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訪者介紹:林仁灼,,1933年出生于長樂漳屏洋村,,1951年5月入伍,當年底入朝,。
采訪時間:2016年3月2日
采訪地點:長樂漳港屏洋村
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帝國主義武裝侵略朝鮮,我市廣大群眾也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群情激奮,。當時長樂各地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侵略、保世界和平簽名運動,。長樂縣委先后兩次召開干部擴大會議,,部署全縣抗美援朝宣傳活動,并成立抗美援朝委員會長樂分會,。1951年6月,,縣委根據(jù)省委“踴躍參軍、保衛(wèi)國防,、抗美援朝,、人人有責”的指示,,召開縣委擴大會議,部署參軍工作,。全縣參軍任務1000名,,各區(qū)出現(xiàn)許多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報名參軍的感人事跡,。
踴躍入伍 戰(zhàn)火紛飛
在隆重的熱烈宣傳動員下我與同村的吳細細一同去報名參軍,父母并不知情,,后來父母知道了也很支持我,,送行時纏腳的母親緊緊拉著我的手依依不舍,當時長樂去參軍的有大幾百人,,與我同往大約去了70多個,,我先到了南平順昌,然后在建甌呆了段時間就乘火車前往北京學習了大概一個月,,突然臨時接到上級命令,,到大興安嶺要與另一個部隊會師,后來又轉(zhuǎn)乘火車入朝參加抗美援朝,。
到朝鮮時天氣很冷,,每個人只背著一些棉被和生活必需品,敵機不時從頭頂掠過,,炮彈呼嘯而來,。有時看著身邊一個個可愛的戰(zhàn)友躺在血泊中,不免痛恨美帝國主義的殘暴,。到了朝鮮我們被編入鐵道兵8507部隊,,負責挖戰(zhàn)壕。做為鐵道兵,,我們負責挖工事修鐵路,,每天拿著鐵鍬,扛著鐵鐵錘輪番工作八九個小時,,雖然不是在一線戰(zhàn)斗但也很危險,。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敵機來襲,就下意識把兩個戰(zhàn)友推回戰(zhàn)壕,,自己也被炮彈震飛,,摔落到戰(zhàn)壕里,胸部重撞到石塊,,發(fā)生骨折,傷口處至今還會隱隱生疼,。我的戰(zhàn)友及老鄉(xiāng)長樂沙京人林天賜,,就死在了挖戰(zhàn)壕中,。那天天賜和另一位戰(zhàn)友柯談官一起扛了一棵大樹鋪設坑道,一前一后,,結(jié)果敵機襲擊,,坑道被炸塌方,天賜被活活壓死在里,,當大家合力把他挖出時,,他已經(jīng)沒氣了,柯談官也受了傷,。而那時距離停戰(zhàn)只有二個月了,。
補給困難 艱難行軍
由于敵機封鎖上空,我軍后方補給困難,。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看三十那天晚上,,我們邊一點吃的都沒有了,帶來的干食像雞蛋粉,、干菜,、餅干等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為了撐身體,,連長帶領(lǐng)大家去山上挖些野菜,,樹皮等啃。還好第三天(大年初三)后勤部隊及時補及糧食,,為了給大家彌補過年吃野菜啃樹皮的窘境,,部隊里組織了包餃子給大家改善伙食生活,哪時覺得餃子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東西,,差點連舌頭都吞下去,。
天上的敵機就像蜻蜓一樣多,為了躲避敵機轟炸,,我們大都選擇在夜里急行軍,,一夜得走幾十里,很多戰(zhàn)士腳底都走磨出泡了,,一路急行即使累得筋疲力盡也不能停下來,,得一邊走路一邊睡覺,腦子里不行了,,但是人還得在走,。宿營進一般都選在野外山溝里,自己些割草,、樹,、才用蓬布雨衣等搭個簡易帳篷,偶爾也會住到老百姓的民房屋檐下,,或是住到牛棚邊上,。部隊的紀律非常好,,我們住到老百姓家里時,都會幫“阿媽妮”(朝鮮老媽)水缸里的水挑滿,,衛(wèi)生打掃好,,幫助他們拾柴火。我們?nèi)氤r時部隊首長就說了:“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能隨便拿老百姓東西”,,每天指導員連長都會講,今天我們的行軍,,哪個班哪個排,,哪個人表現(xiàn)得很好的,可見那個行軍紀律很嚴的,,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做很細致,,相當好!
傳遞書信
幾個月后我轉(zhuǎn)為部隊的通訊兵。負責給部隊首長傳遞書信,,及寄送鐵路工程進程表等,。白天特務多,還有飛機轟炸,,我們送信一般選在晚上六七點后去送信,,來回往返大概一兩個小時山路,晚上山路難走,,一到雨天經(jīng)常發(fā)生跌倒,、摔傷。我們排長有四個通訊兵,,為了安全互相照應,,我們會四個一起去或者兩個兩個分組一起去,如果遇到少數(shù)特務看見我們?nèi)硕?,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1953年7月終于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議,我所在的部隊奉命暫駐朝鮮,,參加朝鮮經(jīng)濟恢復和建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直到10月才回國,?;貒蟮搅嗣晒判迿C場、修鐵路,,修筑鷹潭鐵路,、廈門隧道等。直到1957年10月退伍。
60多年的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應朝鮮請求赴朝參戰(zhàn),,打響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經(jīng)三年的炮火洗禮,,他們中有的人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有的人卻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xiāng),。對于回國的那些戰(zhàn)士而言,,那壯懷激烈的歲月是是一生難以磨滅的印記,而對于哪些犧牲的戰(zhàn)友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林仁灼口述 陳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