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峰山在十九都江田,,雄峙東海,。這兒滿山奇巖怪石,、千姿百態(tài),。山上有十二景:望海亭、水樂堂,、曾公巖,、香爐峰、獅子巖,、歸云洞,、羅漢臺,、天池石、半月池,、望月亭,、佛祖巖、品字池,。擅一方之勝,。
朱熹流寓長樂期間,認識了江田士子陳叔友,。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陳叔友邀朱熹前往江田作客并帶他游覽了柳暗花明的靈峰山,。靈峰山秀麗的風光令朱熹贊嘆不已,,更喜歡這里幽靜環(huán)境。于是他便和陳叔友在奇巖怪石之中搭了間草堂,,設(shè)館講學,。草廬外還長了株榕樹,濃陰蔽日,,逢好天時,,樹底下就是課堂。
當時朱熹的名氣很大,,南鄉(xiāng)前來求學的學生很多,。白天,,朱熹和陳叔友忙于講學,。在夜間,兩人在油燈下研究《詩》《禮》典籍,,有時也用詩抒發(fā)胸中郁悶的情緒,。在當時,兩位詩友曾寫了不少夜話詩,。只有兩首留傳到今天,,仍為后人所傳誦。朱熹詩:“吾道艱難日,,山房夢寐清,。暗泉階下響,紅葉望中明,。歲月忘遷謫,,朝廷苦甲兵。同君幽討罷,,嘆息夜深生,?!标愂逵言姡骸昂鵀懛眨薮诵潘弈?。得依深夜話,,勝讀未聞篇。賦役傷閭左,,兵荒苦石田,。近聞?wù)髡僦粒蛔辔囱肭??!?/p>
南宋末朝,兵荒馬亂,,農(nóng)田荒蕪,,賦稅苛重。兩個落難的學者志同道合,,躲在海角的深山中探討《詩》《禮》研究學問,,切磋技藝。嘆山河破碎,,恨報國無門,。這既是文人的悲哀,也是國家的不幸,。
陳叔友的兒子陳公榮當年只有8歲,,異常聰明,在聽朱子與父親講課時常提出一些新奇的見解,?!皥?zhí)經(jīng)問難,聰穎異?!?,深得朱子喜歡,禁不住伸手摩撫陳公榮頭頂,,夸獎:“此子他日必成大器,。”
后來端王趙昰定都福州,,下詔書,,號召天下勤王。陳公榮與子陳宗傅,,侄老成變賣家產(chǎn)招募丁壯,,失志抗元保宋,與元兵激戰(zhàn)泉州鳳凰山,。陳宗傅,、陳老成壯烈殉國,,陳公榮一番苦戰(zhàn)方殺出重圍。
返回江田后,,陳公榮隱居當年朱子與父親的設(shè)館處,,親自教授陳姓子弟。他不僅將知識無私地傳授給本族子弟,,還教他們?nèi)绾螢槿颂幨?。臨終之前, 他還囑戒陳氏族人:“勿事二姓,,不為元官,。”保持中國文人崇高的品德與操守,。
后人把朱子與陳叔友設(shè)館授徒的地方稱作“摩頂巖”,。靈峰山十二景外又增添一處景點。當下靈峰山已成為長樂市一個游覽勝地,。
(作者 張端彬 陳彩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