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城區(qū)世代傳說鄭和與誼娘的情誼,至今猶盛傳不衰。
“蟶爆蛋”是閩菜中一道美味佳肴,,俗呼“蟶蛋”,。鄭和最喜歡蟶蛋這道閩菜,舟師駐扎在長樂期間,,他的餐桌上每頓都少不了蟶蛋,。有一次,鄭和生日,,舟師的官兵設(shè)宴轅門里要為鄭和祝壽,。鄭和乘著頂暖轎從南山天妃宮向轅門走去。轎子經(jīng)過射圃時,,鄭和聞到一陣蟶蛋的香氣,,耳畔還聽到一個婦人的哭泣聲。那聲音在鄭和聽來顯得既親切又熟悉,,酷似自己親娘生前的哭聲,。鄭和很感奇異:自己的親娘遠在云南,早已死去多年了,,怎么會出現(xiàn)在長樂,?
那聲音越哭越凄慘,鄭和想探個明白,,于是吩咐停轎,。鄭和下轎后順著哭聲傳出的地方走去。在他面前是一幢深宅大院,,院落非常破舊,,前院天井兩邊的披榭都塌了。前院天井中擺著一張月桌,,桌上只擺著一盤蟶爆蛋,,散發(fā)出陣陣誘人的香氣。一個老婦人滿頭銀絲,,一邊傷心地哭泣,,一邊低頭燒紙錢。從這老婦人口中,,鄭和得知:老婦人姓林,,她丈夫鄭孔章,早年去世,,只生一子也不幸溺水身亡,。今天是她亡兒的祭日,這蟶爆蛋是兒子生前最愛吃的,。
鄭和聽后一驚:這老婦人的兒子死的年月日時正是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時,,這和陰司輪回轉(zhuǎn)生之說不是相同嗎,?莫非這老婦人就是他的前生母親?鄭和心中五味雜陳,,卻什么也沒說,,讓隨從悄悄地將一錠銀子放在桌下,不作聲地離開了,。
后來鄭和便認(rèn)這位老婦人為誼娘,。鄭和每月定時給誼娘送食品、送銀子,,還特地交待留守轅門中的部將在他揚帆出海期間要定時給他誼娘送食物與零用錢,。鄭和還將誼娘住的那幢破舊的房子拆了,在原址上建了一幢新樓,,取名“母夢樓”,,內(nèi)中有鄭和親手撰寫的對聯(lián):
奉詔西洋,駐師長邑,,華夢沾濡期一報
締緣北屋,,盡孝重樓,慈萓哭祭證三生
誼娘搬進新家這天,,鄭和把自己旗艦上使用的一只球燈贈送給誼娘,。那燈是安南國王送的。金絲楠木鏤空,,薄如紙,,燈上有鍍金花紋,精美無比,。誼娘后代視此燈為傳家之寶,,稱它為“太監(jiān)球”,每逢正月十三夜“排暝”祭祖時必點此燈,。那燈一點,,比汽燈還亮,整個祠堂一片通明,。
鄭和還特地在母夢樓旁邊給誼娘掘了口水井,,取名天妃宮大井。井水清澈透明,,冬暖夏涼,。誼娘平素為人善良,,特地在井旁放了只吊桶,,鄰里鄉(xiāng)親常到這里挑水。誼娘又在井旁栽了株榕樹,,放了兩張石椅,。夏季赤日炎炎時,,舟師官兵或過路客人口渴,提起井旁吊桶打上一掬井泉,,坐在樹底下的石椅上邊喝邊歇涼,。
誼娘的墓位于南山原天妃宮遺址(今鄭和史跡陳列館)西南側(cè)十余米處,墓園長15米,,寬9米,,面對鄭和駐扎舟師的東轅門(今十洋街)。據(jù)她的裔孫介紹:誼娘瞑目前告誡子孫不能忘本,。昔時每逢春秋二祭,,祭掃此墓時,供品中必有一盤蟶爆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