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臭不可聞的流花溪及兩岸經(jīng)過整治,、提升,,已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記者 林輝 攝
福州市積極呼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tài)的期盼,,到2018年底,,全市建成108公里城市休閑步道,、400多公里濱河綠道,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5.05平方米,,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沿著綿延綠道漫步福州城,,處處是賞心悅目的景色:大腹山上竹林搖曳,陣陣鳥鳴婉轉(zhuǎn)動聽,;流花溪畔紅花綠草,,千年古榕旁散步的人們絡繹不絕,;晉安公園顯山露水,曾經(jīng)人跡罕至的垃圾山變成了黃金地段的城市綠肺,、人氣爆棚的網(wǎng)紅景點……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tài)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城市綠道建設“穿針引線”,,用綠道串起山、水,、公園,,把綠色送到市民家門口,為市民營造了一大批生態(tài)休閑空間,。到2018年底,,福州市建成108公里城市休閑步道、400多公里濱河綠道,,新建和提升公園綠地約3000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5.05平方米,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1.4%,,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幸福之城,從有福之州的一條條綠道上大步走來,!
建成條條綠道,,讓市民盡享山水美景
即使是春雨綿綿的日子,穿行于蒼翠山體之中的福道,,依然吸引著大量市民撐著雨傘前來賞青,、散步。
“有福之人走福道”,,市民邱女士在熟悉的路面上健步如飛,,“不出市區(qū)就能爬山,滿眼綠色,,空氣清新,,走上一段特別舒坦”!
全長19公里的福道,,是福州城市綠道建設的代表作,。
在此之前,福州離綠色很近,,城區(qū)里大大小小的山體達58座,,站在高處抬眼見青山;然而,,市民卻離綠色很遠,,因為這些山體普遍處于未開發(fā)狀態(tài),,草比人高,無法親近,。
綠道的建設,,讓市民和市區(qū)山體的距離,從望眼欲穿,,到觸手可及,。“福道用全鋼結(jié)構(gòu)懸空城市森林步道的形式,,串聯(lián)起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體育公園,、國光公園及金牛山公園,,讓市民在森林中穿梭,在樹冠上行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鼓樓區(qū)步道辦副主任楊臻介紹說,。
2017年底,,福道建成,每天迎來少則六七千,、多則兩三萬的市民和游客,,去年游覽人次達360萬。此外,,福道還接連拿下“國際建筑獎”“新加坡總統(tǒng)設計獎”等國際性榮譽,。
靈動的水系,同樣是福州城的綠色名片,。城區(qū)里有107條內(nèi)河,,全國罕見。不過,,以前僅黑臭水體就超過三分之一,,市民想愛卻愛不起來。
2016年9月啟動的城區(qū)水系綜合治理工程,,讓內(nèi)河黑臭水體一點點絕跡,給福州捧回了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的榮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治水的同時,岸上的綠道建設也同步進行,,給市民增添了珍貴的親水空間,。以晉安河為例,,水中游船緩緩行進,河岸綠道行人或愜意慢行,,或翩翩起舞,,成為彼此眼中的美麗風景。
福州市園林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福州對城市山體、水體,、綠化修復整合,,打造以福道為代表的城市綠道系統(tǒng),讓市民群眾盡享山水之美,,目前已建成12條,、108公里的生態(tài)休閑步道,利用內(nèi)河資源建成400多公里濱河綠道,,形成了連續(xù)不斷,、縱橫交錯的生態(tài)走廊。
打造城市園林,,宜居品質(zhì)不斷提升
流花溪,,美如其名。
讓綠道給你當導游,,美景看得更通透——橋下流水潺潺,,碧波蕩漾;岸上花團錦簇,,春意盎然,;棵棵古榕樹遮天蔽日,樹下綠草茵茵,;香積寺前花開花落,,新新亭畔云卷云舒……目光所及之處,儼然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在這里,,我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幸福感、獲得感的含義,?!弊≡诓贿h處紅樹林小區(qū)的張福生,和老伴從江西老家來福州帶孫子,,對家門口的生態(tài)福利贊不絕口,,“早、中、晚,,我們一天起碼要來兩三趟,!”
