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鰲峰巖,,俗稱澤里巖(今長樂潭頭鎮(zhèn)澤里村),,位于閩江口南岸。
三面背山,,一面臨江,,風光旖旎
鰲峰巖在澤里村西部,,遠望整座山峰如同一只巨鰲高聳入云。沿著一條寬敞的山路可抵達鰲峰巖,,山門前勝景橋雄偉壯觀,,山門正中央額“鰲峰巖”三大字,赫然在目,。此額石長1.4米,,寬0.52米,每字長0.4米,,寬0.3米,。筆力蒼勁,系不可多得的書法瑰寶。四周翠巒如簇,,景色秀麗,。
鰲峰巖歷史悠久,留下很多古跡
明代這里就建有鰲峰書院,書院規(guī)模宏偉,,六扇五柱出游廊,。前有天井,后有花園,,兩邊是廂房,下長樂北鄉(xiāng)四鄉(xiāng)子弟多在此讀書,,一時名聲大振,。明末,兵部侍郎錢肅樂避元兵追殺,,隱此講學,。錢肅樂,字虞孫,,號希聲,,浙江四明人。明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歷官太倉州,,擢刑部員外郎。清兵攻陷杭州,,錢肅樂募兵勤王,。魯王監(jiān)國,召為右僉都御史,,后升任大學士,。明亡,絕食卒于舟,,謚“惠介”,。錢肅樂雖沒有文集傳世,但在長樂晦翁巖,、西石巖,、鰲峰、東林諸處,,多有題吟,。清光緒年間,鰲峰巖左面增修一座錢公祠,,紀念錢肅樂,,至今香火仍很旺。
千人坐
巖東北向有一巨巖,,大而平坦,,上面可坐千余人,,俗稱千人坐。巖西面有一泓清泉,,從石窟潺潺涌出,。泉水清洌甘甜,泡茶更是芳香可口,,當?shù)厝朔Q“犢鼻泉”,。巖左崖壁上有明代諸生、里人陳云燦手書:“江山第一”,。字大如斗,,蒼勁有力。碑刻至今尚存,,是一處珍貴的題刻,。
鰲峰書院
當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1896—1985),字梅初,,潭頭鎮(zhèn)岱西村人,,幼年曾就讀于鰲峰書院,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律系)留學,。學成歸國后,,先后在福建法政專科學校,、福建學院,、廈門大學等高校主講法學。1949年3月任福建學院院長,。其專著有《中華債權法論綱》《中華物權法論綱》《民法物權》等,。其中《民法物權》兩年重版五次,在法學界影響頗大,。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省法學會成立,柯凌漢被推為名譽會長,,此外,,還擔任福建省律師協(xié)會顧問。1985年8月3日病逝,,葬岱西楓林山,。
覽勝亭
鰲峰巖上還建有一座“覽勝亭”。站在亭前放眼遠眺,,只見閩江口煙波浩渺,,江、海合二為一,水在天盡頭,,天在水中央,,分外壯觀。
澤里是古代長樂北鄉(xiāng)水陸交通要沖,,宋時就設有鰲頭道,,是商旅云集之處。至今村頭還立著一塊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鰲頭道》石碑,。石碑系當?shù)爻霎a(chǎn)的花崗巖石料,,高約2米,寬0.7米,,厚0.2米,。澤里巖右山麓是長樂早期的海關,系兩層磚木結構的紅磚樓,,上書“潭頭常稅分關”,樓上是辦公場所,,樓下是倉庫,。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海關前有一株百年古榕,,還有一口四角古井,,至今保存完好。海關附近還有一座媽祖廟,,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古樸莊重,香火鼎盛,。江岸旁有三塊天然巖石,,形狀酷似三粒蟠桃,故名“三粒桃”,,高約4米,,方圓30平方米。其中有一?!疤摇?,用力一推會晃動,類似東山的風動石,,令人稱奇,。目前,鰲峰巖已成為閩江口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