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yīng)朋友之約,假日一起攀登首石山,。
首石山,,在長樂市城關(guān)東北方,山巔有一巨石,,狀如翹起的拇指頭,,又如狀元帽,人稱首石,,從城里仰望,,巍峨峻峭,昂然氣派,。我一親戚,,居海外二三十年乍回,感嘆道,長樂市什么都變得陌生,,城市大了,,街道寬了,房屋新了,、高了,,公園多了、綠了,,江河窄了,、水濁了,人也少的變壯,、壯的變老,,城外的山也青了、樹也多了,,唯一不變的是首石山頂?shù)氖资?,依然昂首直抵蒼穹,雄視人間滄桑,。自古,,長樂人對首石山,懷有虔誠的情感,,民諺“首石山鳴大魁出,,十洋成市狀元來”。雖然,,沒有誰能講得清楚首石山的鳴聲是如何鏗鏘激越氣吞山河,,擬或悠揚清新動人心弦,但是,,它底下的長樂,,小小的地方確實人才薈萃,大魁巨星層出不窮,,院士將軍星漢燦爛,。
首石山景色優(yōu)美。首石凝云,,是昔時吳航十二景中的第一景,。所謂凝云,就是云遮霧罩,,繚繞的云霞似托著高峻兀立的巨石,,飄飄渺渺地幻若仙境。首石凝云這個說法,,很有詩意,,很是雅致,,比孔老夫子的那個寶貝蛋蛋還要紋紋皺皺。殊不知俗話說,,首石戴帽,,做土挨餓。戴帽,,即被云霧遮蓋;做土,指的是泥瓦匠,。古諺亦云,,首石云封,大雨滂沱,。云罩首石,,陰雨必然來臨,那么靠晴天才能勞作的泥瓦匠之類,,打不了工,,賺不得錢,一家老小只能餓肚子,。那些翹首遙望云凝首石而搖頭晃腦吟詩作賦的文人騷客,,正如魯迅先生說的,美國石油大王怎知道北京拾煤渣老婆子的辛酸,。當(dāng)然,,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靠天吃飯的現(xiàn)象已越來越少,,首石怎樣戴帽,,也沒人會挨餓。如今,,填不飽肚子不再成為人們的憂患,,首石凝云才成為大眾共同欣賞的美景,這不能不感念社會的巨大進步,。
其實,,首石凝云只是優(yōu)美的一幅畫面,要領(lǐng)略首石山的真正美景,,套用蘇軾的一句詩:要識首石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山中的妙趣,。
首石山與六平山相接相聯(lián),是長樂城關(guān)東北方向的天然屏障,,它穩(wěn)重厚實,,是長樂古縣衙乃至整個縣城的靠山與后盾,。山巒向東北綿延數(shù)十里,重嶺疊峰,,但起伏平穩(wěn),,形成長樂的青藏高原。山中,,有茂密的樹林,,有茵茵的草場,有潺潺的溪流,,也有險奇的山崖,,還有美麗的傳說。離首石不遠,,是一個低洼的沼澤盆地,,據(jù)說是遠古遺留下的火山口,人們稱為金盅湖,。老人說,,湖中有一只金盅,是個聚寶盆,,放進金銀財寶,,就會不斷地生出金銀財寶。它沉在湖中,,湖水就永不枯竭,。相傳要抽干湖中的水,需要十個兒子十個兒媳同心協(xié)力才能辦得到,。古時,,某人有九男一女,于是就將女婿女兒冒充兒子兒媳,,來湖邊用水車車水,。經(jīng)九天九夜奮戰(zhàn),金盅已在湖底顯現(xiàn),,其小兒子喊道:姐夫快看,,金盅出來啦。這一語道破了天機,,湖水很快又漫了上來,,金盅就這樣永遠地沉入湖底。現(xiàn)在,,這個湖還在,,沼澤上面綠草茂盛,清泉泊泊不斷地從地底下滲出,。高山之間有這么一塊濕地,,也實在難得,。山中一峰一石、一澗一潭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如果好好挖掘整理,,定能編撰成一篇一篇動人的故事。
