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訊 近日,,吳航老記憶惜字爐在長樂區(qū)和平街太平橋邊原址重置,。一個距今約200年,、清道光年間的惜字爐,,讓古時吳航久遠的惜字習俗再次進入人們的眼簾。
在太平橋邊,,記者看到五層高的惜字爐呈塔式形制,,青石結構,內設焚爐,。一層刻有精美圖案“獸腳”,,二層刻有麒麟圖案,三層為爐口,,四層呈塔式樣,,五層為葫蘆樣式,整體風格與太平橋古樸的人文風貌相得益彰,。
據相關史料記載,,長樂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崇尚知識,,以學為榮,文風鼎盛,,惜字習俗盛行,,凡是寫過字的廢紙送到“惜字爐”中焚化,稱為“敬惜字紙”,,形成了一種風俗,,長樂的惜字習俗甚至流傳到南平浦城等地,。
和平街的老人告訴記者,在舊時吳航,,每當夜幕降臨,,總會有拾遺人出現在街頭,身背貼有“敬惜字紙”的紙簍,,手持火鉗,,尋覓散落的字紙,若有發(fā)現,,便極為小心地用火鉗將其夾入紙簍,;紙簍裝滿后,他們回到惜字爐旁,,將紙簍字紙傾入其中進行焚燒,,并將紙灰盛入錦囊。待到黃道吉日,,風和日麗之時,,吳航社會名流便云集水邊,舉行隆重儀式,,將紙灰灑入水流,,為字重回江海母親的懷抱餞行。
為了重現吳航老城敬惜字紙,、珍重文化的傳統(tǒng),,長樂和平街指揮部與相關專家曾多次現場勘察、研討,,福州古玩協會顧問陳森林為此捐贈了一個距今約200年,、清道光年間的惜字爐,使重置方案成為可能,?!跋M麨楹推浇直M一些綿薄之力,讓舊時吳航的惜字文化能夠重現,,讓更多人感受古人對文字的珍視,。”陳森林說,。
?。ㄌ丶s記者 余少林 見習記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