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橋是長樂區(qū)航城街道龍門村通往村外的要道,。我的老家就在大橋邊上,,兒時的記憶都與大橋緊緊相連,。
上世紀(jì)70年代的大橋很小,,稱謂大橋,其實只是一座獨木橋,。母親和姐姐都對獨木橋記憶深刻,,那時父親身體不好,每到早春肺病就會發(fā)作,,經(jīng)??瘸鲅獊怼,?繏旯し诌^日子的年代,,父親這樣的身子骨掙的工分自然比別人少,每到春季家里就斷炊,。有一年春天大雨連續(xù)下了幾天,,河水猛漲淹沒了獨木橋,家里又?jǐn)啻?,看著餓得嗷嗷大哭的姐妹和生病的父親,,母親穿上雨衣和雨鞋咬牙顫巍巍地趟過河到姑媽家借糧食。來回走了兩個多小時,,帶回十斤米,,又饑又累,差點滑落河中,,還好路過的村民扶了一把才幸免于難,。姐姐當(dāng)時也是要過河到村里上學(xué),那時春季雨水特別多,,經(jīng)常會淹沒獨木橋,,姐姐上一年級時我和弟弟都還小,母親忙于照顧我們抽不開身去接,,父親每到春季又多病,,姐姐只能經(jīng)常請假,因此落下功課,,便只好輟學(xué)了,。
我6歲那年,母親下定決心搬家,,新家安在與龍津交界處,,看得見大橋,。不久就新建了一座石橋,在大橋邊種了一棵榕樹,,榕樹邊安了幾張石條凳,。那時家里還沒通自來水,,家家都是提著衣服籃子到河里洗,。大人洗衣服時都會帶著孩子,孩子們就圍坐在石條凳上丟石子玩,,夏天天氣熱,,我們就會下水,一個個攀著小木桶游,,雙腳拍起的水花濺得大人一臉?biāo)?,少不了惹來一頓笑罵。我上小學(xué)一年級時,,興起“二販商”熱,,母親就和村里幾個姐妹一起把米挑到福州市區(qū)賣。每日天未亮,,母親就踏著月色啟程,,不足百斤的身軀挑著180斤的米,行走在榕城的大街小巷叫賣,。早飯沒來得及吃,,午飯也沒時間吃,多是一邊趕路一邊啃著包子,。要是早賣好了,,母親也不舍得吃一餐好的,省下錢買了許多爛水果或面包給我們解饞,。記憶中,,每當(dāng)夜幕降臨,我們就會站在門前眺望大橋,,看到大橋上有隱隱約約三三兩兩的人影,,姐弟四人就會歡呼奔跑著前去迎接,母親總會遞給我們買回的爛水果或面包,,小路上留下一串串銀鈴般笑聲……
有一天,,我們在大橋守到天黑都沒接到母親,只好悻悻回家,。第二天早上母親只輕描談寫地說昨晚錯過了末班車,,多年以后母親才說了事情的經(jīng)過。那天福州全城嚴(yán)查不能賣米,,母親只好偷偷到熟悉的人家賣而錯過了末班車,,最后是徒步從臺江走回家,到家已經(jīng)是凌晨一點多。那時私自賣米是違法行為,,遇到執(zhí)法人員,,母親就挑著百多斤的米奔跑躲避,竟然常常能躲過,。夏季,,榕城的水泥路面就像烤面包機(jī),母親再渴也不舍得買飲品,,有時在別人家討口水喝,,大多都是忍著,曾有一回暈倒在人煙稀少的路段,。母親輕描淡寫地敘述著,,宛如講著別人的故事,可在我心頭卻像山洪爆發(fā),,洪水不斷灌入心田溢出眼眶,,眼前一片模糊……