事實上,流花溪曾經(jīng)臟不可近,、臭不可聞,。內(nèi)河治理過程中,流花溪沿岸新增步道9公里,,綠化17萬平方米,。“流花溪相比其他河道,,岸上比較寬闊,,我們利用場地優(yōu)勢,設置了一大片草坪和兒童活動區(qū),,打造趣味林下活動空間,,還保留了香積寺等古建筑和樹齡近千年的甲天下榕,增添了流花溪的文化韻味,,形成榕樹休閑圈,。”福州市水環(huán)境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祥輝介紹說,。
把山,、水、林,、田,、湖、草當成一個生命共同體,,用園林的手法打造城市生態(tài)肌體,,一個個“流花溪”舊貌換新顏。登高瞭望,,整座城市也變成了綠意濃濃的大園林,。
近年來,福州市通過將園林綠化建設與山體修復,、內(nèi)河治理,、垃圾治理等統(tǒng)籌推進的策略,實現(xiàn)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效改善,,城市宜居品質(zhì)不斷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建成區(qū)綠地率達41.69%,,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達44.92%,,15個生態(tài)公園遍布城區(qū),。同時,以沿岸濱河綠道為“串”,,以有條件、可拓展的塊狀綠地為“珠”,,在內(nèi)河沿岸建設了一大批串珠式公園綠地,,目前已建成串珠公園168個,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福州綠道之美,不僅美在顏值,,還美在內(nèi)涵——對山體,、水體等原生態(tài)的細心呵護。
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景觀所所長王文奎介紹,,以福道為例,采用的鋼架鏤空設計既保護了公園山體的原生態(tài),,又給步道下的植物最大的生長空間,,棧道橋面的縫隙控制在1.5厘米以內(nèi),在滿足輪椅通行的基礎上,,不妨礙下方的植物吸收陽光雨露,。而主體鋼桁架采用的鍍鋅材料,可以50年不用保養(yǎng),,擁有70年使用年限,,最大限度減少了施工對原生態(tài)的影響。
挖掘文化內(nèi)涵,,滿足市民多層次需求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福州綠道帶來的生態(tài)之福,,不分年齡大小,,無論居住何地,人人可享,。即使是靠輪椅出行的老人,、躺在嬰兒車中的孩子,也能在綠道上親近山水,,來一次“森呼吸”——王文奎介紹說,,福道的設計充滿人性化的考量,雖然繞山體蜿蜒而上,,但坡度只有8度,,每前行16米,,高度只上升1米,人走起來十分輕松,,推輪椅,、嬰兒車上山也不累,能滿足不同人群休閑,、健身,、游覽的需求。
綠道也是幸福道,,而幸福不止于生態(tài),。休閑、健身,、游憩,、科普、文化體驗等多元化功能,,沿著綠道走到了市民身邊,。
在福州城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公園晉安公園,有一條從北向南,、長約10公里的生態(tài)步道,,沿線布局了水岸核心區(qū)、濕生植物科普展示區(qū),、童夢樂游區(qū)等不同主題區(qū)域,,為不同年齡層人群提供了多樣化的休閑方式。尤其是利用智慧公園系統(tǒng)開展的科普教育,,能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置身于科普知識講堂,,備受贊譽。
此外,,晉安公園還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內(nèi)涵,,融入朱熹講學、宋代古井群等文化元素,,彰顯文化底蘊,,突出當?shù)靥厣V蒙韴@內(nèi),,仿佛跋涉百年的文化大觀園,。公園還提供書吧氧吧書畫教學的文化靜修地,設有大型舞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市民走一條綠道,,可享生態(tài)、文化雙重幸福,。
幸福的綠道,,越走越長——2019年,,以“環(huán)山、傍水,、通公園”為總體思路,,福州將力求再建設50個串珠公園、增加濱河綠道100公里,。按規(guī)劃,,福州綠道未來可無縫連接公共交通體系,讓市民更便捷地走進綠道,、親近自然,用全新的綠色空間,,開啟有福之州的幸福宜居的新生活,。(記者 卞軍凱 段金柱/文 記者 林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