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烏石山上有座古樸的八柱圓形的亭子,叫“先薯亭”,。說來有個來歷,。
中國原先不出產(chǎn)紅薯,它是從菲律賓引進(jìn)來的,,所以又叫番薯。傳說明代時,,長樂有個大商人叫陳振龍,。那年,陳振龍的船遭臺風(fēng),,在菲律賓呂宋島拋錨,。那島遍地黃沙,沙地上長著一種長藤綠葉的植物,。在青藤綠葉底端系著一串粉紅色拳頭大小的東西,,有點像紅蘿卜。一個當(dāng)?shù)厝藦纳惩晾锿诔鲆粭l生吃,,吃得津津有味,。陳振龍感到奇怪,走上去問:“這是什么東西?”
那當(dāng)?shù)厝瞬欢V菰?,只一個勁地?fù)u頭,。
有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近前答話:“當(dāng)?shù)赝寥私屑t薯,我們?nèi)A僑叫‘番薯’,。能生吃,,煮熟更好吃,。”“沙地里能種嗎?”
“能種,?!?/p>
陳振龍一聽心中暗喜:“長樂一帶全是沙地,土地貧瘠,,十年九旱,。我要買幾條帶回國引種,這樣鄉(xiāng)親就不愁餓肚子了,?!彼蚶先耸┝艘粋€禮說:“依伯,我想買幾條嘗一嘗,?!?/p>
那老人早看穿陳振龍的心思。他挖了根紅薯遞給陳振龍,,唉聲嘆氣說:“當(dāng)?shù)赝寥擞幸?guī)定,,許吃不許帶。開船前,,番仔兵都要上船盤查一番,。若有發(fā)現(xiàn),沒收全船貨物,,連人也要關(guān)起來,。”
陳振龍一聽犯愁了,。他咬了口紅薯,又脆又甜,。吃完一條,,那老人又遞給他三條,陳振龍又吃了一條,,將剩下的兩條偷偷地塞到身上帶回船,。
當(dāng)天晚上,正當(dāng)陳振龍懷揣紅薯歡歡喜喜進(jìn)入夢鄉(xiāng)時,,岸上響起一片鑼聲,,人聲喧嘩。他忙爬起來瞧,,只見岸上點著無數(shù)燈籠火把,,一群番仔兵持刀荷槍沖上船來。陳振龍急了,,忙跑到船尾裝作出恭,,趁混亂把兩條紅薯扔進(jìn)江中。番仔兵翻箱倒柜,連船艙也撬開了,,結(jié)果什么也沒搜出來,,只好敗興而去。
這一折騰,,不覺天色微亮,,馬上要開船了。陳振龍痛心極了,。這時,,昨天那個白發(fā)老人走到船旁。他見陳振龍失魂落魄似的呆呆不語,,忙將戴在頭上番薯藤編的斗笠遞給他:“依弟,,莫灰心喪氣。你只要設(shè)法讓這頂番薯藤編的斗笠混出港口帶回國,,秋后
就會產(chǎn)出千條萬條番薯,。”說完又交代:“這番薯可切成片曬成薯干或薯米,,洗薯米濾干的水晾成薯粉,,曬干后幾年不壞,碰上三年大旱也不會餓肚子,?!?/p>
陳振龍一聽,喜上眉梢,。他雙手捧著番薯藤,,千恩萬謝那老人。那老人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不值得謝!我也是長樂人,,家鄉(xiāng)十年九旱,無法立足,,只好跑到異國謀生,。”他匆匆交代幾句忙轉(zhuǎn)身走了,。
陳振龍照那老人的話,,將番薯藤編成的斗笠戴在頭上,忙吩咐開船,。
混出港口后,,他忙把番薯藤浸在淡水中。船在海上走了七天七夜,,歷盡風(fēng)浪顛簸之苦,,終于把番薯種引回中國,。
這一年長樂鬧春頭旱,百余日滴雨未下,,插不下秧,。而陳振龍與他兒子試種的兩畝沙地里卻收了一百多擔(dān)番薯。第二年又是大旱之年,,陳振龍動員鄉(xiāng)親們廣種番薯,,結(jié)果家家戶戶門前堆著山一般高的番薯。鄉(xiāng)親們烤番薯度過了荒年,。閩縣,、侯官、連江,、福清,、永泰的農(nóng)民聞訊后,也紛紛趕到長樂引種番薯,。不到幾年工夫,,青藤綠葉鋪遍八閩大地。后來家鄉(xiāng)人給陳振龍父子送了一塊“德政碑”,,并在烏石山上蓋了“先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