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天,,是福州人家祭灶的日子,來年想添丁的人,,祭灶別忘了買豆腐海蠣,,因?yàn)樵诟V菰捴性⒁狻皝砟暾械埽ㄒ鉃樘矶。薄?/p>
祭灶是福州傳統(tǒng)節(jié)俗,,送灶公上天,。傳說,灶公是玉皇大帝派往各家的“觀察員”,,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的神,。人們把這個(gè)決定一家禍福的灶神奉為“一家之主”,稱為灶君(公),。祭灶,,就是為灶公餞行。
由于“觀察員”灶公小年這天要向玉帝稟報(bào)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送灶時(shí),人們常常在灶王像前供糖果等甜食,,希望他不講壞話,。
老福州人小年送灶王爺
在福州,不同身份的人祭灶的時(shí)間并不相同,?!肮偃⒚袼?、曲蹄五”,,指當(dāng)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曲蹄囝(疍民,,連家船民)廿五祭灶。
不同的供品也有不同的說法,。灶糖,、灶餅是用麥芽糖做成的,本意是請?jiān)罟粤?,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荸薺,,則是為了取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yùn)從年頭一直延續(xù)到年尾”。祭灶時(shí),,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這樣才有“節(jié)節(jié)高”和“金榜題名”之意。
祭灶完了,,大家要把舊的灶公畫像揭下來燒了,,而不是撕了,意思是恭送他上天,。
祭灶
祭灶詩
“一匹烏騅一條鞭,今日送君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這首流傳幾百年的民俗詩,,相傳是宋代福州人鄭性之(1172~1256),,在中狀元前的一次“祭灶”時(shí)寫的,。說的是鄭性之少年時(shí)家境貧寒,有一年到了祭灶日,,眼看家家戶戶都買許多食品祭供“灶君”,,而自己身無分文,徘徊街頭巷尾,,隨后便迎著寒風(fēng)回到家里,,提起筆寫下了這首詩,然后在灶君面前焚化,。
這則故事反映了在封建社會(huì),,讀書人雖然“三更燈火五更雞”“磨穿鐵硯苦十年”,但絕大多數(shù)還是落魄的,,窮困潦倒一生,。所以,在宋代知識(shí)分子被稱為“酸”,。有一幅宋代雜劇的畫面上,畫有一個(gè)窮書生上街賣眼藥,,被人稱為“眼藥酸”,。
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鄭麗生(1912~1998),曾寫過一首《祭灶》詩:“薦來司命波斯菜,,解語如花吉利鄉(xiāng),。喜有金磚玉蘭片,配茲紅嘴綠鶯哥”,。說的是過去福州貧苦人家祭灶沒錢買許多葷菜祭供“灶君”,,只有波斯菜和“金磚玉蘭片”。詩中的“波斯菜”即指“波棱菜”,,波斯即今伊朗,,漢朝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時(shí)傳入我國的,。而“金磚玉蘭片”即指豆腐,,把豆腐切成一塊塊,經(jīng)油炸后皮呈金黃色,,故美稱“金磚”,,切成一片片的,美稱“玉蘭片”,。如今,,“波棱菜”與豆腐是福州人祭灶必備的供品,雅稱“一青二白”,。
祭灶歌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祭品也日趨豐富多樣,,于是流行有民謠:“祭灶供品多,年年節(jié)節(jié)高(福州方言‘多’與‘高’諧音),。紅紅水黨菊,,齊齊兄弟哥”。說的是祭灶儀式時(shí),,爺爺奶奶會(huì)教孫兒孫女們唱這首民謠,,希望兒孫們能像供品甘蔗一樣,“年年節(jié)節(jié)高”,,快快長大成人,。而“紅紅水黨菊”中的“水黨菊”是一種花朵小、色金黃,、葉翠綠的菊,,插在裝滿水的花瓶里,時(shí)間經(jīng)久,,花難凋謝,。
另一首民謠是:“祭灶祭符圖,金金赤赤銅香爐,。元寶是奴(我)折,,灶婆落地保佑奴,金杠是奴(我)糊,,灶君上天講好話,,灶婆落地保佑奴。保佑奴爹有錢賺,,保佑奴奶福壽長”,。這首民謠帶有祈福平安,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意愿,。
祭灶畫
祭灶畫,,為一張傳統(tǒng)年畫形式的彩色木刻畫。其形為畫,,其實(shí)為符,,故稱“符圖”,既是圖又是符,,祭祀畢則焚化,,換上新一年的符圖。
符圖呈大紅色紙,,正上方畫灶君與灶婆,,畫圖長35厘米,寬25厘米,。灶君與灶婆端坐殿上,,面前有供桌,,兩邊對(duì)聯(lián)“香煙透天天賜福,灶花落地地生財(cái)”,,橫批“東廚府”,,貼在灶頭的墻上,坐東朝西,。福州方言“西”與“嗑”諧音,,意為“嘴朝西,有物嗑(即吃的意思)”,,意為供品豐富,。灶君左肩有“定福灶君”四字,灶婆右邊有“增壽夫人”四字,,說明神的功能是“增福增壽”,,都是吉利的話。圖畫下方有本年的二十四節(jié)氣日期,,公歷與農(nóng)歷對(duì)照,,供人查找。此外,,還有十二生肖動(dòng)物圖案,,2020年是農(nóng)歷庚子年,屬鼠,,畫有一只可愛的米老鼠。
民間供奉的許多神祇都是有功于國,、有德于民,、有利于鄉(xiāng)的歷史人物,如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是莆田宋代林默娘,,婦嬰保護(hù)神陳靖姑是唐代福州人,,忠義人物關(guān)公是三國時(shí)代山西人關(guān)羽等。而灶君是誰,?據(jù)權(quán)威出版物《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是祝融,。因祝融是上古時(shí)代高辛氏的“火正”,系管理火的最高官員,,又因他平定共工造反暴亂有功,,被后人視為“灶神”,帶有希望天下人家家生活紅紅火火,、平平安安的意思,。
(綜合福州晚報(bào),、中國新聞網(wǎng),、海峽都市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