上世紀(jì)80年代前,村里新建的房子多是單層土瓦房,。我的新家就是三間并排的單層土瓦房,,正面向西,南面是主臥,,安兩張床,,大床是老式木床,床沿下有踏板,,這是家里唯一值錢的家具,。另一張床是兩把長木凳和五塊小木板搭的,我和姐姐睡的也是這種小床,,安在北屋,,那時的冬天特別冷,被子又短又窄,,常常睡到半夜被凍醒,。就是這樣的家境也還是很多人家羨慕的對象,那個年代一家人擠在一間屋里也很常見,。北屋對著房門的位置是灶,,那時灶臺很高,姐姐開始掌管家務(wù)時才九歲,,她個子又偏小,,每次煮飯要站在小方凳上才夠得著。那時母親總是天沒亮就出門,,日落才回家,,父親忙完農(nóng)活就去捕魚,,也極少在家閑著,記憶中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有機(jī)會在白天見到父母,,也只有在這些特殊的日子才能吃到肉,,平日里多是一大盤不見油星的青菜、蜆子或田螺,。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吹遍全國各地,,家鄉(xiāng)與全國一樣,也在不斷蛻變著,。上世紀(jì)80年代末開始,,大橋方圓幾里陸續(xù)建起高層磚樓,,隨著房地產(chǎn)業(yè)的興起,,高樓已經(jīng)把村莊包圍。特別是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以來,,家鄉(xiāng)大橋邊更是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大橋邊的內(nèi)河岸邊砌上石墩,,兩岸綠樹成蔭,,南岸邊有一大片菜地,常年綠油油的,,零星點綴著幾株小野花,,充滿田園風(fēng)情。夜幕下的大橋周圍燈火璀璨,,往北走百米就到四通八達(dá)的大馬路,,馬路旁有公交車站,坐上601車花3元錢45分鐘就能抵達(dá)福州火車南站,,613等區(qū)內(nèi)公交車讓村民們出行極為方便,。村部南面幾百米有大潤發(fā)商場、CC影城,、各種餐館,,北面兩三百米附近有長山湖酒店、沃爾瑪商場……長堤邊大橋通往村莊的道旁,,有一片空地建了籃球場,,籃球場邊上搭建了一座涼亭。每日村民吃過晚飯三五成群沿著大橋邊的村道散步,,累了就到?jīng)鐾奶臁?/p>
村里的老人每每聊起過往,,總有很多跟大橋有關(guān)的故事,像某年某月某日幫人家放鴨子的鴨母叔餓得偷摘桃子吃,,被發(fā)現(xiàn)落荒而逃險些在大橋邊溺水……后來,,鴨母叔也娶了媳婦生有兩女一男,,兩女都嫁了好人家,兒子還考上大學(xué),,現(xiàn)在北京城上班,,聽說媳婦還在中南海上班,前不久鴨母叔也上北京城了,,他家媳婦又生了個大胖小子,。這些家常故事日日更新,當(dāng)年住在大橋邊的人家多像鴨母叔一樣生活艱難,,如今兒女都成家立業(yè)日子過得很紅火,,唯一遺憾的是都過了古稀之年,年輕時遭受太多苦難如今多落下不少病根?,F(xiàn)在家家都常備血糖測量儀,、血壓測量儀,每年有醫(yī)生定期到村衛(wèi)生所給村民體檢,,兒女們對老人的病也都很上心,。每月村里還發(fā)放900元養(yǎng)老金,村里的老人常念叨著趕上了好年代,,這樣的好日子人間就是天堂,,連做夢都常常笑出聲來。
如今站在家門口已看不到大橋,,每次回鄉(xiāng)我都會在大橋佇立良久,,看河水在河床里靜靜流淌,耳邊依稀還縈繞著小伙伴的歡聲笑語……當(dāng)年的小榕樹已經(jīng)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一把撐開的巨傘;近看枝干粗壯,、青筋暴露,,根須從樹干上垂到地面,風(fēng)吹過,,儼然一位慈祥老者捋著長須在默默守護(hù)著這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