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一家與一位孤殘五保老人不是親人勝親人,,23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精心照顧他生活起居,,為老人三餐送飯,、提水洗衣,、清理衛(wèi)生,充分體現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他們就是近日獲評2015年“福建省最美家庭”的鶴上鎮(zhèn)仙街村陳木炎,、李雪嬌一家。
照顧老人生活起居
陳木炎,,今年66歲,,歷來身體不好,,患骨質增生,經常腰痛,,只能干些輕活,,兩個女兒已經出嫁,一個兒子出外打工,,田里活,、家務活幾乎都是小他5歲的妻子李雪嬌來干。生活雖不富裕,,但一家過得很知足,。
村里有個五保戶依連伯, 8歲時,,因腳被牛蹄踩住,,家境貧困無力診治,造成終身下肢殘疾,,連走路也十分艱難,。不幸的是,依連伯到了60歲那年,,在拄著拐杖走路時,,跌落河溝底。正巧李雪嬌與陳木炎聽見有人呼救,,趕緊跑過來,,兩人連抱帶扶到他住處。依連伯原本殘疾的雙腳傷更重了,,走路更難了,。陳木炎看到他一步一步慢慢挪動地走路,心里覺得怪可憐的,。
此后,,李雪嬌經常過來幫他提水、洗衣服,,有時還帶了些煮好的菜給老人吃,。每天李雪嬌都要到30米外的水井打水,來回跑三四趟才夠老人的生活用水,。然后,,李雪嬌都會艱難地扶著老人去屋外曬曬太陽,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而她就在旁邊為老人洗衣,。知道老人住屋沒有衛(wèi)生間后,陳木炎自己出錢,,叫了一個工人幫忙,,在小屋里修了一個小衛(wèi)生間,。這樣,老人就方便多了,。
相距200米來回送飯
隨著年齡的增長,,依連伯到了70歲,體質更差了,,在家里扶著墻壁也很吃力,,連做飯也難了,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李雪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與丈夫陳木炎商量之后,,決定每天早,、午、晚三餐輪流著為他送飯,。
從此,,一個瘦小的身子,每天都提著飯盒在相距200多米的小道上來回奔走,。
李雪嬌每次煮好飯菜,,總是先裝好飯盒,自己顧不上吃,,急急忙忙地先給老人送去,。女兒陳秀玉的婆家就在附近,她看到母親又要到田里,,又要顧送飯,,挺累的,農忙時都會回家?guī)兔χ箫?、送飯。有一次,,陳木炎夫婦在田里忙農活,,忘了時間,到中午12點,,突然想起“送飯”,,陳木炎扔下農具,急忙跑回家,,煮了一碗面條,,把面放在連依伯面前,安頓妥當,,自己隨便拿了個饅頭吃了起來,,不好意思地對老人說,,今天真是太對不住,送飯都遲了半小時,。自己吃不吃不要緊,,但您老人肚子餓了,傷胃,。
還有一次,,李雪嬌有急事要回平潭娘家一趟,臨走時不放心,,特意把女兒叫了過來,,千交待萬叮囑,“爸爸忙,,送飯的事全交給你了,,依連伯飯量大,飯菜要多裝一點,,要記得按時送飯,。”她從娘家一回來,,李雪嬌就到依連伯家看望,,聽到老人說“好,好”時,,李雪嬌才放下心,。
“這是晚輩應該做的”
去年12月開始,年已83歲的依連伯病重臥床不起了,。李雪嬌每餐送飯,,然后坐在床沿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到了傍晚,,陳木炎從地里回家,,先過來清理老人衛(wèi)生,李雪嬌洗衣,。就這樣整整過了三個月,,依連伯在陳木炎一家的陪護下,安詳地“走了”,。
在老人彌留之際,,他附在陳木炎的耳畔,吃力地說了聲:“謝······謝······”
許多人看陳木炎長期熱心助人,,都由衷地夸獎,,說:“非親非故的,干了這么久,。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有的也做不到這份上,。” “這樣的老人,,不幫他心里過不去!人的一生都會遇到不幸的,,幫幫忙,照照應,,這是晚輩應該做的,。”陳木炎夫婦真誠地說,。
(記者 王憲政)