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福州9月25日電(記者 邰曉安)一家三代火車司機,,總駕齡達到75年,,火車駕照加起來有十多本,。在鷹廈線上往返穿梭的來炳泉祖孫,用三代人的時光,,見證了中國鐵路交通的70年之變。
身高1.8米的來俊臣,,是個陽光帥氣的95后,。2008年,,從鐵路學校畢業(yè)后,他進入南昌鐵路局福州機務段,,成為一名駕駛電力機車的火車司機,。
對來俊臣來說,當火車司機既是兒時的夢想,,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爺爺來炳泉和父親來童林都是火車司機,家庭聊天也常是一些開車趣聞,,來俊臣從小就受到耳濡目染,。
“記得小時候動畫片‘火車俠’很風靡,爺爺和父親就給我買了好多火車模型玩具,,這些玩具陪伴了我的童年,,也在我心中埋下了駕駛火車的種子?!眮砜〕颊f,。
在鐵路行業(yè),一家三代是鐵路人的有很多,,但祖孫三代都是火車司機卻不常見,。
爺爺來炳泉是福建鐵路建設的開拓者。1949年,,23歲的來炳泉就成了一名火車司機,,后來響應建設福建鐵路的號召,從浙江來閩投身鷹廈鐵路建設,。
當時,,來炳泉所在的機車班組駕駛Mk1型蒸汽機車,負責運輸鐵路建設所需的物資,?;疖噿煊幸还?jié)宿營車廂,建設者們吃住都在這節(jié)車廂內,。
“當時我們走山路到農戶家中買大米,,往返都需要一整天。他們開山架橋就更是艱難,?!苯衲暌呀?jīng)93歲的來炳泉,依然記得當年建設鷹廈線時的艱苦時光,。
鷹廈鐵路開通后,,來炳泉便承擔起三明永安開往廈門列車的駕駛任務。
1980年,,來炳泉退休,,對火車司機這職業(yè)懷有無限向往的來童林子承父業(yè),。誰知,蒸汽機車的火車司機得先從司爐做起,。司爐唯一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往鍋爐下面的爐膛里加煤,,以保證火焰的溫度。
“當時我面對的就是一個蒸汽鍋爐,,夏天鍋爐旁的溫度能達到70攝氏度,,很容易中暑。一趟車下來,,除了牙是白的,,身上都黑了。加上火車有時候會左右搖擺,,鏟煤時不小心就會鏟在腳上,。”來童林說,。
1989年,,鷹廈鐵路上的蒸汽機車光榮退役,換成了內燃機車,。來童林驚喜地發(fā)現(xiàn),,由于內燃機車依靠柴油牽引動力,駕駛室里不再需要司爐加煤加水了,,還配備了各種儀表和風扇,,工作條件大大改善。
比起父親,、爺爺,,同為火車司機的來俊臣幸福指數(shù)則要高得多,。來俊臣駕駛的是電力機車,,與內燃機車、蒸汽機車截然不同,,司機實現(xiàn)從體力勞動到腦力勞動的升級,。
如今坐在駕駛室內,來俊臣不怕風吹雨打,,不用吃力鏟煤,,不用把頭伸出窗外眺望。夏天,,火車外部的鐵皮溫度足夠把一顆蛋由生變熟,,而內部在空調調節(jié)下保持了相對適宜的溫度,手動操作也簡化為控制9個按鈕與2塊儀表……
“去年南龍鐵路開通,,我們永安也通了動車,,美觀衛(wèi)生又舒適,。”來童林感嘆,,“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再到動車高鐵,,中國鐵路的飛速發(fā)展讓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