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阿姨從鄉(xiāng)下給我寄來兩大袋曬得半干的白丸子,,還有新鮮的干蟶,,以及干蟶豬肉餡的粽子,。說真的,,已經十幾年沒嘗到“蟶戲白丸子”了,,此刻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
“蟶戲白丸子”是家鄉(xiāng)長樂梅花的美食,,烹制時兩個食材必不可少:海蟶和白丸子,。每年5月到9月,,是閩江口海蟶收成的季節(jié),。每當海水退潮,廣闊的灘涂上,,蟶農們弓著身子,,用一把特制的小鋤頭,輕輕鋤起烏黑肥沃的泥團,,撿出一粒粒飽滿的海蟶,,放在小籮筐里。
新鮮的蟶子清水白煮就已十分鮮美,。挖回家的海蟶洗凈泥水后,,裝在濾水籃子中;再在大盆中放上蒸東西的小墊子,,將籃子放在墊子上,,注入調配好的淡鹽水進行養(yǎng)殖,蟶子伸縮著觸角開始吐沙,,非常有趣,;一兩個小時后,待水變澄清了,,沙子也就吐干凈了,。
如果自己去市場挑海蟶,要選金黃色外殼的,,以表面鮮亮,、顏色淺淡、花紋清晰者為上品,,因為金黃色的殼比較薄但肉厚,,這種蟶子吃起來肉質最鮮美;其次要挑選個頭大且完整的蟶子,,這種一般肉質肥厚,、色澤淡黃、質地干燥,、略帶咸味,、無破碎、沒有泥沙雜質,。
海蟶盛產時節(jié),,母親常將它們煮熟剝肉并曬干,就是俗稱的“蟶干”,。用蟶干清燉食用,,或泡開另炒,煮咸粥,,甚至包粽子吃,,都別有一番風味,。“蟶干”便于儲存,,是家鄉(xiāng)的味道,,遠離故鄉(xiāng)的人兒總會捎帶上一些,以解鄉(xiāng)愁,。
慣于持家的梅花漁婦是最會在美食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的,,對于蟶的食材搭檔那也是變化多樣的,如糟炒蟶,、鹽焗蟶,、椒鹽蟶、蟶炒興化粉,、清蒸蟶,、滑蟶湯、燉酒蟶……閩江口的海蟶至少有二十幾種吃法,,可以做湯,、可以燉酒、可以炒蛋,,于是就有了梅花可辦一桌“蟶宴”的說法,。
如果要評選童年記憶中關于蟶的最佳組合,我認為非“蟶戲白丸子”莫屬,。
那時,,我住在梅花海濱的一個新村里,兩排十幾戶人家,,兩邊有鐵門,,相當于住在四合院里。午后,,陽光暖暖投射在門前的小竹椅子上,,婦女們圍坐在一個石桌旁,上面放置著大竹篩子,,旁邊是一大團雪白的米面團子,,她們一邊忙著手中的活計,一邊嘮著嗑,。她們先將米漿團搓成小長條,,再揪成一小粒一小粒的扔進篩子里,調皮的陽光在指尖跳躍,,那動作就像小雞啄米似的,。有時剛巧碰上假期,我和鄰居小伙伴也會加入陣營,不過我們常把米團捏成小蝸牛,、小熊貓一類的小動物,常弄得滿臉這一塊白,,那一塊白的,。不一會兒,白丸子掰了一篩子,,母親和一兩家的主婦就張羅著回去煮白丸子,。新鮮的蟶剝了殼,按照煮面條一樣的煮法來煮白丸子,,不過白丸子不比面條,,煮的時候更講究,鍋中燒水,,底下一有氣泡就要馬上撒白丸子下去,,不然火候掌握不清,容易夾生,。在白丸子即將熟時,,扔幾條剝好的蟶,加入打碎的蛋花,,撒一把蔥花,,那味道真叫一個鮮美。記憶中,,我們坐在房前的竹椅上,,乘著傍晚輕柔的夏風吃得津津有味,那是童年無憂無慮的味道,。
又逢端午,,我品著阿姨送的蟶餡粽子,圍上圍裙開煮幾道記憶中的“蟶宴”,,在這繽紛夏日尋一方耐人尋味的鄉(xiāng)愁,。
(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