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曾建兵/文 池遠/攝
文藝愛好者林姿最近特別高興,,10月10日晚,,她和朋友在新投用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欣賞了中國愛樂樂團的演出,,10月13日,,又在這里欣賞到了蔣雯麗主演的話劇《明年此時》,。她興奮地告訴記者:“家門口有了國際級的藝術廳,,真是太棒啦,!”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投用,,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讓市民在家門口樂享文體“大餐”,,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節(jié)節(jié)攀升。
文化服務不斷完善
打造八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近年來,,我市相繼建成開放70個大中型文化設施,除了海峽文化藝術中心,,還有海峽奧體中心,、市圖書館新館、福清市文化藝術中心,、永泰“六館一中心”等,。同時全面提升基層文化設施,,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173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2310個村(社區(q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達標提升任務,,鄉(xiāng)鎮(zhèn)(街道)完成率達100%,村(社區(qū))完成率達91.02%,。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成,、提升,為我市實施文化惠民服務工程提供了平臺,。近年來,,我市不斷擴大文化服務覆蓋面,積極開展“文化惠民?六進”活動,,服務群眾超百萬人次,。我市用足用好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廣泛開展“一鄉(xiāng)(街)一特色,、一村(社)一品牌”活動,,形成了“激情廣場大家唱、文化惠民“六進”,、新福州人歌手大賽,、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jié)、“相約九日臺”周末音樂會,、合唱音樂節(jié),、非遺校園行、文化志愿手拉手等八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改變了以往“政府送戲,、百姓看戲”的單一模式,有效地激發(fā)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不容忽視,。近年來,我市實施農家書屋“一對一”幫扶共建項目,;持續(xù)舉辦“新福州人歌手大賽”活動,;開展“藝術扶貧”工程,為邊遠地區(qū)的上萬名少年兒童提供公益性藝術教育,,較好地解決了山區(qū)農村,、貧困地區(qū)及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
體育服務全面提升
“十分鐘健身圈”初步形成
每天7點左右,,只要不下雨,,現(xiàn)年75歲的葉建坦都會從臺江金垱小區(qū)步行到五一廣場健身圈鍛煉身體,他告訴記者:“我所在小區(qū)也有場地鍛煉,,但這里健身器械更齊全,?!?/p>
近年來,依托生態(tài)優(yōu)美,、旅游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我市在西湖左海邊、閩江邊,、城市內河邊,,山上、水上,、廣場上等“三邊三上”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體育比賽和健身活動,,積極打造“環(huán)西湖體育圈”“閩江邊體育圈”“五四北體育圈”“金山體育圈”……目前,城市社區(qū)“十分鐘健身圈”已初步形成,。
我市結合創(chuàng)建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活動,,把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提高民眾身體素質作為民生工程擺在重要位置,。目前全市共有體育場地13854個,新改,、擴,、建大型體育場館25個,總占地面積1785.9萬平方米,,總場地面積1277.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4平方米,實現(xiàn)了五級公共體育設施全覆蓋,,構建形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廣場和社區(qū)健身路徑多層次、廣覆蓋的全民健身設施體系,。
與此同時,,我市還持續(xù)更新城區(qū)社區(qū)、行政村健身路徑,。從2016年開始,,我市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升改造工程,每年提升改造10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每個工程按20萬元的標準實施,,計劃“十三五”期間提升改造500個。
我市還不斷加大城市登山道建設力度,,啟動沿江沿河慢行系統(tǒng)建設,,打造內河兩岸安全舒適的“慢行系統(tǒng)”和“親水廊道”,,累計建設完成沿閩江、沿內河健身步道,、綠道近300千米,,慢行系統(tǒng)全線貫通,串起西湖,、左海,、三坊七巷、烏山和閩江公園等歷史文化風貌區(qū),,極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市民健身條件,。
此外,我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了一系列規(guī)模大,、影響廣的群眾體育活動,其中以全國新年群眾登高健身活動和全國登山健身大會暨海峽兩岸十萬人登山活動為平臺打造“登山”品牌,,以環(huán)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為平臺打造“自行車”品牌,,以全國徒步大會開幕式暨十萬人健步行活動為平臺打造“健步行”品牌,以“海峽兩岸龍舟邀請賽”和中華龍舟大賽為平臺打響“龍舟”品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