢。小和尚凝神注視,不停地用手搔搔自己的光頭,自言自語道:“時光難捱呀!”突然,他心血來潮,轉(zhuǎn)過身急忙跑進廚房,拿了把火鉗,對準石佛肚臍口用力戳入,使勁攪動。結(jié)果,反而弄巧成拙,“流米佛”從此再也不出米了。

  龍泉寺的每一處自然景觀,都有美妙的傳說趣聞,它給千年古剎籠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增添了濃厚的情趣。

  附錄2: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狀元奇談·明代狀元譜》一書,敘述李騏生平如下:“李騏(1378—1425)初名馬,字德良,一云彥良,長樂(今福建長樂市)人。永樂丁酉(1417)科鄉(xiāng)試以第一名中舉,次年狀元及第,永樂帝親自用紅筆為他改名為“騏”,受翰林院修撰。他為人耿介有氣節(jié),在內(nèi)廷任纂修官或出任京畿考試官,都以公平慎重著稱。對父母講求孝道,對繼母尤其恭謹。與人打交道和氣而又直率。見人有不對處,總要當面指出,背后從不議論。寫文章像是信手而作,卻每每出人意表。甲辰(1424)年忽然染病,剛有好轉(zhuǎn),得知永樂帝死于榆木川的消息,帶病哭靈,病情轉(zhuǎn)重,又奔其繼母之喪,洪熙元年(1425)十月卒于家中。其時正當盛年,惜未曾留下像樣的業(yè)績 。”

 

  李騏《狀元殿試卷》被明萬歷刊本《皇明歷科狀元全策》和明隆慶刊本《新刊全補歷科殿試狀元策》收錄。《皇明歷科狀元全策》藏國家圖書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新刊全補歷科殿試狀元策》藏日本東京尊經(jīng)閣。

  獨快先登第一層

  ——李騏“三元”辨析

  游罷黃山,我們旅游團一行于1997年8月18日早晨,由浙江淳安縣深水鎮(zhèn)乘船游覽了水天一色的千島湖。千島湖位于浙江省西部的淳安縣內(nèi),湖水澄碧透明,湖中有蒼翠秀麗的大小島嶼1078個,聞名中外。游船行駛不久,便來到宰相島。島上奇花異樹相映成趣,內(nèi)有一座小巧玲瓏的房屋,是明朝閣老(宰相)商輅(lù)的紀念館。館內(nèi)陳列商輅政績的圖片及皇帝贈賜的匾額等物。商輅何許人也?商輅(1418-1486)淳安縣人,于宣德乙卯(1435年)科浙江第一名中舉(解元)。乙丑(1445年)科以會試、殿試雙科而魁天下。商輅被認為是明代唯一的“三元”及第,淳安人引以自豪。為此,在千島湖特開辟一島紀念他,稱為宰相島。

  最近瀏覽李騏事跡后,李騏也是明代“三元”及第者,而商輅不是唯一的“三元”及第。

  李騏(1378—1425年),原名李馬,字德良,長樂沙京人,于明永樂丁酉(1417年)鄉(xiāng)試第一(即中解元),戊戌(1418年)會試及廷試又是第一名(狀元),于是“授翰林修撰,賜銀帶朝服,中外以為榮。”(引自《長樂縣志》)李騏于1417年中解元,第二年就連中會元、狀元。而商輅于1435年中解元后,屢考進士不第,只好入太學(xué)潛心攻讀十年,才以會元、狀元及第。應(yīng)該說,在科舉仕途上,商輅遠遠不及李騏。然而李騏為什么默默無聞,而商輅卻天下皆知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李騏中狀元后七年,就與世長辭了,年僅47歲。英年早逝,不能報答皇上“知遇之恩”。而商輅出仕僅四年,就被超級提拔為左春坊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入閣執(zhí)政。63歲以首席大學(xué)士退休回鄉(xiāng),可以說是人臣之極。

  其次,商輅殿試時,稍有爭議,最后英宗親自選為狀元。而李騏(原名李馬)一帆風(fēng)順,永樂帝不但同意會試的名單,而且“嫌堂堂的狀元以家畜為名不雅,即當即親自用紅筆在黃榜的‘馬’右邊添了一個‘其’字,李馬變成了‘李騏’了。(摘自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狀元奇談·明代狀元譜》)

  最后,由于商輅工書法,著有《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等著作傳世,對后世有一定的影響。而李騏辭世時正當英年,可惜未留下什么業(yè)績。

  李騏“三元”及第應(yīng)得益良師陳洵仁。陳洵仁,字思允,長樂江田人,詩學(xué)精深,明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年)進士,受中書舍人,提升為給事中。罷歸后,受長樂知縣王遵道聘請到六平山“東溪精舍”講學(xué)。吳實、馬鐸、李騏、陳全等十人,拜他為師,以后這十人都陸續(xù)登科高中,其中兩個狀元(馬鐸、李騏),一個榜眼(陳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可以說要培養(yǎng)人才,師資是關(guān)鍵。同時他們刻苦學(xué)習(xí),努力攻讀,勤奮寫作,正如李騏同窗好友陳全說的:“搴帷披卷帙,插架閟瑤瓊。”(摘自陳全《六平讀書處為進士潘正題》一詩)。吳實又說:“黃卷篝燈同夜榻,玉壺沽酒醉春城。”(摘自《哭馬彥聲殿撰》一詩)。他們在六平山“東溪精舍”里,采集松脂照明,日夜攻讀書史。“天才在于勤奮”從李騏身上得到證實。李騏能“三元”及第,最主要是從年輕時就懷有獨占鰲頭的凌云壯志。讓我們讀一讀李騏《游二都翁山登江山第一樓》一詩,看一看他是如何表述自己的抱負?

  飛構(gòu)巍然勢欲騰,無邊光景與時增。

  簾前綠水歸帆遠,窗外青山對幾憑。

  萬壑松聲來戶牖,半天月色映銀燈。

  書閑偶躡云梯迥,獨快先登第一層。

     (作者  黃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