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嶼村文化宮是猴嶼村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近20年來該村巨大變化的縮影,。作為新舊文化宮變遷的見證人鄭德明,一打開話匣子,,就特別健談,。
文化宮的前身是鄭氏宗祠,位于大脈山麓,,始建于清嘉慶丁丑年(1817),,風火墻,土木結構,,歷近百年,,香火重盛舊祠。上世紀60年代,,祖國建設如日中天之際,,四里八鄉(xiāng)大興文化建設,不甘落后的猴嶼人在父老鄉(xiāng)賢的牽頭下,,由僑胞踴躍獻資,,舊地新顏,把一座廢祠建成文化宮,。此后,,這里便成了熱土,鄉(xiāng)親群眾在文化宮看戲,、看電影……幾十年又過去了,,此間,雖幾經(jīng)修繕,,仍免不了自然力的損壞,,新祠漸漸失去往日的風貌。
前幾年重建工作提上了美國福建猴嶼村華僑聯(lián)誼會的議程,,大家認為,,新文化宮要高品位,爭一流。千禧之年,,重建工作正式啟動,,海內(nèi)外鄉(xiāng)親熱情高漲,,踴躍捐資,,工程需要款項只要五、六百萬元人民幣,,大家卻捐了一千多萬元,。為了文化宮早日建成,籌建處的成員公而忘私,,精心策劃,,歷經(jīng)兩年大功告成。2002年10月18日,,文化宮落成剪彩,,省市領導、廣大鄉(xiāng)親一同來祝賀,。
“來,,參觀這座巍峨堂皇的文化宮?!编嵉旅髡f,。新文化宮占地1500平方米,周邊花圃,、石階約2400平方米,,仿歐式結構,高六層,,依山而建,,面向閩江,背靠大脈山,,緊鄰西澤公路,,屋頂屋面采用新式鋼架,藍色進口鋼瓦,,外墻是高級涂料(石頭漆)新工藝噴涂,。前后大門共聳羅馬紋樣荷蘭石柱八根,安放石獅一對,,前門石獅為漢白玉打造,,門額鑲嵌名貴石板材九龍壁,大廳內(nèi)裝中央空調(diào),,舞臺新穎寬敞,,燈光音響齊備,四周裝修考究。在這里坐坐,,就會感受到莫大的福分,。
鐘樓是文化宮的主體建筑,是點睛之筆,,四面鑲四塊藍底方型石英巨鐘,,既給人深刻的美感,更給村人和過往客旅生活起居諸多方便,。
鄭德明說,,20年來,鄉(xiāng)村兩級政府集思廣益,,同心同德致力于家鄉(xiāng)的兩個文明建設,,告別了貧窮和落后。如今的猴嶼村街巷井然,,樓墅林立,,各項設施完備,人民安居樂業(yè),。應該說,,猴嶼的繁榮發(fā)展與“僑”息息相關,他們身在他鄉(xiāng),,情系家園,,捐獻金額達3300多萬元人民幣用于改水、修路,、興學,、建文化宮、敬老院,、衛(wèi)生院,、市場、防洪堤,、亭臺牌坊,、內(nèi)河整治等公益項目建設,把猴嶼村建成一個幸福,、和諧,、美麗的新僑鄉(xiāng)。
(記者 王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