我少時有一段時間就生活在山上,。這里,,夏日清爽宜人,即使正午在烈日之下,,暖洋洋熱烘烘地也不會灼熱難耐,,不時吹來的清風(fēng),帶來樹的蔭涼,,草的清香,入夜不蓋棉被或毛毯是會著涼的,。冬天比平原要冷些,,偶爾還可見到霜凍或雪花。冬日的夜晚別有一種情趣,。夕陽西下,,牛羊進圈,晚霞褪盡,,山風(fēng)漸起,,天暗時呼呼有聲,夜闌則凜烈呼號,,松濤似萬馬奔騰,,又如濁浪排空,群山一夜聲浪不息,,至黎明,,山風(fēng)漸弱,漸趨平靜,。冬夜,,山村的石屋中,桔黃色的燈下,,婦孺圍坐,,攀談熱烈,家長里短,,趣事軼聞,,嘮叨到半夜;而年輕小伙子則撲克牌九,吆三喝四,,肆無忌憚地打鬧到夜深,。那時沒有電視,,小山村的人們每晚聚在一起,情感融融,,其樂陶陶地打發(fā)著漫長的夜晚,。用現(xiàn)在的語言描述——呈現(xiàn)出鄰里間的和諧與安寧。山上有許多村莊,,大的幾十戶,,小的三五戶。當(dāng)年這里的山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除了農(nóng)耕勞作,,別無其他營生。番薯是山上的特產(chǎn),,感謝先人陳振龍引進它,,使山中成為富庶之地。那年代,,每戶每年收獲薯米幾十擔(dān),、上百擔(dān),在上一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饑饉年代,,三五擔(dān)薯米就能換回一名俊俏的姑娘作媳婦,。這里糧食多,養(yǎng)的狗多貓多,。記得我剛到山上住的頭天晚上,,突然被一種聲音驚醒,它似嬰幼兒的啼哭,,由遠而近漸強漸大,,接著有了回應(yīng),兩聲,、三聲混合一起,,又摻雜著呻吟喘息之音。初聞,,令人毛骨悚然,。同住的成年伙伴說,這是野貓同家貓交合的呼喚,。原來貓的叫床與嬰孩幼童的哭聲一模一樣,,因此本地話把嚎哭就直接叫“啼貓”。他說,,自古道:雞使強,、犬排場、貓愛宣傳,、人要關(guān)門,。說的是做那種事,,公雞是強不講理的,狗則喜歡在街頭巷尾顯擺,,貓則歇斯底里地大嚷大叫,,而人要關(guān)門掩戶,避人耳目,,即使是野合,,也是在青紗帳里、蘆葦叢中,,選擇沒有人的地方,。這是我成年之前接受的那種文化的啟蒙,在山中生活,,收獲了許許多多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F(xiàn)代的人們,居住在鋼筋水泥構(gòu)筑的高樓大廈中,,領(lǐng)略不到山風(fēng)陣陣,、林濤呼嘯的情景,更聽不到野貓家貓的啼叫,,人,徹底地遠離了大自然?,F(xiàn)在,,山上小的村莊也不住人了,許多人走出深山,,到城里打拼,,有的已成為百萬、千萬富翁,。
首石山頂?shù)臓钤?,?shù)十丈高,軒昂凌絕頂,,一覽群山小,。向東,長樂北鄉(xiāng)百多個村莊星羅棋布,,田疇平坦,,阡陌縱橫,道路貫通,,河道交錯,。向西南,是長樂城關(guān),,峰下懸崖峭壁,,更顯出首石的險峻高聳,。巨石上有幾處古人題刻,使之有了文化蘊涵,。我曾攀上首石,,那是“文化大革命”剛結(jié)束的時候,我與幾位朋友在上面對著藍天白云,,對著群山峻嶺,,對著無邊空曠,對著廖廓蒼茫,,聲嘶力竭地呼喊,,甚至把喝空的啤酒瓶子摔下懸崖,讓青春激情放肆地渲泄,。時光易逝,,歲月難留,碌碌無為幾十年后再一次來到首石山峰,,已物是人非,,自己平添了兩鬢白發(fā)、一身衰弱,,連攀上首石的勇氣,、力氣都喪失殆盡。往事,,都付與蒼煙落照,,皆化作暮雨朝云,但習(xí)習(xí)涼風(fēng),,熠熠驕陽,,險峰綠樹如畫,花鳥林壑有情,,仍領(lǐng)略不盡萬千氣象,。我們徜徉在群山之中。同來的朋友說,,能在這山上借得或租得一間石頭小屋,,假日里帶幾位知己,帶幾本好書,,帶幾泡好茶,,帶兩瓶好酒,還別忘了帶撲克麻將,,遠離塵囂,,遠離世俗,來這里散淡地度過幾天,那是極好的享受,。
(作者 阿骨 攝影 石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